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对新手驾驶员视觉特性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centf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构建基于驾驶员生理特性情绪识别系统,采用眼动仪等设备对20名新手驾驶员开展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模拟驾驶试验,采集高兴、悲伤、愤怒3种情绪状态和无情绪下新手驾驶员的视觉数据,利用Matlab、SPSS软件统计分析新手驾驶员瞳孔变化、眼球扫视、注视点视觉数据.结果 表明:悲伤、愤怒情绪对新手驾驶员瞳孔尺寸分布频率及其变化差异性影响较大;3种情绪对新手驾驶员扫视时眼球的运动次数、位移、时间、速度均有明显影响;3种情绪对新手驾驶员的注视点分布有差异性影响.
其他文献
针对具有深度亚波长厚度的声学超构吸声板,研究了其声学特性和物理吸声机制,以及进一步提高其低频声学特性的可能性.该吸声板单元通过将带有小孔的分隔板内置于以阿基米德螺旋形成的共面腔体中形成双层穿孔吸声体结构.研究表明,通过调整分隔板在腔体中的位置,可以在较宽的频带范围内改变吸声板的共振频率,而不改变其近似完美吸声的声学性能.对该吸声板建立了完整的用于描述其声学特性的理论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揭示了其物理吸声机制.同时,研究并分析了吸声板结构参数对其声学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改善其低频声学性能提供了基础.为了
针对遥测振动信号非线性、非平稳性、瞬态冲击性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时频流形自适应稀疏重构的遥测振动信号特征增强方法,对振动信号进行相空间重构提取其时频流形;以时频流形为基础,采用KSVD算法自适应构建过完备字典,并从中找到最匹配的时频原子,根据得到的原子与相空间展开信号的时频分布,依次匹配计算获得其重构的稀疏系数;利用稀疏系数和时频原子对相空间中各维信号的时频分布进行重构,通过时频分布的逆运算和相空间还原得到特征增强信号.仿真和实测信号处理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将不确定性理论应用于微穿孔板结构设计,分析不确定参数(微穿孔板板厚、声速、空气运动黏度)对微穿孔板吸声特性的影响.以板厚为随机变量,以声速和空气运动黏度为区间变量,建立微穿孔板随机?区间混合不确定性模型,利用蒙特卡洛法分析吸声系数和品质因素的不确定度,并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选取吸声系数高于某一值时对应的频带宽度最大为优化目标,以品质因素大于某一值为约束条件,对微穿孔板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微穿孔板吸声系数和品质因素得到有效改善,吸声性能的稳健性得到提升,验证了随机?区间混合不确定性模型在微穿孔板
直升机等非固定翼飞行器在飞行状态时由桨叶旋转所产生的周期性低频振动会通过刚性机体传递至驾驶舱、航空发动机以及起落架等部位,会造成机体的持续振动,严重时会影响驾驶员的生命安全.提出了旋转偏心质量块式消振电力作动器,并开展了控制方法研究.从理论上推导了旋转偏心质量块式消振电力作动器的输出力模型以及负载转矩模型;提出基于双电机并行独立控制的电力作动器输出力伺服控制策略,在复频域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针对正弦波非线性负载扰动带来的转矩脉动问题,对双电机并行独立控制策略展开了优化设计,通过负载前馈控制使系统具备良好的
为使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在追溯事故原因和制定事故预防对策时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有必要对24Model的内涵进行科学解析.通过文献分析和对比研究,阐述24Model的逻辑结构、原因模块的科学内涵、主要特点.研究结果表明:24Model的主要理论基础,一是HEINRICH、BIRD等提出与改进的多米诺骨牌系列模型,二是REASON提出、SHAPPELL等具体化的瑞士奶酪系列模型和人因分类系统,三是STEWART提出的卓越安全管理模型;静态24Model的逻辑结构以因果关系建立,它属于因果顺
为更有针对性地干预施工现场工人的不安全行为,以SIR模型为基本原型,构建适用于施工工人不安全行为的传播模型(SIR-C),探究不安全行为的传播特征与干预效果;设计问卷,分析安全教育、惩罚措施、关键人物以及工作任务的不方便程度对传播各阶段的影响,并模拟不同的干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SIR-C能客观反映工人不安全行为的传播;在行为传播过程的效仿、恢复、遗忘3个阶段的干预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分别是关键人物、安全教育和任务的不方便程度;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具有不同的干预效果,有意不安全行为的干预效果更明显;对单一
针对已有技术与方法在导弹武器装备“复杂多样”电路背景下“自动准确高效”识别这一难题,该文提出基于数字孪生模型的复杂电路系统潜在问题自动仿真推演方法.首先建立复杂电路系统数字孪生模型,在此基础上,自动搜索功能网络树,围绕功能,根据开关组合状态,自动搜索建立节点、支路、网孔,进而基于电路基本定理自动建立并求解微分方程组,判断是否存在期望功能被抑制或非期望功能被激发等潜在问题,实现潜在问题的自动仿真推演;最后以红石火箭点火/关机电路为对象进行数字孪生建模及潜在通路自动仿真推演分析.应用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方法可以
为减少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采用事故统计分析、文献分析、质性访谈方法获取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从组织、个人、外在环境、设备4个方面建立不安全行为预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原理,将预警指标作为网络输入,不安全行为无警、轻警、中警、重警4种状态作为网络输出,进而设计编制预警问卷,对问卷数据进行反复训练学习,最终构建出“23-9-4”3层结构的BP神经网络预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训练及测试.结果 表明:该预警模型预警能力较强,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工人的不安全行为状态,
为准确评估监视信息质量,给空中交通管制(ATC)提供决策依据,预防事故的发生,从目标航迹完整性、精确性、正确性等3个方面出发,构建由跟踪完整性、参数完整性、位置精度、速度精度、航向精度、参数正确性和目标真伪值等7个指标构成的监视信息质量评估体系;以总偏差最小为目的 将可拓层次分析法(EAHP)和熵权法有效结合确定指标权重,经加权求和得到监视信息质量评估值,通过对比专家划分的标准,判断各目标质量评估值对应的等级;以华北地区某扇区某时间段的9个目标为例进行试验仿真.结果 表明:9个目标评估结果与专家分析相符,
为解决高海拔排土场边坡安全稳定性监测中常规监测仪器布置和人员值守的高投入、高风险问题,分析西藏山南桑日县某排土场边坡25景Sentinel-1A数据,利用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监测终了排土场边坡从2018年11月4日-2020年12月23日期间的地表形变,采用基线估计状态空间模型、自适应滤波和最小费用流进行相位解缠,经过影像配准、干涉处理和去平地效应,考虑高海拔地区跨越干湿季时温度和降雨对数据的影响,生成平均形变速率图,基于形变监测结果评判该排土场边坡的安全稳定状态.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