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放弃战争赔款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hui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战后条约都会包括战争赔偿,由战败国向战胜国缴纳巨额赔偿金是国际惯例。中国在甲午战争失败后,就曾向日本缴纳了两亿两白银。而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承受了战争带来的巨大痛苦,军民伤亡人数总计高达3500万,各种损失折合成当时美元達5600亿以上,最后却没有收取一分钱的赔偿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国政府特意成立了一个调查委员会,负责调查和统计战争中各项人力、物力损失的情况,以便对日本提出赔偿要求。
  中国要求日本赔偿的政策与盟国战后对战败国总的政策是一致的。早在1945年2月,英、美、苏首脑举行雅尔塔会议时,便制定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给予盟国战争赔偿的原则。对于日本,以美、英、苏、中为首的同盟国在日本投降后成立了一个赔偿委员会,专门协商日本赔偿问题。1945年11月,该委员会一致认为,为了剥夺日本进行战争的产业能力,防止军国主义复活,要加重日本的战争赔偿,方式是把日本工业设备的一大半拆迁给各战争受害国作为赔偿。为此,各国要分头调查、统计战争期间的损失,以便具体确定赔偿的方案。
  1947年10月底,经过两年多的调查核实,同盟各国向日本提出了索赔要求,总计金额为540亿美元,中国也在其中。但是在赔偿如何分配的问题上,各国意见不一:英国要求占赔偿的25%,美国要求占34%……还未包括受害最重的中国的要求,英、美、苏、法和澳大利亚要求的分配比例总和就达到了113%。
  中国据理力争,坚持应获得日本赔偿总数的40%,但其他各国仅同意中国占30%。此后各方争执不休,问题一拖再拖,久而未决。而国民党政府忙于打内战,仅有一位国民党元老在呼吁赔偿。1951年7月,美国公布了对日和约草案,并向同盟各国发出了召开旧金山会议的邀请函,从而把一度被搁置的对日和约问题再次提上日程。令各国惊讶的是,在美国起草的对日和约草案中,“对日作战国家”中没有中国,其后中国也没有收到出席旧金山会议的邀请函。这就意味着中国将不得参加盟国对日和约的拟定和签署工作。
  尽管中共斥责美国的这种行为,但是退居台湾的国民党却在这时追随美国的意愿,走上了与日本单独缔约的道路。为了自身的利益,美国的对华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开始重新武装日本。
  1951年9月,《旧金山和约》签订,这极大地改变了日本战后所处的不利地位。为了等待时机,日本政府在与中国缔和的问题上采取了拖延的对策,但为了防止盟国指责它蓄意拖延,日本政府煞费苦心地搞了一个“民意测验”,让日本国民就同北京还是台北缔结和约的问题表态。得出的结果是:支持与台北缔约和支持与北京缔约的比例一模一样,均为38%,而余下的24%则是无所谓。这样,日本政府便以民意难辨,难以作出决断为由,理直气壮地拒不表态,静观事态的发展,同时在私下里针对台湾急于与自己缔约的心理,不时散布一些自己可能与北京缔约的言论。
  国民党方面为了与日本缔约,十分心急,多次找到日本,还在草拟的对日和约当中作出非常大的让步,特别是在日本方面尤为敏感的赔偿问题上。日本步步紧逼,坚持在和约中取消有关赔偿问题的条款,否则就采取拖延的方法,拒不与国民党缔约。国民党方面无可奈何,于是答应了日本的要求,放弃了应得的战争赔款。
  编辑/安楠
其他文献
第一次了解“感恩”这个词,是在我小时候,母亲告诉我“吃水不忘挖井人”,上小学之后老师又告诉我“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于是,我想着有一天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反哺父母,同时回报那些帮助过我的人。随着我一天天长大,这个理想反而越发遥远,这不免让我有些泄气。  生活仍在继续。几年前的重阳节,我和几个同学加入学校慰问敬老院的队伍。一个金秋时节的上午,我们来到敬老院,举行慰问演出。老人们坐在走廊里,我们则站在
