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动画语境下的空间构筑与壁画再造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hexia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针对沉浸式动画影像的虚拟空间构筑和传统壁画再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沉浸式技术和传统壁画相结合,从沉浸式技术、虚拟空间构筑、动画影像、传统壁画再造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并从交互体验、心理感受、虚拟空间的真实体验、传统壁画的局限和发展等方面做了详细分析,进而提出沉浸式技术下的虚拟空间构筑为传统壁画带来革新的观点,在沉浸式交互和壁画再造等方面做了科学而有意义的探索,力求在沉浸式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开辟传统艺术的新思路,引领研究方向,进行創新实践。
  关键词:沉浸式;虚拟空间;动画影像;壁画
  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AI(人工智能)和VR(虚拟现实)技术的迅速发展,“沉浸式体验”一词逐渐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成为诸多领域的研究对象。除了技术层面上的发展,沉浸式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如何实现沉浸式?沉浸式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新的技术为艺术设计带来了新的变化,但同时,传统的艺术形式是否得到了保留、有了哪些变化、今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一、沉浸式体验
  沉浸式体验即在虚拟现实技术下实现的虚拟交互体验。它融合多媒体技术、图形技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体感传递等多种模式,打造了一个具有互动性的虚拟空间。在营造出的虚拟空间中,配合视觉、听觉和虚拟现实技术所实现的交互,使体验者沉浸在虚拟的情景中,感知虚拟空间的事物和情节,主观地在虚拟空间内进行互动,从而满足体验者的心理诉求和感官体验。
  早期,沉浸式体验被广泛应用在游戏领域之中,将传统的只能通过数字屏幕进行操作的游戏融入三维的可视化、可操作的空间中,极大地增强了游戏的可操作性和视觉体验。现在,它的应用领域变得更加广阔,在教学、医疗、公共艺术、交互设计等诸多领域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其也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和情感表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带来新的传播方式的同时也推动了艺术家的自我价值实现。在工程师对技术的不断探索中,虚拟世界变得愈发真实。
  二、沉浸式动画影像语境下的虚拟空间构筑
  (一)动画影像语境下的叙事表达
  1.传统动画的叙事表达
  动画是一种叙事形式,是一种集数字影像、镜头语言、形象设计、视听配合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媒介。相较于电影的艺术表现来说,动画的叙事表达形式更为丰富,它不受场地和角色的限制,表现方式更加灵活。从整体风格的设定和剧情的发展,再从镜头的设计到音乐的配合,动画带给人的感受是多层次的、更具有戏剧性的。动画情节围绕主要角色展开,通过不同的镜头语言,将角色的语言、行动、情感表达传递给观众。角色设计的风格化和夸张处理,将情绪表达得更为直接,也更有感染力。
  传统动画的叙事表达分为线性表达和非线性表达。线性表达即将故事线的开端、经过、高潮和结尾按照顺序进行叙事表达,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非线性表达即动画镜头之间的衔接相对比较破碎,故事线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多条故事线的交叉叙事,观众需要将故事整合分析,了解故事的情节。
  2.交互技术下的动画影像叙事变迁
  随着交互技术的发展,动画的叙事手段有了新的选择。如果说传统动画影像是通过故事的叙述给观众以精神上的感受和交流,交互技术下的动画影像叙事表达则是为动画叙事提供了一个动作语言的新空间。艺术创作的表述在空间上突破了其局限性,作品和观者本身有了更近的接触。
  (二)动画影像与虚拟空间的动静结合
  1.虚拟空间的真实性
  虚拟空间构筑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的,一个静止的虚拟空间中的物体是可以被人们认知的。无论是写实风格的空间还是幻想风格的空间都是在真实存在的物体上进行创造和设计的,所以即使它是虚拟的,也具有极强的真实性。技术上的革新将虚拟的构思变成了现实,虚拟的空间除了被认知以外,相应的触感和音色也被最大程度地还原,在不断进行的实验中,虚拟空间也获得了进一步的探索。
