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我给学生教什么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351464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什么是语文?叶圣陶老先生说得很清楚: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语文就是教会学生理解母语和运用母语。本文主要叙述语文课教学的点滴体会——词语教学、朗读训练、说写训练。
  关键词:词语;内涵;语感;技能
  回顾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所走过的历程,语文教学引进了哲学、文化学、教育学的许多新理念,语文课堂中的学习内容也变得开放、灵活起来,教学手段开始先进、多样,学生也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然而在新旧教学模式交替中,出现了一些有悖于新课改精神的“变异”现象,尤其是公开课有明显的“泛人文”倾向。不管什么课型,教师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设计美丽如画的课件,配上优美动人的音乐,插入生动有趣的游戏,设计声情并茂的过渡语。而制作这一切都是为了现场的“精彩”,“精彩”的标志就是让学生感悟,进而感动,甚至流泪,让几个“聪明”的孩子站起来,从他们稚嫩的小嘴里吐出带有“白胡子”的话语,赢得观众的满堂喝彩。课堂上,写字训练砍掉了,静思默想的时间没有了,读写结合的小练笔也挤掉了,只剩下录章摘句式的内容讲读、漫无目的的师生对话,语文课成了人文熏陶课、科学探究课、情境表演课。语文课又开始“迷失自我”了。
  什么是语文?叶圣陶老先生说得很清楚: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语文教学干什么?叶老也说得非常明白: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本领。一句话,语文就是教会学生理解母语和运用母语。这些年,我一直从事小学中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所以就个人对新课标的理解,结合一些新的教学理念,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词语教学
  词语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和他们这个年龄段的认知规律,从词语具有概括性的特点出发,教学中我经常创设具体形象的语言环境,在挖掘词语内涵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实践,在语言的运用中加深对词义的理解,认识词语的结构特征,进而达到积累词句的目的。如教学“劳动”一词,我先让学生观察果园劳动图,用“人们在干什么”的句式引导说出“果园里,人们在摘果子,人们在装果子,人们在运果子”,从而归纳出“劳动”的概念。然后,让学生看各类劳动图,按句式说说“田野里,农民伯伯有的在锄草,有的在打虫,大家都在劳动”“星期天,我们一家人都在劳动,爸爸在洗衣服,妈妈在烧饭,我在打扫房间”。学生运用这样的句式在说话训练中,加深了对“劳动”的体会,既为逻辑分类做好铺垫,又在说话中强化了词语的理解运用。
  另外,我还运用教材的范例作用,让学生探索课文中典型的构词、组句、连段的规律,而后举一反三,在运用语言中形成语言技能,在运用中创新。如《秋天的果园》中“秋天,果子熟了,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还有一串串的紫葡萄”,这是典型的词、句规律性知识训练点。“红红”“黄黄”等叠词的运用加深了颜色的程度,“还有”一词将多种水果以并列的形式连起来表达。下面是“红红”“黄黄”这一叠词形式以及“还有”一词的教学流程:
  ①看图,读句子,思考这句话写了什么?(借助图画感知,感悟“果子熟了”的句意)
  ②读读“红的苹果”“红红的苹果”这两组词语,你喜欢哪一组?为什么?(“红红”读得亲切顺口,又有比“红”要红得多的特点)
  ③你能照“红红、黄黄”的样子说词语吗?(蓝蓝、白白、圆圆、高高……在模仿练习中探索叠词的特征,进行迁移运用)
  ④苹果,从颜色方面说“红红的苹果”,从形状方面用两个一样的字叠起来怎么说?闻闻苹果的气味,也用两个字叠起来怎么说?(借助直观的苹果,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叠词进行描述,既进行了叠词的运用,又在迁移中创新)
  ⑤果园里好多果子成熟了,课文中的句子是怎么把它们连起来的?我们来读读句子。(探索句子特征,用“还有”“怎么样的什么”连起来说)
  ⑥联系生活实际,用“还有”“怎么样的什么”连起来,说说公园里的花、大街上的车,进行仿说训练。
  此教学流程以探索词与句的规律性知识为突破口,借助课件的直观性,学生在训练中掌握了词句结构的规律性知识,并领悟到了写作方法的奥妙。如此,引导学生进行仿说,进行即时的迁移,并且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运用,以达到创新的目的。
  二、朗读训练
  朗读是低年级教学的又一重点。朗读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经过反复的摸索、实践,我体会到,低年级的朗读训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指导:一是教给学生方法,形成技能。首先要求学生读音要标准,在识字教学时对于要求会认的字,强调借助拼音规范读音,做到人人过关、个个掌握。其次,读好长句、段、篇。读好长句子是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前提。在低年级的课文中常会出现一些长句子,指导长句子的停顿至关重要,不合理的停顿会直接影响表达效果。如我会要求学生用“/”画出停顿的地方,再正确朗读这个长句。
  段、篇则可以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而定出朗读的基调,因为每一篇文章都是由自然段组成的,而每一个自然段在一篇文章中是相对独立的部分,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情感将随着事件的发展而变化。如教学《我为你骄傲》一课时,朗读基调可随主人公“我”的情感的变化而变化,由开头的扔石头“很开心”,到砸碎玻璃“很害怕”,再到看见老奶奶“很不自在”,最后用自己积攒的钱赔偿给老奶奶“感到一阵轻松”。在学生把握好各自然段朗读的基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朗读全文,学生就能读出“我”的喜怒哀乐,感受“我”诚实的心、悔过的情,体会老奶奶的宽宏大量。
