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蘸彩色入文来

来源 :新高考·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kie2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生活的天地,是一个色彩无比纷繁的世界。高明的写作者,能够将外部世界缤纷美丽的色彩蘸入自己的文章中,使得文章色彩斐然,煞是耐看!
  在郁达夫先生的笔下,江南的冬景充满了色彩:
  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
  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
  郁达夫先生用一支神奇的彩笔,把江南冬景中的灰色、白色、红色、赭色准确地如摄影般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有了很强的视觉冲击,让我们如同亲眼看见了一般。
  绘彩不仅多用于描写风景,也多用于描写人物。鲁迅总不忘给笔下的人物描上色彩: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孔乙己的“青白脸色”真实地显示了他身体营养不良,“青筋”显示了他的瘦弱,“花白胡子”显示了他的衰老。几笔色彩点染,就把这位穷困潦倒的读书人的形象真切地刻画了出来。
  鲁迅写祥林嫂命运的变迁,也是借助色彩来表现的:祥林嫂初次来鲁家,脸色虽然“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但第二次来鲁家时,她“两颊上已消失了血色”。
  生活的折磨,已经使她生命的活力丧失殆尽,人物的悲剧性命运一下子便凸现在我们的面前。
  要写好色彩,首先要既用眼睛又用心灵来观察。眼睛是我们观察外部世界的“神奇的窗口”,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发挥眼睛的功能。有人虽然视力颇佳,但往往不会观察外部世界的色彩之美,他们往往被外部世界的喧嚣遮蔽了眼睛。善于观察的人之所以能够从平凡的景观中看出一般人未能看出的美来,就在于他有一颗能欣赏美的心灵。柳宗元写的系列散文《永州八记》,所记之景皆平凡,但他却能写出每处景观独有的神韵,全在于他是以一颗智者的心灵去拥抱风景的。
  要写好色彩,写文章时就要有很强的空间意识和色彩意识。人是在一定的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中活动的,所以,不能无视空间色彩而枯燥地写人叙事。关注了色彩,我们的文章就会顿时生色。
  要写好色彩,需要有一种诗人的情怀。外部色彩是和心灵的色彩相关的。情、景名为二而实为一体。诗人总是用一颗激荡的心关注生活,所以文章的浓墨重彩能让人读出他们的自我。
  要写好色彩,还要讲究一定的技法。色彩的搭配、色彩的差别、色彩的层次、修辞的运用,视角的把握等等,都离不开一定的技巧。技巧是需要训练的,让我们巧蘸彩色入文来,使我们的文章更为靓丽美艳、光彩照人吧!
其他文献
随着商务部下发第二批中华老字号的目录,全国各地再次掀起了一股关于老字号的谈论热潮。中国“老字号”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完成品牌价值的体现与传承,似乎引起了更多的思考    本次调查,女性受访者占60%,大专及以下学历占28%,本科学历占46%,硕士及博士学历占26%。如图一所示,经常选择老字号的人占46%,其中女性占71%;44%的人表示会偶尔选择老字号,其中女性占45%。  在本次调查中,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