  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是以感受到它们的存在为基础的,虚拟空间的构筑就是实现沉浸式的一个重要条件。通过3D技术构筑的虚拟空间是建立在现实存在的事物之上的,所以虚拟空间和自然空间一样是可以被人们所感知的,而只有感知到虚拟空间中的环境变化和活动,人们才会以思考和动作进行反应,从而实现我们所说的沉浸式交互。
  人们通过佩戴VR设备,可以在虚拟的空间中进行探索。虚拟空间跨越时间和空间,配合视角的变化和特效的处理,给人以前所未有的超越真实的体验感受,可以将现实中很难实现的事情变得触手可及。
  2.动态虚拟空间带来的心理体验
  沉浸式动画影像语境下的虚拟空间构筑是一种动静的结合。沉浸式动画影像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结合人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各个感官的配合,在虚拟空间中给人带来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其中,心理的体验是占主导地位的,静态空间中的动态语言会激发人们的心理活动,带来更真实的感受,增强沉浸的心理体验。一个奇幻的动态虚拟空间带给人的心理体验是奇妙的,是能激发好奇心的;而一个灾难或者悬疑的动态虚拟空间带给人的心理体验则是压抑和恐怖的。充分理解动态虚拟空间构建对人们心理产生的影响,对今后的研究有着深刻的意义。
  三、传统壁画再造
  (一)空间中的壁画
  壁画是依附在空间中的艺术形式,是空间的一部分。传统壁画强调在空间中表现叙事情节,当代壁画则更加注重壁画与空间的关系。随着观念的变化和材料的革新,壁画有了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与传统作为壁画载体的岩壁不同,当代的壁画更多依附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公共空间中,在公共空间中的壁画,其表现形式、风格、题材必然会对空间的氛围和空间中的人产生影响,它和环境相互依托,互相成就。也因此,当代壁画在注重题材新颖的同时,也着重考虑壁画和公共空间的依托关系,成为城市公共空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数字化技术下传统壁画之变化
  在壁画的发展进程中,壁画的题材、材料和表现空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壁画的部分功能已经很难在当代继续延伸,甚至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变,一些壁画种类开始消亡。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则为传统壁画的发展展示出了新的途径。
  数字化为传统壁画解决的突出问题就是空间。利用3D建模技术,可以在数字空间中实现壁画的创作和再造,在保留了传统壁画形式的同时,给予人们全新的视觉体验。壁画的表现和虚拟空间的构筑具有同一性,在虚拟空间中的壁画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更有利于壁画的创作和传统文化的传播。
  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就对敦煌壁画进行了数字化的展示,它还原了壁画本身,对飞天形象进行了动态的处理。人们在展馆中可以看到壁画中栩栩如生的佛像,恢宏的场面和艳丽的颜色使人惊叹,飞天形象从人身边飞过,让人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历史中。这就是数字化为传统壁画艺术带来的新生,人们不必拘泥于真实的空间,也不必去到某个实际位置,就可以真切地看到宏伟的传统壁画艺术,获得全新的沉浸式体验,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壁画艺术的再造有着深刻的意义。
  (三)沉浸式传统壁画再造:以《极乐敦煌》为例
  《极乐敦煌》是大型沉浸式演出,它通过数字化技术,结合舞台设计、音效处理、影像结合、机械装置和演员表演,以沉浸式表演为人们呈现了敦煌壁画中的故事情节,生动地向世界传播敦煌壁画。
  它充分利用了沉浸式动画影像的优势,采用数字成像和机械互动技术,为壁画中的形象设计了更为奇特的表现语言,表达出敦煌壁画的盛世之美,使观众沉浸在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观众在互动中体验沉浸式的乐趣,仿佛身临其境去感受敦煌文化和敦煌壁画中所展现的盛世风光。
  四、结语
  沉浸式动画影像语境下的虚拟空间构筑和传统壁画再造,丰富了文化传播的途径,带来了真实的沉浸体验,同时加强了对传统壁画的保护和修复。在三维技术下,壁画的修复变得更加直观,大大加强了可控性。虚拟空间的构筑促进了壁画文化传播,使传统壁画的保护水平也得到了增强,减少了在实体空间中传统壁画受到的人为破坏。沉浸式技术的发展为现代的艺术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模式和体验感受,为我们展示了传统壁画在当代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
  参考文献:
  [1]刘雨泽.沉浸式体验要素在艺术创作视域中的表达分析[J].艺术科技,2019(12):155.
  [2]韩新禹.情感體验在装置艺术中的媒介作用研究及实践[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9):166-177.
