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染色体正在消失

来源 :祝您健康·文摘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qad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男人基因中所特有的Y染色体就一直决定着下一代的宝宝是男是女。但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Y染色体可能正在消失!
  科学家们普遍认为,Y染色体正在萎缩,未来男性拥有的是一个正常的X染色体和一个萎缩的Y染色体。如果这种退化趋势一直保持下去,那可能在460万年以后,人类就保不住Y染色體了。也许这个时间段听起来“远着呢”,但如果从生命在地球上已经存在35亿年的角度考虑,这个消息可能就没有那么乐观了。
  男同胞先别着急,其实在Y染色体是否真的会消失的问题上,科学界目前被划分为“消失派”和“保留派”。
  “保留派”认为,Y染色体的防御机制能够对其进行挽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詹妮弗博士开展了针对印度恒河猴、人类和黑猩猩三类物种Y染色体的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在整个进化过程中,虽然Y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不断减少,但人类和恒河猴都保留了相同数量的同源祖先基因。说白了也就是Y染色体上的基因虽然在持续减少,但决定性别的关键基因还是一直被保留了下来。
  但“消失派”认为,Y染色体的防御机制所做的一切不过是Y染色体在面临消亡前的垂死挣扎而已。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的格雷教授认为,詹妮弗博士所谓的在“精减”中保留下来的关键基因依然有可能会在未来进化途中丧失。
  虽然听起来Y染色体消失的论调可能会让人觉得很悲剧,但据报道,即使与Y染色体告别的那一天真的来临了,也不意味着男性同胞的消亡。有研究认为,当Y染色体彻底消失以后,决定男性性别的“钥匙”SRY基因并不会随之消失,而是迁移到了别的染色体上,继续保持它的性别决定属性,也就是说,即使脱离了Y染色体,也可以继续繁殖雄性后代。
  (摘自《北京晨报》)
其他文献
曾国藩是一位治学严谨、博览群书的理论家和古文学家。他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教育子侄,谓“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事事松弛”。他抓住一切读书的机会,临终前一日犹手不释卷。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曾国藩曾给自己定下了每天读书的12条规矩,它们是:  一、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
期刊
近期,一份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结果,再度为“吃鱼的好处”找到了“实锤”——每周至少吃鱼一次的儿童,比很少吃鱼甚至不吃鱼的儿童睡眠更好,且智商分数高出1/4。研究发现,鱼类中富含的Ω-3脂肪酸与智力的改善有关,也与更好的睡眠有关。研究数据发现,那些每周吃鱼不少于2次的孩子在智商測试中的得分,比那些“很少”吃鱼或者“从不”吃鱼的孩子高出4.8分;此外,鱼类摄入的增加还与睡眠障碍减少有关,等同于
期刊
太太棒出一个扁圆状铜家伙宣布:“看,家里的文物!这还是我的嫁妆呢……”我脱口叫出:“啊——久违了,汤婆子!”想当年使用此物时功夫到家者无需漏斗,手拎沸水壶往其樱桃小口一注至满,先合上胶圈内塞,再旋紧螺纹外盖,以保证即使翻转也滴水不漏。  汤婆子的用途是在冷湿雨天为棉毛衣物去潮加温。一般1~2小时、大冷天换一次沸水就可基本达标,即使去老虎灶泡水,所耗也不过几分钱。到晚上用毕,如手感合适,就放入被窝祛
期刊
手机铃响了,我拿起一看,是老家的,但号码陌生。接通后,那边是一个苍老的妇人声音,第一句就热络地称呼我的名字,聊了十来分钟才知道是我妈一位年过八旬的堂姐,我们一共也就见过两次面——大概是我妈“周游列国”时留的号码,老人家没人陪聊,这天通信录里八成是该轮到我了。  我认真地陪老人聊了二十来分钟,末了,老人感慨道:“你妈这辈子不容易,你得好好报答你妈呀!”顿时,我的心中某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喷薄而出,勉強应
期刊
秘鲁应用科学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女性腹部脂肪数量多会增加患焦虑症的可能性。  研究者选取了5580名平均年龄将近50岁的拉丁美洲中年女性,考察了她们的腰围-身高比与患上焦虑症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在这些人中,有58%是绝经后女性,61.3%的人说自己患有焦虑症。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腰围身高比处于最前1/3和中间1/3的女性更容易患上焦虑症。其中,腰围-身高比处于最前1/3的女性更有可能显示出焦虑症的迹象。
期刊
社会学专家郭楚英曾在文中写到:“中国女人的一生大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父母而活,第二阶段为丈夫孩子而活,却独独没有为自己而活。”  无论是传统男权思想的后遗症,还是性别本身的劣势,许多女性的身份必须依托一个“家庭”单位才能显示出来,于是她们成了乖女儿、贤妻良母……遗憾的是,独独没有成为她自己。90%的女人都对自己的身份感到迷茫。所以,赖以生存的安全感,就不得不由他人来给予。  大多数的婚姻都会
期刊
我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甘肃临泽县,那时没有电视,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而收音机是最高档的电器,谁家有一台收音机,不逊色于现在的一辆小汽车。  我们村上有一户较富裕的家庭是最早拥有收音机之家。每天只要有节目,他家收音机的音量就开到最大,半个村子的人都能听见。如果有村民们爱听的地方戏,还将收音机摆放到门口的桌子上,村民们围拢在一起,听得津津有味。  记得有一个评书节目,是刘兰芳和袁阔成分别演播的《岳飞
期刊
俄罗斯:用手语交流  俄罗斯人进餐时,有时会使用一些手语,比如将手横放在頸部比划一下,表示“我已经吃到嗓子眼儿了,不能再吃了”;用手指在颈部轻轻弹一下,则表示要喝酒。  波兰:就餐者不能是单数  波兰人在宴请客人时有不少讲究,第一就是忌讳就餐者是单数。这是因为,波兰人认为单数是不吉利的,因而客人接到请柬后尽量不要无故缺席,以免造成不便。  英国:吃饭时不能沉默寡言  在英国人看来,与友共餐不仅为了
期刊
达·芬奇(1452~1519年),既是画家,又是雕塑家、建筑家,并通晓语言、自然科学、数学、哲学、历史,尤其是和他的绘画雕塑密切相关的解剖学,被公认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解剖学家,他在从事解剖学的研究上取得的成效,胜过同时代的专职解剖学家。  达·芬奇15岁被生父送到意大利著名画家和雕塑家安德里亚·德·韦罗基奥那里当学徒,接受了多方面的训练:绘画、雕塑以及机械工艺技术,尤其是局部解剖。在韦罗基奥工作室
期刊
张太雷原名张曾让,1898年6月生,江苏武进人。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同年冬转入天津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法科学习。因立志化作“惊雷”,冲散阴霾,改造旧社会,后将名字改为张太雷以铭志。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张太雷成为天津地区爱国运动的骨干之一。1920年10月,张太雷和邓中夏等一起加入李大钊发起成立的北京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从1921年春开始,张太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