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新农村》题写刊名前后

来源 :共产党员·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angeboy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波澜壮阔的政权建设中,毛泽东始终关心和重视党报党刊工作。他不但亲手创办党刊,亲自指导办刊活动,为党刊撰写文章,还热情地为党刊题词。
  把刊物办到读者心坎上
  《新农村》是《共产党员》杂志的源头,创刊于1948年3月,其前身是《翻身乐》,是当时东北局唯一的一本党刊,也是新中国第一批地方党刊。《翻身乐》在1947年年末由东北书店总经理李文、书店编辑部主任李一黎等负责筹备,徐今明担任主编,隶属东北局宣传部,编制为3人,出版和发行由东北书店负责。1948年3月1日,《翻身乐》在哈尔滨创刊。1948年11月21日,编辑部迁往沈阳。1949年7月5日,《翻身乐》改名为《新农村》。
  《翻身乐》在哈尔滨办刊期间,只有徐今明和刘林两位同志;1948年11月迁往沈阳时,也只有5个人,可谓是创业维艰、白手起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刊物依然具有鲜明的战斗个性和朴实的群众特点,丝毫没有因人、财、物的缺乏而使刊物降低质量或延期出版。改名为《新农村》后,杂志社运转规范有序。虽然杂志社人手少,但是承担的任务却很繁重,办刊人员兢兢业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真正把刊物办到了读者的心坎上,成为区、村干部离不开的“挎兜先生”和党联系群众的桥梁。
  1950年9月15日至25日,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在北京召开。辽宁新农村杂志社社长孟奚作为代表参会,并在会上作了典型报告。孟奚的报告深入浅出,主旨突出,特别是他讲的对刊物通俗化的体会,朴实无华,发人深思,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受到了参会人员的广泛好评。《人民日报》专门发表了《〈新农村〉的方向与经验》和《通俗期刊〈新农村〉的编辑工作》两篇文章介绍《新农村》杂志。
  陆定一推荐,毛泽东题名
  会议期间,孟奚萌发了请毛泽东为刊物题写刊名的念头,他的想法得到了东北组代表的支持。于是,孟奚提笔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新农村》是综合性的通俗刊物,每半月出一期,主要对象是东北农村区村干部。从1948年创刊以来,宣传了党的政策、天下大事和科学知识,对读者的思想、工作、学习指导上,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受到了广大区村干部的热爱和欢迎,是区村干部不可或缺的一本刊物,恳切希望毛主席为本刊题写刊名。”孟奚起草后,交给东北人民政府出版处长、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总经理李文抄写。李文工工整整誊写后,通过中宣部转交毛泽东。
  时任中宣部部长的陆定一见此信后,立即批示道:“主席:《新农村》是全国办得好的杂志,受到了农村干部的欢迎,请主席题刊名。”毛泽东见信后欣然泼墨,在信纸的上端题写了两幅“新农村”,供杂志社同志挑选。1951年,杂志从总第41期起,正式刊用了毛泽东的题字。这是毛泽东第一次为地方党刊题名,充分显示了他对农村工作的重视,体现了他对辽宁人民的亲切关怀,更体现了他对地方党刊事业的特殊情感。
  在党的关怀下茁壮成长
  受毛泽东亲笔题写刊名的鼓舞,《新农村》按照党和政府的要求,在对农村党员和群众进行阶级教育、国际主义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刊刊发的送公粮、开秋荒、发地照、副业生产等农村工作稿件,很受欢迎。1951年,该刊由月刊改为半月刊。到1954年,每期发行量达到15万份。
  上世纪60年代初,杂志更名为《共产党员》,毛泽东又提议委托郭沫若为刊物专门题写了刊名。从《翻身乐》到《新农村》、《好党员》再到《共产党员》,辽宁党刊事业始终在中央、省委的领导和亲切关怀下茁壮成长,不断前进。从1983年起,《共产党员》杂志月发行量超过百万册,在党刊类杂志中多年保持全国发行量第一的地位,先后被评为“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全国百强社科期刊”等。
其他文献
自2002年牛人工授精技术在全区各地开始推广以来,本地牛种产杂种牛犊难产的现象时有发生,防止牛发生难产是牛品改工作需解决的问题。笔者经过近几年来的探索,掌握了本地牛发生难
酒精性扩张型心肌病是长期饮烈性酒引起的难治性心血管疾病,其中医辨证总属本虚标实,病位在心,日久累及肺、肝、脾、肾等脏腑。而阳虚水泛之证型较为常见,治当温阳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