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在哪儿?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iaog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没有城中村
  主编:陈文定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5月
  定价:32.00元
  
  上次去深圳,是今年4月份,在饭桌上,陈文定先生亲自递给了我一本他主编的新书《未来没有城中村》。这本由南方都市报十余名资深记者集体创作的作品,以先锋城市—深圳作为样本,直面城市拆迁之痛,细腻描述城中村“村民”的生存状态,透视各方利益博弈,给读者勾勒出了现实的框架与生动的故事。
  坦率说,对于“城中村”,我没有第一反应或最初印象。本人观察了中国若干年,原来对它一无所知,没有概念,很惭愧。
  还是那句话:“中国很大”。有太多的现象和问题,是我没接触过的,可能有一些在未来也不会有机会接触。中国这一庞大而深远的观察对象,越去了解,越不明白。有一天,我一定要深入地走进深圳的城中村,亲自考察下深圳的未来到底有没有城中村。
  在阅读该书的过程中,我对“城中村”也始终半信半疑,难以理解其核心。说实话,读完后,更不清楚了。此刻此地,我只能把它概括为:
  城中村是在深圳这座承担着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在快速转型的过程中陷入发展瓶颈与革新困境的产物,它包含着城市化、土地改革、城市拆迁、户籍改革、贫富差距以及对内开放等问题。总之,它是经济发展中的政治问题,是文化建设中的社会问题,是城市崛起中的价值问题。
  据该书介绍,2003年10月30日,深圳开始第二次农村城市化,特区外的宝安、龙岗两区共27万多农民,在一年时间里全部“洗脚上田”,完成从“村里人”到“城里人”的身份转换。2004年9月30日,深圳成为全国首个“无农村”、“无农民”的城市。
  没有农民了?!
  不可思议,难以置信。原来以为,兴起也好,衰落也罢,中国永远是靠农民的力量去完成自我认知的过程的。接下来,让我产生的思考是,“农民这一身份消失了,那么,他们去哪儿?”
  该书告诉我,城中村是城市的农村,或者说,大都市的贫民窟。它的代名词则是“脏乱差”,甚至“黄赌毒”。餐厅、公厕、理发、保健、维修、应聘、合租、强奸、上访、打架、拆迁……这些现象,不仅深圳的城中村有,在我平时居住的北京,也经常能够看见。
  从农村大量迁入城市的农民,往往是无家可归而集体居住,去弱势化而共渡难关的。那么,无论他们在深圳不是所谓“农民”了,还是在北京他们依然是所谓“农民”,问题的本质是高度一致的,他们的谋生状况在城市发展的语境中,始终折射着深刻的人口控制、社会治安、公共卫生、教育体制等旧新交叉的问题。
  费孝通先生曾说,“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网是以某个人为中心,波浪式地向外扩散,犹如投入水中一个石子后的水波,一圈圈地推出去,越推越远,也越推越薄,形成一种差距格局”。而南方都市报写作此书的资深记者们认为,“城中村就是这种差距格局的一个典型”。保证城市建设的是制度,促进城市发展的则是人才。制度革新是一回事,以人为本又是一回事。
  本书引用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理论中心主任王蔚明的话说,“城中村是深圳的文化基础,是深圳独一无二的城市记忆,万不可一拆了之。深圳大规模地拆迁城中村,未来特区内的村落将会越来越少,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城市管理者是否要考虑下,通过某种方式选出一些有特色的村落保留下来,并考虑用何种方法保留和提升。保留城市印记和特质,将比单纯地清拆更有价值和意义。”
  读到这段话,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一个概念,它叫中国。
  当今中国的大部分问题都属于“保留与提升”或“回归与创新”。原因有二:一、中国是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国情复杂的国家;二、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是21世纪全球政治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国也绝不例外,甚至是其发展的原动力。面对并回答这些“伟大的两难(The Great Dilemma)”务必是21世纪中国问题的核心。世界一直在关注着它。
  该书最后一段描述说,“深圳的问题也是中国的普遍问题。深圳如何对待城中村,能否在改革中开辟一条国家与民众、原村民与外来人口、人与人、人与土地、历史与现实、文化与经济、当下与未来持久的幸福和谐之路,不仅是它告别青春期、成长为理性成熟大都会的‘成人礼’,也是决定未来深圳走向、影响未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运动。”
  深圳人要自问,“深圳在哪里,我们的灵魂又在哪里?”中国人要自答,“中国在哪里,我们的灵魂又在哪里?”它无非就是寻找城市定位与自我认同的伟大旅程。
  时光流逝,仍有余香。
  