星期六早上,我一起床就心神不宁,坐立不安,因为妈妈昨天晚上在网上订了泡温泉的门票,今天就能送到,明天一早我们就可以去玩了。我期盼这一天好久了。  我每过一会儿就跑到阳台往楼下看快递员来了没有。一晃上午过去了,快递员的影子也没见到。妈妈看我心急如焚的样子说:“快递员有固定路线的,送到我们家起码要下午。先吃午饭吧!”我食不知味地吃了午饭,不由得担忧起来:要是今天送不到,明天的计划不就泡汤了?  刚吃完
家乡的田野就是一幅丰收的年画,稻谷像金黄的波浪,在秋风的吹拂下,稻浪滚滚。棉花则像朵朵白云,洁白无瑕。田边有一排排竹架,上面挂着大大小小的丝瓜,还有长短不一的豆角。辛劳的小蜜蜂一边采蜜,一边唱歌。西瓜地上,瓜儿像胖胖的娃娃,躺在藤蔓的臂弯里。  我来到家乡的果园。果园里的水果大丰收了!红彤彤的大苹果,像小朋友们的脸蛋;红艳艳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扁圆的橘子像穿上了黄色的皮衣,鼓鼓囊囊的。看见这么
每个女孩儿都有属于自己的发夹,我也有,那是一枚“海星”发夹。  那还是在小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枚粉红色的发夹,上面缀着一个小“海星”。那个小“海星”有几只粉嘟嘟的小“手”,煞是惹人喜爱。我当时一把抢过妈妈手里的发夹,对着镜子戴在头上,高兴极了,转身问妈妈:“好看吗?”  “好看!”听到妈妈这么说,我快乐了一整天。  “海星”发卡从此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成了我关注的目标。  我曾见过一枚玫瑰红的“
参观过我书房的朋友,都会问我为何要在悬挂书画的地方悬挂一柄藏刀,而且还是那样一柄暗淡无光、锈迹斑驳的藏刀,把琴棋书画的雅致都破坏了。  我笑而不语。  那柄藏刀的刀鞘弯弯的,刀把儿也弯弯的,由藏银包裹,颜色灰暗,若非刀把儿上镶嵌着一颗鸽子蛋大小、纹路清晰的绿松石,谁能把它和那片神秘的高原联系在一起呢?  不,不只是高原,还有像灰暗刀鞘一般贫瘠荒芜、风沙肆虐的草场,像绿松石一般天然纯净的湖泊,像刀刃
吃下一个苹果  连核一起  幻想我的肚子里  会长出一棵小树  从鼻孔里  冒出第一片绿芽  从耳朵里  开出第一朵小花  我要吞下一个太阳  给小树阳光  我要吞下一片天空  给小树雨露  鱼儿畅游  草儿疯长  我的苹果树呀  长得繁茂  我尽情舞蹈  我高聲歌唱  一个苹果  从嘴里掉落  你的大朋友:熊社昕  土狗年蚕月柳浓日
一棵长在森林边上的大杉树高高耸立,宛如一把要清扫天空的扫帚。一只小松鼠从杉树根部“刺溜刺溜”往树上爬。  “就像一台上升的电梯,一层、二层、十层、二十层……呀,到顶了啊!”小松鼠身轻如燕,动作娴熟。  从早到晚,蟹大婶都在山岩下的横洞里工作,但具体在干什么她一直都没说过。她一天里出来三四次,在溪水里洗洗澡,在河岸的大石头上晒太阳。这时,他们一个在上、一个在下说个没完。这是小松鼠和蟹大婶一天最愉快的
姑姑一直盼着自己能有一个美丽可爱的女儿,可她没有孩子,于是她把全部的母爱都倾注在了我和姐姐身上。  去年夏天,我和姐姐去上海过暑假,这可把姑姑乐坏了,也把她累坏了。她给我们制定了一张日程满满的度假计划:游览观光、弹琴做操,甚至每天吃什么营养餐,榨什么果汁,她都要亲力亲为。  姑姑边忙边快活地唠叨:“你们爸妈每天只顾忙自己的,看看把你们这两朵花养成什么样子了,白牡丹变成了茉莉花!到我身边,你们算是碰
快到乔府时,马车停了下来,宋毓棠挑起帘子往外看。丫鬟尴尬地解释道:“小姐,前面被沈家小姐挡着了。”谁都知道,宋沈两家的小姐向来不和,事事都要争一争,更别说这次在乔府赏花宴这种露脸的场合了。  宋毓棠握了握手帕,有些恼怒,不过她到底已不是以前那个意气用事的小姑娘了,不会把自己的情绪写在脸上。她正准备下车走过去,一张俊秀的脸突然展露在宋毓棠面前,来人朝她伸出了手,风度翩翩地说:“宋小姐。”  宋毓棠整
抗日爱国将领刘震东早年家贫,只读过几年私塾,其父是个细木匠,在家乡远近闻名。受父传授,刘自幼喜欢绘画、雕刻,练就了一手细木工雕刻的好手艺。  刘震东本可凭此手艺养家糊口,在老家安身立业,但他却不甘心吃細木匠这碗饭,一心要闯关东。刘震东闯关东这年,民国初建,满目生机,新思潮也影响到这个19岁的小细木匠。初到东北时,刘震东举目无亲,于是便靠自己的手艺,在桃核上进行微雕,然后到街上去卖,以此谋生。他的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