  二是反复实践,形成能力。朗读是有层次性和程序性的,在不同阶段朗读课文的目的、要求是不同的。①初读课文,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主要内容。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做到不错字、不落字、不添字、不回读、不破读。这一阶段,可采用“接力式”来强化朗读,即指名一个同学读一个自然段,最后组织评议。②精读课文,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学习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这时的朗读应能传达出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的境界。③美读课文,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对文本能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把握,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做到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激昂处还它个激昂,达到“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的境地。朗读的形式还可以多样化。心理研究显示,新异的刺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老是用一种形式朗读,学生会有单调、乏味感,教学时可变换采用“范读、领读、自由读、齐读、赛读、分角色读、表演讀”等方法。当学生读得不到位时,或者需要激情引趣时,宜用范读指导;当学生出现疲倦、精力分散的状态时,赛读可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好胜心理;低年级学生好动、爱表现,在表演时往往能全身心地投入,边演边读能使朗读事半功倍。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说写训练
  说写训练的基础是积累丰富的词汇。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词汇丰富了,自主表达也就会水到渠成。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帮助学生积累词汇。积累词汇简单有效的方法是识字与说话训练相结合,而应让学生掌握的字、词的比例是1︰2.5,即学习100个生字,最好能同时掌握250个词。因此,除了掌握课文中的生字和词之外,我还通过各种丰富的识字、学词活动,促进学生词语的积累,发展和丰富学生的词汇,如进行“字开花”扩词游戏、“找朋友”归类识词活动、“给词说句”训练等。在教学《春天的雨》时,我根据文本特点,让学生找出句中描写颜色的词语,学生很快找到了“绿色”“黄色”等词,但如果单纯机械地识记这些词语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于是我设疑引导:“课文中用了这么多表示颜色的词,你能用一个词加以概括吗?”学生说“五颜六色”,我及时给予鼓励,进而再问:“除了‘五颜六色’,你还知道哪些与颜色有关的四个字的词语呢?”“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花花绿绿”“柳绿花红”,学生纷纷说道。实践证明,只要适时引导,随着识字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词汇随之丰富了,语言也发展了,这就为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了丰富的词汇基础,教师便可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积累的语言尝试写话。写话的题材应多样,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生活处处是文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成为很好的写话素材。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积累写话素材,我在班上开展了多种体验活动,如“找秋天——落叶标本制作活动”“爱劳动——学做家务事”“庆国庆——快乐节日记事”……在活动中,我要求学生们用手中的笔及时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学生也渐渐成了生活中的有心人,写下了一篇篇充满童趣的小短文。如在“找秋天——落叶标本制作活动”中,有位学生写下《悄悄话》一文,文中写到:“在树林里,我捡到两片叶柄相连的树叶,我把它们贴在卡纸上,还给它们取了个名字——‘悄悄话’。妈妈说这个名字取得很有意思,还问我为什么取这个名字。我说,那是因為这两片树叶离开了妈妈还手拉手,一定是还有许多话没说完,把它们贴在一起,整个冬天它们就可以一直说悄悄话,这样就不会孤单了。”学生能用文字说真话、吐真情,富有个性地表达自己的独特体验,同时也体验到了写话的乐趣。
  俗话说“大道至简”,我认为语文教学亦应如此!听、说、读、写是语文,字词、句篇是语文,思悟、辨赏是语文,语文教学理应在这些纯粹的语文元素中行进。立足语文教语文,用语文的形式教语文,这样的课堂才是“基于语文,更为了语文”的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我国的网络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互联网 ”教学模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因此如何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充分开展小学英语口语评价,让小学生热情、积极、主动、高效的进行小学英语口语学习,成为了当下的研究热点。现本文对在线学习平台的应用背景下,对小学英语口语评价方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在线学习平台;小学英语口语;口语评价方式  随着我国的经济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小学新课改的进一步推广实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数据、开展访谈调查等研究过程,着重分析了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现状及适应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培养儿童学习适应性的措施。  【关键词】城中村;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培养  近年来,广州市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到我市务工经商。《广州教育统计手册》数据显示,2016年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人数为59.5