  金大中自述:为了民主,我不后悔
  作者:金大中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月
  定价:49.80元
  本书的书名很振奋人心。前年去世的金大中,作为韩国前总统和唯一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韩国人,其声望和名气在韩国政界无人可及。他当选总统后,把韩国经济从金融危机中挽救出来,并继续推动韩国从威权政治转向民主政治,还特赦了曾经判他死刑的前总统全斗焕等人,这在流行“有仇不报非君子”的东亚国家,非常罕见。
  这本自述集近乎一本演讲与布道集,议论多过事实,那些对金大中的传奇经历比对他的感怀教诲更感兴趣的读者,肯定会大失所望,不过这也难怪,本书是他在1993年竞选总统失败、宣布退出政坛的人生低谷时期所写(1998年出了修订版),与当选总统后出版的《金大中自传:我的人生 我的路》相比,内容就过于浅陋了,与2010年韩国出版的厚达1348页的《金大中自叙传》对照,更显单薄。
  金大中的妻子李姬镐也出版过《黎明前的祈祷:写给狱中丈夫金大中的信》和《同行:苦难与荣耀的旋转舞台》。金大中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韩国“有人通过不正当手段反对获奖者”,此时《人民日报》旗下的《时代潮》杂志的评论给了李姬镐莫大安慰:“李姬镐女士一生与金大中总统一起为实现民主主义和保护人权而努力,诺贝尔和平奖也有夫人的一半。”(徐图之)
  
  祸枣集
  作者:缪哲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2月
  定价:25.00元
  如果翻译类文字看多了,人就变得“轻浮”,我是说对文字的概念,追求简单实用而会忘记每一种语言都有的那种历史沉淀出来的美感。在我看来缪哲正是体现了这种文字本初之美的一位写作者,他会使用那些看似已经被尘封已久的古老之词,描述那些于现代生活中几近消失的事物,甚至有人以此批评他故作玄虚,本来简单可以概括的非要用艰深罕见的词来表现,但这即便属实又有什么不好呢?所谓传承,所谓沿袭,不能没有人做啊。古典美成了缪哲文字中一种形神兼备的东西,洋溢在简短的文章中,我只能说恰到好处。(朱白)
  
  新罕布什尔旅馆
  作者:约翰·欧文
  译者:徐寯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4月
  定价:32.00元
  有一种作家,你看过他很多本书,但却很难总结出故事或者形式上的特点,他太灵活善变了。约翰·欧文就是这种作家。这固然跟作家本人的心灵有关,不过你也能看出来美国当代小说家的努力,从自身求变以适应和满足读者的口味。与之相比,我们有些作家简直就称得上养尊处优了。在《新罕布什尔旅馆》里,约翰·欧文无意去写一部史诗,但却用复杂的结构、众多的人物以及他们庞杂的关系写了一部家族经营史。故事中不免悲伤、荒谬、幽默……对了,这三个词倒可以算作约翰·欧文的关键词。(朱白)
  
  艺术创业论
  作者:(日)村上隆
  译者:江明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3月
  定价:39.00元
  如果国内哪位艺术家公开宣称“艺术是一种赚钱的的手段”,那他必定会挨上批评家们的一顿臭骂,但换成一位外籍艺术家,比如村上隆,情况就不同了。这位持“赚钱论”的日本当代艺术家,在这本创业指南中提供了诸多速成方法,比如他教导轻一辈“怎样才能创作出好卖钱的作品”,“怎样利用媒体炒作提高艺术品的价值”,这些攻略非常实用,也很坦诚。其实这些成名的“手段”,国内的艺术家也都会,只是他们还是习惯于外界将他们视作对金钱不太感兴趣的“伟大”艺术家。(林半塘)
  
