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我们来啦!

来源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lide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编的话:
  探测器。什么?你说已经知道这个消息了?那你对我国的火星探测计划足够了解吗?这篇文章会告诉你很多猛料哦!
  为什么要去火星
  火星位于地球的外侧,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524个天文单位,即2.279亿公里,其赤道半径为3397公里,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环绕太阳公转1周为687天。它与地球有很多相似之处,是个典型的类地行星,很可能孕育和存活生命,故而科学家们把火星作为寻找地外生命的首选天体。这也就是除了月球,火星成为人类发射航天探测器最多的星球的原因所在。时至今日,人类共向火星发射了43个探测器,成功的尚不到一半。
  怎样去火星
  向火星发射航天器可选用多种飞行路线。为了节省能量,各国都采用初始速度最小的霍曼轨道。霍曼轨道虽可节约火箭能量,却因速度小而使飞行时间较长,航天器从地球到达火星需要奔驰259天,将近9个月的时间。
  由于地球和火星都在绕日运行,两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当太阳、地球、火星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时,称为相冲。两次相冲间隔的时间叫做会合周期。显而易见,在一个会合周期内地球、火星及太阳三者之间的每一种相对位置只能出现一次,故对选定的霍曼轨道来说,每一个会合周期内只有一次有利的发射时机。火星与地球的会合周期为780天,将近26个月,因此每隔两年两个月才有一次沿霍曼轨道发射航天器的发射窗口。这就是为什么相差近26个月才能上演一次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机会之原因所在。2020年又遇发射窗口期,故而我国确定届时发射新研制的火星探测器。
  我国未来火星车长啥样
  我国火星探测器模型整体为金黄色,包括轨道器、着陆器、火星车和用于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远距离通信的白色高增益天线,其着陆器、火星车的大小和结构,与先前登月的嫦娥探测器和“玉兔号”月球车有相似之处。火星车长约2米,它和“玉兔号”月球车一样有6个车轮,但个头比“玉兔号”更大,因此它比“玉兔号”具有更强的越障能力。
  总之,我国的目标是能用自己的火箭,通过自己的测控,将探测器送到环绕火星的轨道运行,并陆续释放着陆器和火星车,实现完全属于中国人的火星探测,取得更多的科学成就,并向世界表明,我国已独立地掌握了研制和发射水平更高的火星探测器技术,开始了对太阳系行星的探测工作。
  一起寻找火星生命
  我国古代将火星称为“荧惑”,火星曾经影响着古人的宇宙观。探测火星既可以推动航天技术的进步,又可能获得新的科学发现,我国尽早开展火星探测很有必要。目前看来,我国预定到2020年中期的发射窗口期,将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25吨以上的“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发射自主研制的火星探测器。届时,火箭将直接把探测器送入地一火转移轨道,即霍曼轨道。探测器在霍曼轨道上需经约9个月的星际航行,于2021年方可到达火星身旁。
  火星探测做些啥
  我国火星探测的科学目标基本上围绕这几个方面:一是探测火星空间环境,包括火星大气;二是通过光学遥感探测火星形貌,看看火星表面长什么样;三是通过光谱等探测火星土壤元素、矿物成分及岩石类型;四是探测火星土壤结构及水冰,火星表面甚至地下浅层是否有水。用自己的探测器传回的数据资料,了解所有这些情况,就是想掌握这个地球的近邻是否具备孕育和存活生命的环境条件。总之,都是为了寻找火星生命。
  经过人类的努力,火星有可能被改造为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也许地球人今后还会大量移民火星,在那里建立人类的第二个栖息地……这样的未来,你是不是也很期待?
其他文献
2月21日媒体报道,美国研究称可借助太阳风在月球上制造水。那么,什么是太阳风,利用其在月球上造水有何意义呢?  威力强大的太阳  大家都知道,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吸引着多个天体如行星等围绕着它运转,形成单个恒星系统。地球就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人类的繁衍生息都离不开太阳供给的能量。了解和认识包括太阳风在内的能量情况,对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科技能力都大有帮助。  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109
孙绍振点评:我向来以为教中学语文比之数理化,要难得多。因为数理化有标准答案,有些答案是两千年前就有了的,有些答案则近些,也是一两百年前就获得公认的。就是最新的成就,也是举世公认的,写在权威的著作或者论文里。数理化老师比之学生无非就是提前学得了,只要把这些东西提供给学生,学生就信服了。而语文课则不然,它没有标准答案,它的好处,就在答案不断与时俱进,不断随着时代智慧的演进而演进。经典文本可以说是时代智
“愁”是一种心境、一种情绪、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怀……像“爱情”、“离别”一样,“愁”也是诗词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诗词中表现“愁”的佳作不计其数,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而李清照词中的“愁”情尤具特色,清新自然而不雕琢,明白如话而又
在2020年4月24日的"中国航天日"上,中国火星探测任务确定了任务名称——"天问一号"。"天问一号"如何飞向火星,它的背后都有哪些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天问"系列的行星之旅"天问"只是中国火星探测任务的名称吗?不,它将是中国未来行星探测任务共有的名称。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他的长诗《天问》里写道:"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两千多年后,中国的"天问"系列将组建一支强大的"行星舰队",
冥王星发现史  1781年,天王星的发现大大鼓舞了天文学家致力于天体力学轨道计算的研究,同时也吸引了一些人继续寻找“海外行星”的热情。不过,“海外行星”的搜寻比“天外行星”搜寻要困难多了,一是距离太阳更远,目标可能会更暗,运动也会更慢(更难与恒星区别);二是海王星轨道的不规则误差并不明显,这使得用寻找海王星的方法计算并定位未知天体证据不足。这些都给搜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盲目性,以至于历史上最坚持不懈
(予夕摘自微信公眾号“小林”)
职高语文教学中,教材分析是一个基本环节,也体现着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基本功。教材分析就是人们常说的备教材,其明显受教师教学理念的影响,可以说不同的教学理念会使得教材分析的结果大相径庭,从而也就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过程与结果。面向职高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时代背景下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笔者以为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真正将学生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心,可以更好地实现人与语文的融合,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得到核心素养
“基于学习者中心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是基于学习者分析的前提下进行的语文学科教学的设计,是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是为了学习者的学习。对学习者的分析主要表现在分析学习者对从事该学习已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基础,对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度,即确定学习者的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   什么是“学习者”?《当代汉语词典》对“学习”的定义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有时特指
茫茫星海,一望无际。一艘飞船正如一片孤帆在宇宙中漂流。  它正在执行一个代号为“类地行星”的计划。地球因为人类的过度开发,已经变得寸草不生。这艘飞船,正是人类派往宇宙深处寻找类地行星的唯一希望。  这艘飞船原本搭载了10名船员和1名工程机器人,却因为宇宙辐射泄露死了9人。现在,飞船上只剩下了船长郑丽和机器人真诚。  郑丽坐在窗前,痴痴地望着茫茫星海。她一点也不看好这个计划,甚至有些排斥。不仅是她,
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  ——于 敏  要幸福就要奋斗,不奋斗就没有幸福,我们山上这些树,要不奋斗哪能长起来?奋斗就是胜利,奋斗就是幸福,奋斗就是小康。  ——申纪兰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并且要做好。搞“两弹一星”,必须自力更生,我们中国人是压不倒的。  ——孙家栋  没有一代代革命先烈的前赴后继,就没有现在的好生活。所以要更珍惜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