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享≠不愿分享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uz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烦恼
  女儿洁如两岁多,她的东西一律不准别的小朋友碰,哪怕摸一摸也不行,一开口就是“这是我的”。一只手护着物品,一只手推小朋友,这成了她的标志性动作。我有意识地劝她跟小朋友一起分享,可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好几次我实在气不过,强行从她手上把东西抢过来,给其他小朋友玩,结果她哭天抢地,弄得我好不尴尬。哎,孩子这么自私,长大了怎么跟人交往啊?
  他为什么会这样
  他以为分享就是失去。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分享的意识,在他看来,把东西给别人,就是要失去这件东西。分享意识的快速发展是在三岁以后,而真正懂得“分享”的含义、感受到分享的快乐是在六岁以后。所以家长需要明白,不是孩子不愿意,是两岁以下的孩子还没有“分享”意识。
  他需要安全感。这个年龄的孩子,会把属于他的东西看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叫他把东西借给别人,就像要剥去他身体的一部分似的!所以,他常常把周围的人都加上“我的”,好像只有这样,他才会有安全感。
  家长可以这样做
  孩子的态度可能让你难以接受,但请放心,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孩子将逐渐学会分享。不过,孩子从自我中心走向社会化,除了需要等待他的慢慢成长,还需要大人有意识地进行引导。
  分享“唱与做”。既然三岁前孩子的分享主要以模仿为主,我们自己就要先做好模仿示范。成人可“唱分享”和“做分享”,这里说的“唱”不是唱歌,而是把分享的事情和步骤说出来,比如,晚上大家一起吃苹果,妈妈就要开心地把分苹果的过程说出来:“这个给爷爷,这个给奶奶,这个给爸爸,这个给宝宝,每人一个!”大人坚持“唱和做”,孩子就会不断地通过听和看来模仿学习。
  让他一次爱个够。要想让孩子在三岁以后愿意快乐地与人分享,就得在两岁以前充分满足他内在的需求,让他在人生的最初两年里“自私”够,得到足够多的爱,只有内心充满爱的人才会愿意将爱分享给他人。
  分享可以很好玩。教孩子一些协作性游戏,比如,鹏鹏想玩洁如的小汽车,你就可以对洁如说:“咱们仨一块儿玩小汽车吧,让小汽车转圈圈好不好?我们围成一个圈,宝宝把车推给我,我推给鹏鹏,鹏鹏再把车推回给宝宝,这样,汽车就转起圈来了。”有趣的玩法会转移孩子对自己物品的看守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分享。
  链接:与分享有关的规律
  分享顺序:先亲后友,先吃后玩
  通常是先懂得跟亲人分享,然后才是朋友,最后是初识的朋友;通常先分享吃的食物,后分享玩具及其他物品。
  分享意识:从模仿到自主分享
  2岁:成人的示范下,有模仿的意愿,并开始尝试给予他人;
  3~4岁:开始有初级的分享意识,会根据自己的心情或喜好分享物品;
  4~5岁:逐渐理解什么是分享,在成人的提示下愿意与人分享,会有选择地主动与人分享;
  6岁以后:开始乐意主动与人分享,并能从分享中享受快乐。
其他文献
过了一个小时,我的工作结束,孩子们还在院子里玩。我检视了一下六个孩子的肮脏程度:果然,我家女儿是“冠军”,一件灰色洋装全毁,泥巴重到让裙摆都往下坠,颊上、发上、两只脚上全都是黑黑的泥。她很得意地说:“老师说,要抓蚯蚓就要灌水啊!”我一看,惨了!院子半毁,阿妈种的菜有一半都淹没在水里。她骄傲地展示乌漆麻黑的双手给我看:“妈,我很脏吧!”  其他两个孩子衣着整洁,原来他们只敢用指尖去试着挖一点点泥土,
“女儿的坚强出乎我的意料,这十多天的昼夜相处,许多小细节屡屡令我这当爹的感动不已。从她身上,我似乎看到了我的母亲——她奶奶的影子。  这趟欧洲之行,由于受冰岛火山爆发和法国铁路罢工的影响,我和同事不免心情焦虑。三个大男人挤住女儿的蜗居里,看着她当导游、做翻译、煮饭买菜洗衣服……将我们的衣食住行一一安排照顾妥当,使我的内心百感交集!  女儿凭她并不出众的身材和弱小的身躯,在异国他乡,艰难地寻找和实现
