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P波向量振幅与复发的关系

来源 :中国心血管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engl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P波离散度(Pd)及P波向量振幅(PVM)与术后房颤复发的关系。

方法

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行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84例,根据术后是否房颤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所有患者术后24 h内记录12导联心电图,使用计算机化测量系统自动测量最大P波时限(PWDmax)、Pd、P波振幅(PWA)和基于PWA计算的PVM,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及与复发的关系。

结果

平均随访(21.5±16.6)个月,32例(38.1%)患者复发。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患者的PVM明显降低[(0.12±0.05)mV比(0.15±0.04)mV,t=-4.058,P=0.003]。两组患者的PWDmax和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通过观察不同临界值发现,PVM≥0.11 mV对预测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有一定价值,敏感度为83%、特异度为56%、阳性预测值为50%、阴性预测值为8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VM对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能力独立于其他临床特征(HR=0.415,95%CI:0.190~0.907,P=0.027)。

结论

PVM与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有关,当PVM≥0.11 mV时对预测术后房颤复发有一定的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室间隔夹层瘤(DAI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其认识,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8年1月青岛市市立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6例D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结果6例DAIS患者中,3例与主动脉窦瘤破裂有关,其中1例以左束支传导阻滞初次就诊时漏诊,因胸闷、憋气再次入院后明确诊断;2例由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1例为急性心肌梗死所致,术前误诊为室间隔穿孔,于急症手术
目的 报道电脉冲电场消融(PFA)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初步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三维磁导航标测系统、PFA系统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男性2例,年龄(65.6±18.1)岁,左房(39.0±2.3)mm,药物治疗难以控制其反复发作.在消融前后进行左房及肺静脉三维电解剖标测、左房-肺静脉双向传导测定、留取1个呼吸周期的X线图以测定膈肌运动幅度,术中记录患者疼痛评分等,术后1~3天完善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M RI/DWI)以评估手术相关的急性脑血管事件.结果 5例患者均完成PF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DAPA)对结扎左前降支血管大鼠制作的心力衰竭(HF)模型的心脏微小RNA(miRNA)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将9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3只)、HF组(3只)、HF+达格列净组(HF+DAPA组,3只),手术后喂服达格列净5 mg/d持续8周,取心脏组织,观察心脏形态功能,用microarray技术筛选异常表达的miRNA,用RT-PCR验证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