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多媒体教学与小学美术教堂的整合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电脑多媒体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日益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成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对于小学美术课而言,电脑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种种不足,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使美术教学真正达到了短时高效的目的。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要上好一节美术课,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必要的,当今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更注重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注重选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审美对象,帮助学生更快更多地了解教学内容。美术课的教材中有大量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直观的图片资料来進行协助理解,仅仅靠书本中提供的图片资料是远远不够的。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媒体数量多,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使媒体资料能得到充分共享,并且它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使往日呆板的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多媒体备课从内容到方式都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备课的范围,教师在备课之前先有基本的教学分析及教学设计,再根据教学的要求收集各种有助于教学的资料,如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实物材料、音像材料等,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把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通过不同的手段把不同的材料“整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系统性、灵活性。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识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都采用单一的师生交流方式,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对学生来说,枯燥而无趣,缺少审美的感知。而多媒体集形、声、光、色、动、静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也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我先演示一段展现海底世界的视频影像让学生欣赏,绚丽的色彩、变化无穷的神秘海底,以及优美的音乐,给学生的视觉、听觉以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油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爱画画则是孩子的共性。作为美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声色并茂、动静结合、高度智能化等强大的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使其相互沟通、产生共鸣,从而让学生变被动获取为主动获取,使他们积极去创造更新的作品。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审美心智成长的促进主要来源于直观可感知的美术创作体验,直观可感知的形象让学生获得体验更为直接有效,也是人认知过程的必然阶段。因此要注重直观感受和直观教学原则,利用丰富的视觉感知形象,使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感受刺激开始,获得美术创作的兴趣和原动力。国内外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现代化有重要意义。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已为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的改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他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积累足够的表象,以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才能让学生轻松地进行创作。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有效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的思维也会异常活跃起来,课堂的气氛跟着高涨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创造力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运用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将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场新革命,也给美术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我们要强调在科学的教育观指导下,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其他文献
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学应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所以要让学生真正做到主动与音乐交流,那么音乐欣赏教学就必须走向多样化。    一、用语言与音乐交流——描述音乐内涵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只要学生用心去听,发挥想象力,用语言来描述自己心中所想。正像捷普洛夫所说:“人从声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
随着教学教研工作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积累,教育界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有了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倡导下,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一直是我们追求之所在,一些课堂常常因为快乐、自由而使教与学显得更加丰富、更加精彩。我们有幸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教学能手”评比工作,那些课堂,让我们感到欣慰和震惊的并不是热烈的课堂氛围和大家积极开动脑筋的场面,而是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所在,学生能从生活中去感
“九年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提高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水平,中小学校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如今。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保护法”)的出台,对已有的教学模式及管理要求又带来了怎样的挑战与机遇呢?    一、学校内外环境的变化及影响    1、学校与组织环境关系的变化。这里的组织环境关系指的是学校与学生及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修改后的保护法明确规定学校与家长同时承担学生安全责任,防止和避免发生“扯皮”
古往今来,无数的师者总是苦口婆心地教育自己的学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人们对“悬梁刺股”、“借光读书”等苦学故事更是津津乐道。然而《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却指出:数学教学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这就需要我们用全新的眼光去审视教学,审视学生的学习,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学习由畏惧变喜爱。如此一来,学生便不再觉得学习数学是那么枯燥无味,不再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而是
探究性学习,从本质上讲是学生合理需求不断满足的过程,是不合理需求不断得到引导和矫正的过程,是单一和浅层次需求不断得到丰富和提高的过程。其中的焦点词“需求”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那么,每堂课都有各自的任务重点,且单位时间有限,需求不可能全面满足,自主探究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怎么办?确立好探究点是最好的办法。一个合适的探究点,能“窥一斑而识全豹,望半爪而感巨龙”,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来进行探讨和体验,实现学
教过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师肯定会困惑: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课堂上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对此,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反思,反思我们的教学,反思我们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意识是积极思维的一种方式,最能够调动学生思索、答问解题的积极性,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生正处于创新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我们
站在校门口,你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孩子慢吞吞地下了车,然后由爸爸妈妈拿好书包,帮助孩子背上。有些家长还拿着早点,给孩子喂好。然后千叮嘱万叮嘱,看着孩子走进学校大门,自己才开始放心地离开。而孩子们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亲那种虔诚的服务。  每每看到这种现象,我的心里就不是滋味。那一个个都是我们满怀希望的天使,他们活泼、天真。难道要让他们成为不懂得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的冷漠一代
准确得体、机智巧妙、独特创新的教学语言,往往使孩子们感到学习的有趣——情趣盎然;有味——回味无穷;有感——留有思考余地。教者潇洒自如的教学、精湛的驾驭课堂的技巧以及所创设的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给听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教学语言准确得体    [教学片段]  1 (导语)师:昨天我们学习了1—2节,感受到伯诺德夫人很智慧,她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放在半截蜡烛里。并摆在很普通又显眼的位置,躲过了德
古人为什么喜欢在房子里放置“屏风”  “屏风”又称为屏门或屏障,是指设在门窗间的屏障。古代的房屋大都是土木建构的院落形式,当然不像现代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子坚固、密实。所以为了挡风,古人便开始制造屏风这种家具,并多将屏风置于床后或床兩侧,以达到挡风的效果。屏风有挡风、遮蔽、隔间的功用。屏风的使用早在西周初期就已经开始了,但当时不叫屏风而是称“邸”或“扆”。“屏风”的称呼出现在汉代。在汉代时期,屏风的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