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立—行走\”计时测试在脑卒中住院患者跌倒预测中的研究

来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1089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寻"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对脑卒中住院患者跌倒的预测效能,为临床跌倒风险评估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6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脑卒中患者62例,应用TUGT对脑卒中住院患者的步行功能进行记录,运用ROC曲线分析其对脑卒中患者跌倒预测的效能。

结果

脑卒中住院患者在TUGT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63(95%CI0.938~0.978),Cronbach α系数为0.983;有跌倒史的患者TUGT时间为15.69(13.30,19.87)s,无跌倒史患者TUGT时间为12.45(10.08,16.2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85,P<0.05);男性患者TUGT时间为13.12(10.23,15.35)s,女性患者TUGT时间为17.09(12.98,19.8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97,P<0.05);脑卒中患者TUGT时间与跌倒史(r=0.331)、性别(r=0.294)存在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男性脑卒中患者跌倒的TUGT最佳临界值为13.12 s,其AUC为0.696,敏感度为78.6%,特异度为68.2%(P<0.05);预测女性脑卒中患者跌倒的TUGT最佳临界值为13.68 s,其AUC为0.691,敏感度为73.3%,特异度为65.6%(P<0.05)。

结论

尽管TUGT在脑卒中住院患者中有良好的可行性,但TUGT在脑卒中住院患者的预测效能中等,在跌倒风险评估及预测方面还需要医护工作者进行多方面考虑,以减少脑卒中住院患者跌倒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改良前路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全麻骨科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膝关节或远端部位骨科手术患者90例,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体重指数19~28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改良前路组(穿刺针与超声束几乎垂直)、前路组和后路组。超声引导下行坐骨神经阻滞(注射0.5%罗哌卡因20 ml)联合股神经阻滞(注射0.5%罗哌卡因15~20 ml)。在
目的评价miR-146a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减轻大鼠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5只,体重170~19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21):对照组(C组)、PBS组(P组)、ALI组、BMSC组(B组)和BMSC+miR-146a抑制剂组(BM组)。腹腔注射LPS 5 mg/kg(0.5 ml)制备大鼠ALI模型,P组尾静脉注射PBS 0.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腰方肌前路阻滞联合全麻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40~6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n=40):腰方肌前路阻滞联合全麻组(QG组)和全麻组(G组)。QG组术前行超声引导腰方肌前路阻滞,注射0.33%罗哌卡因25 ml+地塞米松5 mg,另一侧同样方法操作。2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靶控输注异丙酚3~5 μg
目的评价不同CVP水平与患儿活体肝移植术中失血量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至2016年8月10日于本院行活体肝移植术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关腹前CVP水平将患者分为2组:CVP<10 mmHg组(L组)和CVP≥10 mmHg(H组)。主要观察指标:术中失血量。次要观察指标:ICU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输血量、术中输液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结果共纳入442例患儿,L组20
目的评价核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在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时内质网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0只,6~8周龄,体重22~26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0):对照组(C组)、急性肺损伤组(ALI组)、salubrinal组(S组)和salubrinal+鸦胆子苦醇组(S+B组)。采用气管内注入LPS 5 mg/kg的方法制备小鼠内毒素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病人尼卡地平或乌拉地尔控制性降压时脑缺氧的发生情况。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需行控制性降压的病人44例,性别不限,年龄48~6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2):尼卡地平组(N组)和乌拉地尔组(U组)。N组静脉输注尼卡地平2.5 μg·kg-1·min-1,U组静脉输注乌拉地尔2 μg·kg-1·min-1,待SBP下降至130~140 mmHg后,2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与脊髓背角Anotamins家族成员膜蛋白16C(TMEM16C)和Slack通道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1月龄。实验Ⅰ 取24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生理盐水组(S组)、病毒载体组(V组)、病毒载体+瑞芬太尼+切口痛组(VRI组)和AAV5-TMEM16C过表达+瑞芬太尼+切口痛组(ORI组)。经L4,5脊髓背角注射生理盐水(S组
目的评价丹参酮ⅡA预处理对氧糖剥夺-复氧复糖N9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N9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6):对照组(C组)、氧糖剥夺-复氧复糖组(OGD/R组)、溶剂组(V组)和丹参酮ⅡA预处理(TP组)。采用氧糖剥夺4 h,复氧复糖24 h的方法制备N9细胞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模型。C组不做任何处理;OGD/R组行氧糖剥夺4 h,复氧复糖24 h;TP组采用含丹参酮
目的观察基于风险理念的肿瘤护理计划对宫颈癌放疗患者并发症、自护能力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于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宫颈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随机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风险理念的肿瘤护理计划,干预时间均为患者入院当日至出院结束。对比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结束时采用自我护理能
目的将骨科围手术期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护士对骨科围手术期患者VTE预防实践活动中相关证据应用的依从性,从而降低骨科围手术期患者VTE的发生率。方法遵循JBI循证中心的证据应用模式,获取相关证据并制定审查标准。采用现场观察法、访谈法及查阅护理文书进行资料收集。证据应用前后共纳入167例患者及36名护士,分析每条证据应用存在障碍、可获得的资源及解决办法。以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