  作者单位:
   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
其他文献
摘 要:舞蹈人体科学是舞蹈艺术与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舞蹈艺术与教育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越来越多学科先进理论和研究成果的不断渗透,舞蹈人体科学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如今高职舞蹈教学面临新的境遇和挑战,迫切需求舞蹈科学训练理论对于舞蹈教学的指导。高职学生毕业后是舞蹈启蒙教育的主力军,是舞蹈教育发展最前沿的重要师资储备。将舞蹈科学与教学训练紧密结合,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舞蹈科学研究和舞蹈教学
期刊
摘 要:在世界艺术潮流中,日本浮世绘版画和中国版画都占据着重要席位。中国版画独特的手工技法使其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作为日本传统日常生活的写照和市民心理的描绘,浮世绘是日本版画文化的重要代表。文章通过概述浮世绘版画和中国版画以及其发展过程中的代表人物,来了解中国版画与日本版画之间的微妙联系。  关键词:浮世绘;中国版画;渊源  一、中国版画  汉语中的“版”字是由“反”与“片”组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以及短视频平台的发展,鬼畜视频凭借其独特的传播特色与视听语言,成为流行亚文化的典型代表。文章基于蒙太奇手法的理论,阐述鬼畜视频的文化来源,对蒙太奇在鬼畜视频中的运用进行探究,分析鬼畜视频的未来创作趋势。  关键词:蒙太奇;鬼畜;视频创作  一、蒙太奇手法的概念  “蒙太奇”一词来源于法语,意为构成和组合,在影视创作中,被引用来表示影片中镜头剪辑的手法。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通过对主题
期刊
摘 要:对于代表性的艺术类科目——音乐,教师应将加强学生整体音乐素养设定为授课核心任务,逐步培养学生对音乐学科知识的兴趣,促使其自主学习,掌握更为多样的音乐技能技巧。而在系统性音乐教学设计中,音乐鉴赏是其中较为基础性课程之一。教师在音乐鉴赏课教学中,应注重培养、锻炼学生乐曲欣赏能力及个人音乐素质,促进其全方面发展。同时,在多元文化交融的趋势下,音乐教师为最大化保证音乐鉴赏课教学质量,需顺应社会发展
期刊
摘 要:中国古典舞一直是高校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传统舞蹈中独具特色的舞种之一,古典舞对于学生的专业要求以及表演要求都有较高的标准。如何对高校古典舞学生的表演特质进行有效培养,一直都是老师重视的问题。文章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古典舞表演特质进行讨论。  关键词:高校学生;表演特质;古典舞教学  中国古典舞在身体的运动规律和表演特性上,有着不同于其他舞种的独特的处理方式,基于传统的审美规范和
期刊
摘 要:现在传媒的快速发展,使观看电影和电视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重要方式。很多人对于影视艺术的需求也一直在不断深化,由此推动影视艺术的研究不断发展。当代的很多影视作品通常脱胎于民间文化,与民间风俗的展现不可分割。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影视艺术的发展被民俗文化所影响,而影视作品也能够将民俗文化进行多元化再现,这使得影视作品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社会百态。文章从民俗文化的内容、形式以及民间生活等方面
期刊
摘 要:《红楼梦》视频课程是推动红学发展、普及红楼文化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基于当下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学习者对视频课程的需求,《红楼梦》视频课程以“三层”即微型视频课、章节视频课、整本主题视频课进行建设,进而完成“三阶”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的达成,最终实现学习者认知并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红楼梦》;视频课程;“三层三阶”;人文素质  注:本文系2020年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期刊
摘 要:短视频起初用来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分享身边的有趣事物,但是在后续的发展中,它变成新闻传播的一种渠道,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另外,短视频由于自身的优势较为突出,在新闻传播中飞速发展起来,使大众获取新闻内容的方式不再单一与枯燥。文章从拍摄时长与内容选择的便捷性、应对紧急事件的即时性、事件的概括性突出三个方面分析短视频新闻传播的特点,并探讨了短视频新闻传播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短视频;新闻传播;新
期刊
摘 要:解读《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不难发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理解能力,促进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已成为高师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也迎来了新的挑战。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承担着保障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音乐师资输出的重要责任,其专业课程群设置直接影响到未来音乐教师的质量,因此对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群的研析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基于“MPC
期刊
摘 要:从我国艺术行业市场发展趋势来看,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及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加之社会各领域交流与合作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亟须打通本专业内部、本专业与市场、本专业与其他专业的价值链路,一方面推动现有实践教学体系的转型升级,通过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的有机有效结合与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效、挖掘人才潜力;另一方面创建新课程、应用新技术、融合新领域,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