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环境心理学中人的行为心理因素对居住空间的影响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d2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我国在这一领域与其他各国相比发展相对缓慢。 本文主要从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出发,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对居住空间的影响,探索更符合人需求的居住空间环境。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 人的心理与行为 居住空间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空间的要求也渐渐严苛。他们对家的要求不仅仅是可供休息的场所,而是一份温馨的情怀。在居住空间设计中更需要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改善人居环境。只有进行人性化的考虑才能更符合人的需要,才能给设计的空间赋予生命力。
  一、环境心理学概述
  环境心理学首先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北关兴起,先在英语区,继而在全欧洲和世界其它地区迅速传播和发展。环境心理学旨在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又被称为环境与行为、建筑心理学等。林玉莲、胡正凡编著的《环境心理学》中指出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强调把环境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强调环境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关系。
  二、环境心理学在居住空间设计中的现状
  环境心理学虽是近几年在我国才发展起来的,但现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普遍意识到环境心理对居住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在现代居住空间的设计中人们普遍希望把自然界的植物、水、石头等搬到居住空间中来。在现代高层建筑崛起,居住空间的设计趋于复杂,同时,居住空间的装修越来越多地运用不环保的材料,这完全违背了环境心理学的精神理念。
  三、居住空间中人的心理与行为分析
  人与周围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人被环境影响同时也反作用于周围的环境。当人处在室内
  环境中,人的感官会产生一种心理暗示使他的情绪,心情状态都处于这个环境中。人能敏感的察觉这个环境的氛围,并迅速的做出反应。可以通过研究人的心理反应更好的引导设计的发展,居住空间的设计发展就是越来越趋于人性化。
  (一)接近自然、追求文化的需求
  随着人们品位的提高,户主对居住环境提出新的要求。近几年居住空间的风格开始趋于回归自然,人们希望将室外的山石、水景搬到居住空间里来。我们在设计时应注重人的需求,将自然风景与室内设计更好的融合。在室内做一些提升品位的设计也能增加整个空间的文化氛围,比如客厅地面用仿古亚光地砖就会比抛光地砖更显文化气息。
  (二)舒适感、私密性的需求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里,居住舒适的空间显得尤为重要,舒适的空间使人的身心得到放松。室内空间的划分是否合理,色彩的选用,材料的搭配都决定了一个空间是否舒适。私密性对于居住空间也很重要,起居室与卧室、书房的安排是否妥当都关系到私密性是否合理。比如墙壁隔音不够时,起居室活动的声音则会影响到书房正在思考的人。
  四、环境心理学在居住空间中应用方法
  以人为本是设计的基本点,不良的设计会影响人们的工作与休息,设计不能一味追求好看和体面,舒适和品位才是根本。居住空间除了要满足基本居住的需求、工作和娱乐要求以外,精神方面的要求也是发展的趋势;现在经济水平提高了,人们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温饱问题,对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新要求。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室内设计师也要给予业主一个有品质的居住空间。
  (一)居住空間中选择合适室内色彩
  在居住空间内,色彩是视觉的第一印象。色彩的选择影响着居住者的心情,不良的色彩搭配也是室内设计失败的原因之一。不同的颜色给人的视觉感受有所不同,比如红色代表的是兴奋、绿色是健康、白色使人平静、紫色让人忧郁。在居住空间中主色调应该选择纯度较低柔和的颜色。较暖的颜色不适合用在需要冷静思考的书房,艳丽的红色不适合用在需要休息的卧室。
  (二)居住空间中适合的光影
  居住空间中,光的强弱和冷暖也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光不仅能照明还能烘托气氛。强光太刺眼不适合在家中使用。颜色偏暖的光适合营造温暖的氛围,可以用在卧室却不适合书房。学习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暖光会让人昏昏欲睡。光影在家居空间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其设计在深度及广度上都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成为室内设计重要的要素。
  参考文献:
  [1]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2.
  [2]吴小红.环境心理学在室内外空间设计中的运用[J].陕西建筑,2013(07).
  [3]王小同.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居住空间室内设计研究[J].设计,2015(07).
  [4]欧潮海.浅谈环境心理学与现代室内设计[J].建筑知识,2007(02).
  [5]马莉.室内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的影响及运用[J].科技信息,2008(06).
  [6]吴建好.关于室内设计中色彩的环境与功能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10).
  (作者简介:孙梦丽,女,艺术硕士,四川理工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虽然是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人口大国,但汉族人口占据其中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这种压制性的人口比例,很容易使得一些少数民族缺乏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且令少数民族的文学无法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少数民族文学同样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构建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是维护祖国稳定和统一、促进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少数民族 文学 民族文化认同 归属感构建方式  由于在中国
摘要:儿童绘画不是教育式绘画,而是儿童的消遣方式,儿童绘画作品充满了艺术性和故事性。儿童绘画表达了儿童对社会的认识,包括自己的想法。本文从儿童画与成人画的区别以及不同时期儿童绘画的差异两方面入手,分析了儿童绘画的独特性,以求帮助老师和家长正确解读儿童画,了解儿童通过绘画想要表达的内容,保护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关键词:儿童画 独特性 创造力  一、儿童画的形成  (一)儿童画区分于成人画  生
摘要:阿恩海姆从审美直觉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视觉思维”的概念,揭示了视觉在感知外部事物时的认识功能以及思维活动中视觉意象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以视觉思维原理辨析中西方感知差异。  关键词:视觉思维原理 老庄 西方哲学  一、视觉思维的概念  “视觉思维”原理是20世纪后期由鲁道夫·阿恩海姆研究和阐明的。他继承和发展了韦特海默关于知觉和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探究了视知觉的理性功能。《视觉思维——审美直觉
目的:讨论经阴道和经腹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外生型CSP患者62例,分成甲组31例,采取经阴道手术治疗方法,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股骨近端相关骨折患者50例,ASAⅡ~Ⅲ级,年龄75~96岁,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超声引导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心电图(动态、常规)诊断冠心病效果.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