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不同后处理模型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

来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_a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的不同后处理模型[Tissue-4D和Omni-Kinetics(OK)软件]在鉴别脑胶质瘤不同级别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共89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其中Ⅱ级29例、Ⅲ级24例、Ⅳ级36例.患者均于术前行DCE-MRI检查,分别用Tissue-4D及OK后处理软件获得相应参数值.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参数差异,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不同参数与胶质瘤分级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 两种后处理模型热点分析的Ktrans值、Tissue-4D的iAUC值和OK的Vp值在不同级别胶质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胶质瘤的Kep值低于Ⅱ级(P<0.05),Ⅳ级和Ⅲ级胶质瘤的Ve值高于Ⅱ级(P<0.05).Ktrans参数AUC值为0.949(Ⅱ级vsⅣ级,P<0.01),诊断效能最高.Ktrans (OK)与胶质瘤级别之间相关性最强(r=0.775,P<0.01).OK软件直方图参数,Ktrans值的第50百分位数(50th),Ve值的平均值、第75百分位数(75th)、第90百分位数(90th),Kep值的平均值、熵、50th及Vp值的平均值在鉴别Ⅱ级与Ⅲ级、Ⅱ级与Ⅳ级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p值的能量、熵、50th、75th、90th及Kep值的能量,在鉴别Ⅱ级与Ⅳ级、Ⅲ级与Ⅳ级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模型热点分析的Ktrans值及Ve值对胶质瘤分级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OK软件中直方图分析较热点分析参数更丰富、更全面.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新生儿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5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急诊或亚急诊术后,对患儿体温控制、心肺功能维护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进行精细化整体护理.分析患儿术后情况.结果 所有患儿均采用根治术,6例因术后并发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多脏器衰竭死亡,1例放弃治疗,其他28例均痊愈出院,病死率为20%.术后随访6~18月,患儿心功能一级,生长发育指标6个月后与正常婴幼儿无明显差异.结论 新生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精细化的整
目的 对比分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RARC)中采用体内尿流改道术(intracorporeal urinary diversion,ICUD)与体外尿流改道术(extracorporeal urinary diversion,ECUD)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因诊断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金标准,但根治术创伤较大,严重内科合并症患者不能耐受手术,且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为获得良好膀胱癌控制效果,同时保留膀胱功能,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国内外学者积极探讨保留膀胱的治疗方式.目前多采取经尿道最大限度膀胱肿瘤切除、化疗和外照射放疗的三联或多联综合治疗方式.其长期肿瘤控制效果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相当,也被国内外泌尿诊疗指南推荐作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有效治疗选择.在保留膀胱综合治疗过程中,通过液体活检、影像学、膀胱镜活检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的彻
目的 探究自噬相关lncRNA风险预测模型在膀胱癌患者中的潜在预后作用与价值.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中获取膀胱癌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和相应的临床资料.通过R软件将402例膀胱癌样本按3: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自噬相关lncRNA,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自噬相关lncRNA预后模型.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进一步计算样本风险评分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生存预后的关系.另外通过构建列线图评估该模型对膀胱癌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最后,通过GSEA分
目的 探讨膀胱癌微环境中M2巨噬细胞通过CLDN1O信号通路对膀胱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2020年3-9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例膀胱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免疫组化观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对癌和癌旁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出受巨噬细胞调控的潜在基因.采用CCK-8、细胞克隆、Western blot等方法观测CLDN10对膀胱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作用.结果 巨噬细
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干预模式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GDM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抛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基于行为转变理论干预模式.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自我护理行为、母婴不良结局.结果 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饭后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饭后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运动管理、饮食管理、血糖监测管理、足部护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目的 探讨先天性泪道阻塞(congenital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CNLDO)行泪道冲洗及泪道探通的最佳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12月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558例(5514只眼)CNLDO患儿,共5514只眼,根据患儿性别、分娩方式、治疗月龄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泪道冲洗成功率的差异.对723例(723只眼)行泪道探通治疗的患儿按照月龄、泪道冲洗次数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1次性探通成功率的差异.结果 泪道冲洗治疗结
目的 探究饥饿微环境下膀胱癌细胞恶性增殖能力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 将膀胱癌T24细胞分为2组,正常组:细胞正常培养,饥饿组:细胞采用不含血清的HBSS处理6h模拟癌细胞饥饿微环境;分别予以自噬抑制剂氯喹(CQ)或siRNA敲减YAP1基因,观察自噬水平变化以及增殖能力的改变.同时以YAP1及自噬相关基因LC3B表达量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分析二者表达量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CCK-8及克隆形成实验显示饥饿诱导后膀胱癌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加(P<0.01),且增殖能力的改变是通过增加细胞周期由G1期进入S期,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调控RhoA在大鼠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致平滑肌重塑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透明质酸尿道口注射法制作大鼠膀胱出口梗阻模型(BOO组),对照组大鼠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4周后行膀胱组织HE染色,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膀胱组织中HSP27及RhoA表达水平;建立人膀胱平滑肌细胞HSP27过表达(过表达组)及敲低(敲低组)模型,以转染相应空载体细胞作为对照组,We
目的 制备一种包载阿霉素(doxorubicin,DOX)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评价其物理性质、药物释放能力、肿瘤细胞摄取、细胞增殖抑制效果及凋亡作用.方法 采用浸润法将DOX负载到MSN的孔道中以制备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药物(MSN-DOX),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纳米药物形貌,纳米粒径电位分析仪测量其大小和表面电荷.利用透析法观察纳米药物在不同pH值(5.5、6.8、8.0)条件下的药物释放行为.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膀胱癌细胞对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