【摘要】教育作为一种职业,当然也需要教师像工匠一样潜心投入,以“工匠精神”标准要求自己,精益求精,提高教育效果。高中政治教学要以“工匠精神”来严格要求教师严格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认真的学习和做事习惯,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中政治教学;探索  “工匠精神”本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琢、不断追求完美、追求极致的理念,即对生产的每道工序,对产品的每个细节,
【摘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了思维品质的培养。本文以一节写作课为例,初步探讨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模式。本文将英语写作课分为理解、加工、评价和鉴赏四个环节,在各环节中分别运用头脑风暴、读写归纳、思维导图、小组评价和鉴赏等,使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够在写作中得到培养和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思维品质;培养模式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指出
【摘要】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在于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只有被教师赋予生活魅力的数学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学习数学,能够培养人的思维逻辑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所以数学是学生必须牢牢掌握的学科。作为数学教師,应该在数学的教学中解读数学生活化的基点,将数学和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充满兴趣,以学生为中心,还原数学的本质。本文旨在分析数学的生活化,同时,希望以此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推动数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地意识到有责任、有义务教育好每一位学生。作者本人接手了一个在全级排名倒数第一的班,如何才能够大幅度提高这个班学困学生的英语水平,成了迫切的问题。因此,我大量阅读有关方面的资料,博取众长,最后,本人把专家,学者的精髓理解成:兴趣是最好的兴奋剂,是探索问题的前提,是学生获得知识、开拓智能的原动力,是提高学生思维素质所必不可少的“磁石”。 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必须了解
【摘要】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基本要素,其中文化自信素养是政治认同素养的二级指标。在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导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来组织教学,让高中生在教师选择和铺垫的问题中学会解决和活用问题,从而既在情感上产生自信和认同,也在实践行动中完成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问题导学;文化自信;核心素养  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方向是
【摘要】新课程标准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理念是使小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根据这一理念,我们很容易理解口语交际既要教会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做人的礼仪。因此,重视小学生的口语交际既能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素养,又能端正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做一名文明的、对社会有用的接班人。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交际;技
【摘要】使用信息技术及设备是教学发展的趋势,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先进PAD教学设备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进行综合处理,以及其强大的交互式特点,编制出一系列各学科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化难为易,排除学生学习障碍,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乐学、愿学、爱学。PAD教学设
本报综合消息 7月16日,2018年佛山市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在西樵教育培训基地举办。来自全市五区和市直属学校拟推荐参加第七届佛山市中小学班主任能力大赛的班主任选手共80人参加培训。  本期培训班邀请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会会长韩东才,教育部国培专家、省第二师范学院教授、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副会长李季,省第二师范学院教授、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副主任殷丽萍,省第二师范学院教授、省中小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