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开展,信息技术在各科教学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也逐步进入正轨.那么,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教学形式是否也要变革,教学模式是否也要改善.作为学生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到底如何,在信息课上他们到底了学到了什么,是怎么学的,如何处理参差不齐的状况,这都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面对的新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经过几年的反复琢磨和实践,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分组—导生制教学模式,在此仅供大家参考.
一、分组—导生制教学模式的原理
分组—导生制的教学模式是结合导生制和分组教学两种模式而折中的一种典型的集体教学形式.笔者通过在教学中的反复实践而琢磨出的一种比较适合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分组教学大家都很明白,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若干小组,再对每个小组通过分配不同的任务进行教学.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依据这两种模式,我们参照分组教学的分组情况,从每个小组中选择出一名学生作为组长,也就是导生,导生不但负责辅助教学,而且还负责检查和考试,是教师的助手.
二、分组—导生制教学模式的优势
1.符合新学情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的互动过程,一边是教师,一边是学生,必须根据学生状况因材施教.经过调查,笔者了解到在大部分的中等城市以下的高中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面临三个比较典型的新问题,所带的班级多,所带的人数多,给每个学生上课的课时少,这三个严重的新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对信息技术教育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分组—导生制教学切实解决了这些新问题,对教学起到推动功能.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组,学生又多了一个小老师,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的方便.每一组都有了自己明确的任务,该练习什么,该探索什么新知识,学生自己都了如执掌,有了奋斗目标,当然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3.体现合作学习的精神
有了导生的存在,学生之间相互了解,情感交流的机会自然增多了.有了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同学们就会共同讨论,互帮互助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精神.
4.及时反馈新问题
在操作技能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新问题代表了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通过导生对新问题的及时的反馈,教师及时的分析,可以将很多课前预想不到的新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样,也会收集很多的学生比较优秀的设计方法,可以说是集思广益,更好地为信息教学服务.
三、分组—导生制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分组
依据自由结合或人为指定的方法进行分组,在刚开始上课时,因为对学生了解的比较少,所以分组时尽量的争取学生的意见,但是教师的指导不可少.虽然已经是高中生,但是学生的自制能力还很差,长期的高考压力,使得他们在信息课很想放松自己,爱玩的跑到了一组,爱学习的跑到了一组,学习成绩好的电脑操作可能差些,那些比较贪玩的学生的成绩可能差点,这样教师应该尽量的将他们分散开,综合各种因素合理进行分组.
2.导生的选拔
在上信息课的前几周里完成该任务,通过一定的科学测试,再结合学生上课时的反映情况,对知识理解、领会的快慢上,还要综合考查学生在其他科目、生活方面的一些表现选拔出反应灵活,操作熟练,热情大方,喜欢帮助同学的的学生作为导生.
3.对导生的先教育
导生来源于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大家一样的紧张忙碌,所以对导生的教育要精致,在每节课的课前或课后5~8分钟进行.当然第一次要时间长些.让导生在心理上接受自己是导生,清楚自己的职责.导生就要做到为同学热情服务,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上机时间.当然,也要让他们明白自己作为导生也很荣耀的一件事情,不见帮助了别人,自己也会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更好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视野,更好地锻炼自己,进一步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
4.课堂教学
导生作为先行的受教育者接受能力比较强,对该组内的学生情况要充分了解,认真的辅导,帮助其他学生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辅导完成后,导生负责把每组的情况进行汇总,有新问题的将列表报告老师,老师再针对新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改进下一步的教学策略.
四、值得注重的几个新问题
1.教师切实发挥主导功能
在这种教学形式中,很显然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教师或“放鸭式”教学的极端.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合理的指导,发挥在教学中的导向功能.
2.教师加强对导生的管理
导生在分组—导生制教学形式中起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功能,但他究竟还只是一个学生,他的精力还是有限的,只有对起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同时对他自己的学习也起到激励功能.
3.继续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学习大有改善,当然就出现一批优秀的导生,对于他们教师要正确的引导,搞一些业余创作,或者组织参加一些信息学比赛,电脑作品制做活动等.
