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有机溶剂暴露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来源 :化工设计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d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估某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有机溶剂暴露的职业健康风险,提出适宜的风险控制措施.以重庆市某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调查该原料药生产企业有机溶剂使用情况,并开展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合调查和检测资料,应用半定量接触比值评估法和经皮接触/吸收风险定性评价模型开展有机溶剂暴露职业健康风险评估.该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使用的主要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异丙醇、正己烷、甲醇、丙酮和吡啶,作业场所空气中化学毒物浓度均低于行动水平.吡啶、正己烷、甲醇和二氯甲烷吸入风险为可忽略风险,皮肤接触风险为低风险.丙酮、乙酸乙酯和异丙醇吸入风险为低风险,皮肤接触风险为中等风险.该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有机溶剂暴露的职业健康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仍需加强职业健康管理,控制可能产生的风险.
其他文献
雪菊提取物具有众多药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近五年雪菊提取物药用价值的相关研究;介绍了雪菊提取物对肠道菌群的调节功能、对肝肾功能的影响、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等药用价值,以期对雪菊提取物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做出较为全面的总结,为今后雪菊提取物药用价值的深入研究和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一流专业建设标准为开展教育教学评估提供准绳.没有国内一流难有世界一流,文章对照工程教育形成的国际协议《悉尼协议》,研制出具有我国特色的国际认证标准体系,探讨了高职石油化工技术一流专业建设标准的七个要素,对其他同类院校专业建设可起到借鉴作用.
近红外光谱技术为原位分析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近些年来此项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采用校正模型建立的方式针对目标样品开展定量分析工作,可以实现对目标样品的无损检测,为当前阶段具有较强环保性的分析技术.在相关化学领域中,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出现实现了分析技术的改革,与传统的分析技术比较,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只需要对样品开展一次的近红外简单测量工作便能够一同测量出单一样品包含的多种物质以及其浓度方面等参数,同时不需要应用过多的被测样品,具有非常明显的无破坏以及无污染的优势,当前阶段在多个行业领域中
生产实习是材料化学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生产实习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与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我校材料化学专业的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从实习指导教师结构、实习教学基地建设、教学任务及内容、实习过程监控、实习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以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等.
该研究在立德树人背景下,以“功能材料”课程为载体,探索材料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及融入路径和方法,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实现专业课和思政课协同育人,为功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
选取胃癌SGC-7901细胞,分别用紫杉醇和黄芩苷对其进行作用,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紫杉醇、黄芩苷及两药联合作用24h和48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发现紫杉醇和黄芩苷均可抑制SGC-7901细胞生长,并且二者联合作用可提高抑制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CNA蛋白的抑制有关.
针对八角金盘果实色素的安全性,开展了对八角金盘果实色素的急毒性及动物体内抗氧化性研究,评估该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八角金盘果实色素经口试LD50=7 017.788 mg/kg BW,判断为实际无毒级.给药后14天由脏器和体重系数数据显示,小鼠在高剂量受试物作用下体重增重减缓,脾的脏器系数较空白组有明显升高.检测小鼠肝脏中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值变化明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受试物剂量增加逐渐升高,而高剂量组SOD活性呈现明显下降.丙二醛MDA随受试物剂量的增大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考虑到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化学原料药中元素杂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制剂企业的关注,因为原料药中的元素杂质不仅对药品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潜在危险,所以它们在原料药中的含量需要被控制在可接受的限度范围内.就原料药生产实际,结合元素杂质的来源、分类情况,从风险评估的角度探讨元素杂质含量的限度设定,为企业制定合理的元素杂质控制种类及含量限度提供参考,从而保证化学原料药的质量,进一步保证了最终患者使用的药品质量.
对于化工企业而言,实施EHS管理可减少环境污染对人的不利影响,改善企业职工工作环境,更好地保护员工的职业健康和生命安全.论文主要对化工企业在实施EHS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对策措施,期望能够为化工企业推行EHS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中试放大合成分子筛过程中,由于设备及操作方式等差异,都可能导致“放大效应”的产生致使合成失败.本文从原料、反应器、投料、分离洗涤、干燥焙烧、三废等方面对分子筛合成从小试实验到中试放大中存在的差异问题进行了评述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