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趣闻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anla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历代书法名家酷爱书艺、严谨治学的趣闻故事至今流传,给后人以丰富的启迪。
  
  一、颜柳欧赵各有千秋
  
   颜、柳、欧、赵四大流派,风格不同,各有千秋,为世人普遍景仰。人们常以“颜筋柳骨”,“欧端赵润”来赞誉之。虽然他们的书法风格各异,但他们勤奋学习的坚韧意志却是共通的。
   颜真卿弃官从师。传说,颜真卿年轻时代,受任醴泉县尉刚一年,便向皇帝提出要求辞职。同事们同他为什么要辞官,他说:“三年前母亲临终前曾对我说,自南朝以来,我颜家是世代杰出的书法门第,而今书艺家已渐渐衰退,望你弘扬书艺为国增光。”一位官员说:“你的字已经写得精湛卓绝了,如再觉得不好,不是过份谦虚了吗?”颜真卿说:“我的字看上去还可以,但笔法不精,还需广学苦练。”终于不顾官员们的劝阻,辞官别友,拜师学书而去。
   柳公权从小学字就很勤奋。一天,他和小朋友们在桑树下进行写字比赛。他首先写好一幅,心中很得意,拿到一位老人面前说:“你看我写得好不好?”老人看了半天,笑着说:“华原城里有人用脚写字,你去看看吧!”柳公权来到华原城里,见一个没有双臂的老人赤着脚坐在地上,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右脚夹起一支大笔,书写挥洒自如。柳公权这时才感到自己的字太差劲了,便跪下拜老人为师。老人便在纸上写道:“写尽八缸水,矾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柳公权把老人的教诲牢记在心,发奋练字,终于成为法书界名流。
   欧阳询为师法大自然,常常游览名山大川。一次,他骑马路过一座古庙,见门前竖立着一位晋代书法家写的一块石碑,便立马观看,尔后拍马而走。途中,他一边走一边细品碑文的笔势、神采,觉得那碑上的字实在是好极了。于是,他又拨转马,回庙细细观看,观后骑马而去。行至二、三里时,还觉得没有看够,便又一次回到碑前,立、坐、卧于碑前观察、揣摩三天三夜方休。
   赵孟 熟临碑帖,令人折服。有一天晚上,他的一位朋友到他家作客,彼此谈论书法之余,赵孟有启用文房四宝,背临了颜真卿、柳公权、徐浩、李邕等人的字帖。临完后,叫人拿来他们的真迹对照。结果,不仅点画波磔写得绝对相似,而且转折向背也没有不相似的地方,并且神采飞扬,有些地方还超过真迹。朋友叹服地问他怎样达到如此精熟程度,他说:“这只不过是临熟的原因罢了。”
  
  二、书法世家子承父业
  
   汉字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历史上曾涌现不少书法世家,父子书法家,业绩传承,光耀史册。
   西晋卫瓘、卫恒父子都是著名的书法家。瓘曾云:“我得伯英(张芝)之筋,恒得其骨。”父子俩均师承东汉书法家张芝,各有所长。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齐名,并称“二王”。传说,有一次献之在书房里临写父亲的一幅字,临写完毕便把纸笔放在书案上,到后花园里玩耍去了。不多一会儿,父亲进书房,发现他临写的“太”字漏写了一“点”,便提笔给他补写上了。又过了一会儿,献之的母亲前来书房察看,突然发现“太”字中的“点”写得有功力,便提笔写了一句批语:“吾儿学字费尽三缸水,唯有‘太’字一‘点’像羲之。”献之受到启发,从此加倍用功练字,后来他的书法成就和他父亲齐名。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欧阳通父子,使欧体闻名遐迩。传说,欧阳通少年时,父亲病故,母亲便教他学父亲的书法。因怕他不能把父亲的书艺风格完全继承下来,就用家中生活节省下的钱经常叫他到处去买父亲遗留下来的亲笔墨迹。他每得到父亲的一篇书法作品,便认真观察、揣摩,用心摹写,立志要把父书学到手。经过他多年勤奋摹写,后业终于继承父亲的书名,号称“大、小欧阳体”。
   元代赵孟 、赵雍父子俩,均为书法家。父为“颜柳欧赵”四大家之一,子工真、行、草,法其父。
  