信息技术教育虽然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却仍然需要不断的完善,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不断探索适合我们国情、学情的教学方法,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质,为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完美整合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分组—导生制教学模式的原理
分组—导生制的教学模式是结合导生制和分组教学两种模式而折中的一种典型的集体教学形式.笔者通过在教学中的反复实践而琢磨出的一种比较适合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分组教学大家都很明白,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若干小组,再对每个小组通过分配不同的任务进行教学.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依据这两种模式,我们参照分组教学的分组情况,从每个小组中选择出一名学生作为组长,也就是导生,导生不但负责辅助教学,而且还负责检查和考试,是教师的助手.
二、分组—导生制教学模式的优势
1.符合新学情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的互动过程,一边是教师,一边是学生,必须根据学生状况因材施教.经过调查,笔者了解到在大部分的中等城市以下的高中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面临三个比较典型的新问题,所带的班级多,所带的人数多,给每个学生上课的课时少,这三个严重的新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对信息技术教育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分组—导生制教学切实解决了这些新问题,对教学起到推动功能.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组,学生又多了一个小老师,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的方便.每一组都有了自己明确的任务,该练习什么,该探索什么新知识,学生自己都了如执掌,有了奋斗目标,当然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3.体现合作学习的精神
有了导生的存在,学生之间相互了解,情感交流的机会自然增多了.有了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同学们就会共同讨论,互帮互助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精神.
4.及时反馈新问题
在操作技能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新问题代表了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通过导生对新问题的及时的反馈,教师及时的分析,可以将很多课前预想不到的新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样,也会收集很多的学生比较优秀的设计方法,可以说是集思广益,更好地为信息教学服务.
三、分组—导生制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分组
依据自由结合或人为指定的方法进行分组,在刚开始上课时,因为对学生了解的比较少,所以分组时尽量的争取学生的意见,但是教师的指导不可少.虽然已经是高中生,但是学生的自制能力还很差,长期的高考压力,使得他们在信息课很想放松自己,爱玩的跑到了一组,爱学习的跑到了一组,学习成绩好的电脑操作可能差些,那些比较贪玩的学生的成绩可能差点,这样教师应该尽量的将他们分散开,综合各种因素合理进行分组.
2.导生的选拔
在上信息课的前几周里完成该任务,通过一定的科学测试,再结合学生上课时的反映情况,对知识理解、领会的快慢上,还要综合考查学生在其他科目、生活方面的一些表现选拔出反应灵活,操作熟练,热情大方,喜欢帮助同学的的学生作为导生.
3.对导生的先教育
导生来源于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大家一样的紧张忙碌,所以对导生的教育要精致,在每节课的课前或课后5~8分钟进行.当然第一次要时间长些.让导生在心理上接受自己是导生,清楚自己的职责.导生就要做到为同学热情服务,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上机时间.当然,也要让他们明白自己作为导生也很荣耀的一件事情,不见帮助了别人,自己也会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更好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视野,更好地锻炼自己,进一步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
4.课堂教学
导生作为先行的受教育者接受能力比较强,对该组内的学生情况要充分了解,认真的辅导,帮助其他学生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辅导完成后,导生负责把每组的情况进行汇总,有新问题的将列表报告老师,老师再针对新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改进下一步的教学策略.
四、值得注重的几个新问题
1.教师切实发挥主导功能
在这种教学形式中,很显然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教师或“放鸭式”教学的极端.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合理的指导,发挥在教学中的导向功能.
2.教师加强对导生的管理
导生在分组—导生制教学形式中起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功能,但他究竟还只是一个学生,他的精力还是有限的,只有对起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同时对他自己的学习也起到激励功能.
3.继续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学习大有改善,当然就出现一批优秀的导生,对于他们教师要正确的引导,搞一些业余创作,或者组织参加一些信息学比赛,电脑作品制做活动等.
信息技术教育虽然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却仍然需要不断的完善,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不断探索适合我们国情、学情的教学方法,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质,为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完美整合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