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课堂预设 生成演绎精彩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mon521mu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人为本的课堂越来越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成活动。让学生在动态的课堂中自主获取知识,要求教师打破种种预设,关注学生的课堂变化,捕捉课堂教学资源,真正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
  关键词:课堂预设;演绎精彩;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6-0056-02
  
  课程改革过程中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生成活动,因为随着学生生活经验的丰富和教师宽松民主氛围的创设,我们的教师逐渐开始重视学生的生成问题,关注学生的生成活动。
  
  一、将错就错,因势利导
  
  在以操作为主的探索活动中,有的时候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或是操作出乎预料。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老师,可采取“将错就错”的教学策略,只是教师心中要藏着目标,并通过不同途径实现目标。
  有一次,我像往常那样准备了大量的实验材料,高高兴兴地准备上《简单电路》这个内容,为了激发学生组装电路的兴趣,我在科学探究室里挂上了各种绚丽的华灯,在他们一进入科学研究室的时候亮起来。我趁机从讲台上拿起一只精致的彩灯(但没有亮起来的),问孩子们:“你们想不想看亮闪闪的彩灯啊?”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喊:“想!”班里顿时变得鸦雀无声,静悄悄地看着我成就这个“愿望”。于是,我就连接电路。但不知道怎的,我手中的彩灯还是没有亮。
  顿时,整个班炸开了锅。“老师,是不是你的电路没有形成一个回路啊?”“老师,彩灯的灯泡可能是坏的,所以无法通电。”“老师,电线会不会是断的呢?”“老师,你的手有没有松开啊?”“老师,我觉得开关的接口有问题,是不是松开了?”……
  一下子让我觉得面对这样的场面很尴尬,由于我在实验前太疏忽了,没有检查过灯泡、电线和开关。在这个时候,全班聚焦在我手中的不亮的彩灯上。
  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提出问题:“你们真聪明,居然一下子就为老师想出这么多的可能性。那么到底灯泡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亮?而在哪些情况下不能亮呢?请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这两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可以帮老师解决手中彩灯不亮的难题。”话音刚落,学生就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地连接电路,并激烈地讨论为什么彩灯不亮。学生的思维在不断高涨的情绪中得到了极大的激活。部分同学还忍不住跑上来检查彩灯的电路,有些学生更是得意地充当“小老师”,告诉我彩灯不亮的原因。
  
  二、抛砖引玉,拓展延伸
  
  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课堂上,学生有了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了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就是“激励”。在执教《水在加热和冷却后》一课时(即将要下课了),我问学生:“大家还有问题吗?”一位男同学站起来,头晃了一下说:“老师,雨水应该是咸的。”我愣了一下,自语道:“雨水是咸的吗?”然后把目光转向其他同学:“你们说呢?”课堂像炸开了窝似的,顿时活跃了起来,有说是的,有说不是。见有人反对,提问题的同学脸涨得红红的,申辩道:“我尝过,雨水是有点咸。”等同学们议论停止后,我微微一笑说:“雨水是咸的?你尝过,真勇敢,对周围的事物也非常善于观察,真像个小小的科学家。同学们,你们尝过吗?雨到底是什么味道呢?你想知道吗?”于是在我的指导下,一次在不同地方搜集雨水、研究雨水、了解酸雨形成的课外探究活动开始了……
  
  三、顺水推舟,主动出击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发现学生的表达和操作出乎预料,学生会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探索活动和表达。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学生的探索活动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更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当然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兴趣也特别高。这时教师不要去直接干涉,不要强把学生的思路调整到自己的预设上来,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想法进行引导,顺水推舟。有时还可以主动出击,通过提问,使学生操作更科学,会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新课程《分类》这堂课中,学生在课堂小结时意外地提出了“在场的听课老师可以按胖的和瘦的进行分类”。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发言,我利用了自己的“胖”来了个顺水推舟——师:“对呀,这个方法不错,那老师应该分到哪类呢?”学生用俏皮的语气异口同声地说:“胖的那类!”这时我也跟学生大笑起来,课堂上充满了和谐、轻松的气氛!就在这无拘无束的氛围中让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分类!
  
  四、立足真实,价值引导
  
  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只有真实才是最精彩的。
  在《蚕的一生》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完成蚕的一生记录。在这单元教学的开始,我就给每位学生分发蚕种,教给学生养蚕的方法,并让学生每天及时记录蚕的生长情况。开始几天,学生兴趣很高,每天汇报时,同学总能说很多,但时间一长,学生的兴趣淡下去了,汇报的内容也越来越少、越来越简单了。当进行到中间阶段时,有一次我发现每个同学汇报的内容都是一样的。这时我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蚕都带到学校里,在课堂上观察并予以汇报,却发现每个同学说得各不相同,异彩纷呈。
  “前几天你们的蚕的记录是一样的,今天你们的观察蚕却各不相同,是怎么回事呢?”学生有的低下了头,有的脸红了,有的则承认自己是抄别人的……原来他们的记录均出自一个女同学之手。于是,我及时地表扬这个女同学,能持之以恒地观察并做记录,值得全体同学学习,同时也表扬了那些敢于承认错误的同学。我想一个敢于承认错误的同学也一定会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的,老师相信你们。从此,学生的观察记录大为改观,学生养蚕的知识也在一点点生成。
  通过表扬让同学们认识到求真求实才是科学教育的灵魂。良好的科学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对孩子的将来受益无穷。
其他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长度单位;指空解米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1-0062-01    在我姑娘6个月时,我就离婚了,现在她已十岁,四年级的小学生了,我一直自己带孩子,我不仅要给她温柔的母爱,更要给她坚强的父爱。我刚上班时在农村小学,看见那些基础很差的孩子我真是头疼。我为了要给他们上早自习,6点就要背着两岁的孩子,把她送到雇的奶
摘 要: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培养良好习惯,就是把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需要,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抓紧、抓细、抓实,并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  关键词:品德修养;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5-0027-02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这说明“养成教育”中,培
关键词:生活实例;生活情境;生活实际;生活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3-0059-01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归宿。《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时应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引
目的观察降纤酶配合高压氧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10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32例)给予降纤酶+常规治疗;对照组2(32例)给予高压氧+常规治疗;治疗组(38例)予降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