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寄生虫病防治人员寄生虫病专业理论、防治实践、实验诊断等水平,为加强我国寄生虫病防治队伍能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分级推荐的方式,2017年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选取寄生虫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采用书面答题和现场操作的方法,测评其寄生虫病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以分层分类方法,分析和评估不同性别、年龄、职称人员,以及不同流行程度地区防治专业人员的寄生虫病检测能力.结果 2017年全国共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24名寄生虫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测评,测评对象综合平均得分为(125.0±35.2)分,及格者占54.8%.其中男性和女性综合平均得分分别为(120.8±34.2)分和(126.6±35.4)分,≤30、>30~40、>40岁年龄组人员综合平均得分分别为(125.6±33.6)、(124.9±35.8)分和(119.3±45.9)分,初级、中级、高级职称人员综合平均得分分别为(119.8±35.8)、(136.0±32.5)分和(127.1±40.9)分.参加测评人员的寄生虫病专业理论平均得分为(67.4±15.6)分,及格率为68.5%;技能操作平均得分为(57.6±21.8)分,及格率为46.0%.疟疾流行区和非流行区专业人员对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64.1%、72.8%、57.0%、58.3%和35.9%、46.9%、33.3%、43.8%,流行区专业技术人员对疟原虫的检测能力显著高于非流行区(χ2=767.10、462.12、134.97、360.80,P均<0.01);血吸虫病流行区和非流行区专业人员对血吸虫虫卵的检出率分别为67.4%和36.8%,流行区专业人员对血吸虫虫卵的检测水平显著高于非流行区(χ2=817.74,P<0.01);南方和北方地区专业人员对蛔虫、鞭虫、蛲虫的检出率分别为85.7%、78.6%、91.7%和61.8%、23.5%、74.4%,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622.58、301.70、588.71,P均<0.01).结论 我国寄生虫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的总体技术能力较高,但技能操作水平相对偏低.因此,需重视寄生虫病防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强化寄生虫病防治队伍建设,以满足寄生虫病防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