  三、书艺贵在悟性与创新
  
   汉字书法艺术史,是一部继承与发展相结合,不断向前推进的历史。不以规矩,难成方圆,因此需要临摹前人碑帖,发扬历代书法家的优点。但是,仿古不泥古,必须有悟性,有创新,才能有所前进,有新发展。
   东汉大书法家蔡邕,工篆书,尤以隶书著称。其书体有“骨气洞达,爽爽有神”之评。相传有一次,蔡邕从皇宫拜见皇帝归来,路经鸿都门时,看到几个工匠正用扫帚蘸着白灰在墙上写字。写出来的字雄健有力,龙飞凤舞,笔画中还有不少空白,煞是好看。他站在那里,仔细观察工匠们运“笔”的方法,看他们手和腕部的动作。从此以后,蔡邕一直在琢磨这种用笔的效果和方法,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终于创造出一种新的字体。这种字体在笔画中露出一丝丝空白,燥润相发,别具一格,世人称之为“飞白”体。
   东汉书法家刘德 ,善行书,相传“行书”体就是由他创造的。刘德 少年读书时,老师既教他写楷书,又教他写草书。他在练字的过程中,感到楷书太死板,写起来太慢;草书虽然写得快,但是太潦草,又不易辨认清楚。他常想:能不能把两种书体结合起来,发明一种新的书体呢?从此,他常把楷书和草书放在一起比较,然后,一边苦练楷书的基本功,一边琢磨和探求草书用笔的根源。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把楷书与草书的用笔与法糅合在一起,写出一种用笔流畅、字形圆润秀美,又容易辨认的书体来,谓之“行书”。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其书体形成一种奇特的风格。清代曾推行一种“乌、光、方”的馆阁体书法,郑深为这种呆板的书体而烦恼。有一天夜里,他苦苦思索着书法的新意,不知不觉地便在熟睡的妻子身上用手指比划起来。妻子醒来后说:“练字嘛,人各有体,你为什么老在我的身体上画什么?”妻子的话使他顿时受到了启发,他高兴地说:“对呀,学书法,人各有体!我一定要写出自己的‘体’来!”经过几年的苦心磨练,郑板桥终于独创出一种新书体,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
   悟性从何而来?答曰: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
   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开“狂草”一派,喜欢酒后作书,人称“张颠”。其实他很心细,常常师法大自然,将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和自然界万物变化一齐倾注到书法里去。他看舞女公孙大娘舞剑器,从那飞速回绕的剑术和优美造型的艺术中感悟到:运笔应注重缓急,有节奏感,讲究气韵,从而得到了写草书的运笔精髓。
   唐代继张旭之后的又一个大草家怀素,他和张旭并称“颠张狂素”。他经常观察各种自然现象:日月星辰、风雷水火、山峦树木,甚至看到夏日太空里千姿百态、变幻莫测的风云形态,像奇峰起伏,都能引起他奇妙的遐想。把字的神情意趣与自然界的变化相契合的特点,应用到字的点画结构中及章法的创新与变化上,独创草书的风格,为后世书法创作留下了可贵的范例。
   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一次从水路乘船到四川宜宾县,途中他看到船工们划船的动作,桨在水中拨水的动态,是多么有节奏、自然、生动而有力啊!他仿佛看到船工们手里握着的桨好像大毛笔,涛涛江水就是一大张纸。这些船工在不停地划船中写出了无数优美的字来。观其动势,悟得笔法,其乐无穷。
   (责编 岩春)
   (题图为王僧虔行书墨迹)
  
其他文献
雷浩,男,1959年生,中共党员,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1992年7月毕业于江西工学院(现更名:南昌大学)化工系,1994年在华东理工大学获化学工程硕士学位,现任华东理工大学华昌聚合
2001年,财经图书《富爸爸,穷爸爸》在国内创下了150万册的销售天量,人们谓之出版界一神话;2001年,一本叫《谁动了我的奶酪》的寓言小册子也创下了140万册的销售神话;也是2001年,《小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实现多样化。这不仅为水利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而且也为水利国有资产的有效重组提供了可能。如何抓住机遇,积极、稳
在屏峦耸翠的西岭山麓,广西富川县城的黎民百姓至今仍谈论着肖家两弟兄肖晋荣、肖继荣当官为民的故事。肖晋荣,原名肇海,旋改曜海,乳名荣春。清末进士。富阳镇阳寿街人。为县
文章分析了数据仓库技术的特点,根据电子商务系统的需求,讨论了在电子商务系统中建立数据仓库的方法和步骤。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ata warehouse t
初秋正午的阳光,透过湖蓝色玻璃,柔和地洒在茶几上那束不知名的淡黄色花儿上。她轻轻地来了,白衬衫、牛仔裤,不施粉黛,像个刚出校门的学生。坐下,抱歉地一笑:准备今晚理查德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优化产业布局 建设十大基地——山西省阳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山西省阳城县县长@刘爱军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
排灌机构管理费是水利系统的一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也是解决水利系统排灌职能部门的机构管理费支出的主要来源,该项收费有沪价(89)第289号文上海市清理整顿行政事业性收费办公
“文革”中,沈从文被勒令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打扫女厕所。他欣然从命,说道:“这是造反派领导、革命小将对我的信任,虽然我政治上不可靠,但道德上可靠……”道德可靠@一川 Duri
原《新疆地质》主编、地质矿产高级工程师李向东同志因患肝硬化医治无效,于2003年4月8日在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不幸病逝,终年44岁. 李向东同志,男,汉族,生于1959年5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