  列奥·施特劳斯:思想传记
  作者:(法)丹尼尔·唐格维
  译者:林国荣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1年3月
  定价:32.00元
  写一本施特劳斯的思想传记的难度显而易见,这位古典主义思想家很少用直白和浅显的语言,本书作者虽然并不排斥对施特劳斯进行佶屈聱牙式的解读,但他奉劝读者千万不要为了发掘施特劳斯思想深处而舍弃“显白”层面的观念,作者也是这样做的,他尤其注重从文本的表层发现核心问题,他认为,施特劳斯文本中古今之争、诗与哲学之争和自然正当与历史之争,其实都可以归纳为一个核心问题:神学与政治之争,作者还在多个层面上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论证。(思郁)
其他文献
我不知道男人。  但女人是:一群特心闲的下午茶,必谈老公和孩子;一群特繁忙的凑一堆,定侃老板和孩子。可见孩子是继天气问题之后,第二大安全话题。虽然孩子和天气很尴尬地指向了两大社会问题—教育与环境。但只要不触碰我们脆弱又自尊的本体,哪怕孩子距离本体无限接近,女人们还是能愉快又自由地放开舌头,大说特说。孩子是人类的未来,而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好在潘朵拉的匣子里还有一苗希望。希望是神马?希望就是未来,
10月17日上午,小乌龟和大麦一觉睡醒就打开了YY语音群,今天对她们来说是个大日子,持续了一周的网络战斗,终于换回了阶段性的成果—今天下午,“木瓜”和“纳西”将代表YY群的众多商家,与淘宝商城展开正面谈判。  在当日下午,马云从美国紧急回国救场,并宣布将投入18亿元扶持中小商家、调整新规执行办法等数项新政,以平息这场纷乱。  小乌龟从第一天开始收听这个频道,并仔细地保存着记录,现在回头去看,她说这
立身于大街小巷,自助休闲又不失浪漫与温情,这些在西方大片中经常出现的场景,才是王景波心目中洗衣吧的理想模样。    出深圳市区,进入观澜的某个城中村,再穿过若干小巷,终于,王景波所说的自助洗衣店在眼前出现了。坦白说,即便位于城中村,这家店铺也不起眼,它甚至都不在城中村的主干道上,周围的仅有的商家也只是一家小小的士多店。站在门口便可对店内一览无余:二三十平方米的空间里,摆了8台洗衣机,洗衣机上一一对
五月里的午后,暖阳透过窗户,洒在陈燕位于北京天通苑17楼的家。  钢琴调律师陈燕,喜忧参半地抚摸着珍妮,一条两岁半的导盲犬。“它现在就是我的眼睛,我不想离开它半步,但偌大的北京城却容不下珍妮。”  晒着太阳,珍妮趴在“妈妈”陈燕的脚下眯着眼睛纹丝不动,宛如一匹黑色的绸缎。  说到珍妮在北京的遭遇,陈燕一脸茫然与愤懑,“在百十平方米的家里,我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跟全国的朋友交流,我感觉这个世界好大;
当我们谈起香港的优势的时候,有一点从过去到现在不断被提到,那就是法治社会。而构成法治社会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司法独立。    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因为一位老太太的一纸状纸打赢了官司,而无法如期动工。对于香港人来说,这样的事情并不陌生,因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04年的领汇事件,同样也是一个老太太,一场官司,使得领汇没有能够按照既定日期上市。  当时,香港政府很不爽,不少香港民众也很不爽。领汇是指特区政
要想探究泰国美食的奥秘,光靠吃,是不够的。  我和菲利普在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中一路问询、急行,大清早就弄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赶到曼谷蓝象烹饪学校还是迟到5分钟。上午课程组的其他16位学员齐刷刷等在了那里,清一色的金发碧眼、体形壮硕。    “五星级”市场学买菜  蓝象的烹饪课程每天都有,分上下午两场,每场4小时课程,学习一道前菜、三道主菜。每堂课教的菜都不同,一周有56道菜的课程供选择。之所以起
如果你看到两个年轻男人在厮打,多半是因为女人;如果你看到两个德高望重的老男人在厮打,多半是因为权位;如果你看到一对男女在房间厮打,多半是因为出墙;如果你看到一对男女在漆黑的街角厮打,多半是因为嫖资;如果你看到一群男女群殴,而且这些人还有亲缘关系,那么毫无疑问,他们在争夺遗产。  遗产战争并不是中国特色,古今中外都有,迄今为止,只有中国较好地解决了遗产争端问题,因为我们搞了计划生育。  澳大利亚有个
2010年春天,在国外生活了20年的陈昱,买了一张单程机票,从美国辞职回到上海。在随行的15件行李中,有一份砖头厚的创业计划书。他要来中国做自助式小仓库项目。  自助式小仓库,在香港、新加坡又被称为“迷你仓”、“储物仓”,1960年代兴起于美国,后流行于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华尔街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全美平均每10户就会租用一个自助式小仓库。对于经常被派到外地操作中短期项目的公司人来说,小仓库更是必
举世震惊的9·11之前,美国最大的军事战略问题是:谁是下一个敌人?  挟新军事革命的成功,以远程导弹精确打击为主要方式的新概念战法,凸显了当时美军独步全球的战力优势,而布什政府开局时不遗余力的导弹防御计划,更是以中和大国的战略威慑能力为目标,这是毫无隐晦的。然而,美国对后冷战敌人与威胁的判断,事实上出了天大的问题。9·11以最惊心动魄的方式证明了,在冷战和平阴影之后的世界上,超越一切过去战争想象的
3月16日(美国时间),《太平洋战争》首播。在“史上最贵的电视剧”、“《兄弟连》兄弟篇”等话题簇拥之下,该剧获得了全球的高度关注,第一集刚播完,北美十几家权威媒体就纷纷给出100分的评论,直呼“风光有望超越《兄弟连》”!这部剧集共10集,每周日播出一集,五月终结。    上次斯皮尔伯格制作的战争片《兄弟连》在电视史上前无古人,这一次的《太平洋战争》就是后有来者。    在我们关于二战的记忆中,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