这天,我带5岁的儿子去乡下看望他的曾祖母。从祖母家出来,正准备驶上州际公路时,路上的交通几乎停滞不前。很显然,前面发生了交通事故。  我决定走另一条路线回家。这是一条乡村公路,虽然蜿蜒崎岖,但路两边的风景非常优美。  儿子好奇心强,我也一向喜欢教他认识新鲜事物,特别是向他揭示大自然的奥秘。  当经过一个农场时,我看到田野里有十几头奶牛。儿子正坐在小车后面的座位上,无意识地拨弄着一个塑料摩托车玩。于
为什么这个节目能从韩国火到中国?在这个与中国一衣带水、同宗同源的国家,其家庭文化和教育理念和我们有何共性?这一切,就让我们通过对中韩《爸爸去哪儿》360°全方位无死角的大比拼,一一找寻答案吧。  社会:不同背景,相似诉求  韩版的时代需求《爸爸去哪儿》的原版模式购自韩国MBC电视台,因为太受欢迎,该节目已经从一个季播节目成长为全年固定节目;而开设该档节目的初衷,竟然是为了刺激韩国连年下滑的生育率。
新闻链接:  2008年,美国有19个孩子的死和玩具相关,还有超过8,2000例5岁以下儿童因玩具而被急救送医。此外,不符合标准的、劣质的玩具给宝宝造成各种程度的伤害不计其数。比如,玩具上的小部件会被宝宝误食而造成窒息;大于85分贝的声响玩具会损害宝宝听力;玩具中的邻苯二甲酸盐含量超标更会造成性早熟;玩具中的铅含量超标也会导致低智商和中枢神经受损。  逢年过节,送小朋友们礼物是父母避不过的一道关口
近日发生了一件事,有带孩子参加活动的家长提出:“为何选捐书学校要听郜妈的!选书配书也要听她的!”当时听到这样的质问,我既错愕又伤心,第一反应是:“我完全是为了替团队省心省事省钱,才自己揽下这些耗心费力的义务工作,为什么你们不能明白我的苦心呢?”  多么熟悉的反应,在我们指责孩子时,其实也经常冒出类似的抱怨。  幸而四年来因为不少风风雨雨的磨练,让我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跳出了怨天尤人的愤怒情绪,很快发现
东东是一个聪明、开朗的孩子,但有个“常有理”的毛病,总爱找各种借口为自己辩护,推卸责任:玩完玩具,妈妈让他收拾,他说:“一会儿我还玩呢。”过了一会儿,妈妈再让他收拾,他就说:“我累了,想休息。”可是如果小朋友来家里玩,他就责怪人家玩完后不收拾玩具,妈妈说:“你是小主人,应该带头收拾。”他却说:“玩具是他玩的,应该他收,小朋友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东东仿佛什么道理都明白,但是什么都不愿意自己做,妈妈
看着网络上的妈妈博友们都在晒2010年宝宝的教育投资,且一个比一个花得多,吓得我心惊肉跳——孩子的教育真要这么费钱吗?刺激之下,我也忍不住跟风给笑笑今年的教育开支算了一笔帐:  团队活动课是去年报的,钱已付了,到现在还没上完,暂且算一半,约4500元;  幼儿园学杂费全年4500元;  书、玩具、服装都来自当当、淘宝,拉出帐单一算,总共是2000元;  旅游:笑笑个子不到110cm,门票、车船费用
住在隔壁的小杨夫妇是双职工家庭,所以孩子一直寄养在乡下老家。结果现在孩子虽已4岁,但仍不善表达,有任何想要做的事情均用动作表示,爷爷奶奶常常要费尽心思猜哑谜,以图平息“风波”,稍不合心意,孩子就会抡起棍子打人。孩子在乡下的这几年,不但老人被折磨得身心疲惫,身体状况大不如以前,孩子也变得顽劣霸道,不通情理,这可怎么办好呢?  据报道,不少隔代教养儿童有不同程度的自闭、暴力倾向,这些孩子若得不到及时关
一直喜欢与睿宝宝玩些自创的小游戏,有时是一个育儿游戏引发的灵感,有时是随意的发挥,就手边的东西即兴而起。前几天整理东西时翻出一张彩色报纸,当时我突然灵机一动,利用这张旧报纸和睿宝宝一起玩起益智游戏来。  放“电影”  我用剪刀在报纸的中间剪了个长方形的洞,利用这个长方形的洞“放电影”——看看这是妈妈的下巴,妈妈的嘴巴,妈妈的鼻子,妈妈的头发;再来看爸爸的眼睛,嘴巴,鼻子,然后把睿宝宝的眼睛、嘴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