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北区积极探索“三治融合”聚力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

来源 :重庆行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xq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金融活,经济活; 金融稳,经济稳”。[1]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现代经济系统的核心,关系发展和安全,意义重大。当前“逆全球化”浪潮下国际经贸摩擦日趋频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进一步增加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与此同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尚未消化的前期各类风险仍有反弹回潮的可能,国内外不利因素的交织叠加,为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和挑战[2]。党的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三大攻坚战,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
其他文献
风景名胜区拥有宝贵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是地区落实国家文化传承和自然生态保护政策的重要抓手。文章从风景名胜区概念出发,分析重庆市大足石刻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状、现存问题,从规划、设计、建设、宣传和管理方面提出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宏观策略,以期对大足石刻风景区景观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未来发展发挥一定的作用,对国内其他风景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22年,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的特殊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如期胜利举办。本次冬奥会、冬残奥会作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不仅展现了良好的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也为世界各国文明互鉴搭建了国际人文交流大舞台,让世界充分地感受到中国魅力、中国精神与中国气派。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提出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并对其作
<正>高风险机构主要集中在农信机构、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从根本上防范高风险机构产生,在兼并重组、不良处置之外,更重要的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中小银行稳健发展我国金融业经过一段时期的高速发展,产生和积累了一定的金融风险。在全球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冲击影响下,我国部分地区和行业的风险进一步积聚,实体经济风险加快向金融业传导,少数金融机构劣变为高风险机构。虽然近年来高风险机构数量有所下降。
期刊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只有译文与原文在相同语境中的功能上对等,才能确保目标语的语篇真实地表达原作者的态度。译文与原文评价资源数量的差异与译文的质量息息相关。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评价理论为指导,以马克·吐温的小说《百万英镑》及其译本为例,探讨在评价理论下译者的翻译策略。
<正>《我国银行业政府或有债务研究》(人民出版社2021年8月版)是马恩涛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银行业政府或有债务风险及其财政成本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也是其在学术之路上的又一部力作,凝结着作者对我国财政金融风险问题的长期思考和不懈探索。本书不仅对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关系进行了全新阐释,而且对我国银行业政府或有债务规模进行了定量测算,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得益彰,国外模式和中国经
期刊
社区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结构、社会网络的重要环节,因此它直接影响着社会整体的整合与秩序。可以认为,公共性是社区—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应当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激发传统资源,保障更多的社区公共性,以人民整体的、长远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目标,从而建设面向未来的新型社区。中国的乡村治理思路基本属于发展主义范畴,仅仅(或者说主要)强调乡村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乡村公共性的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
期刊
2022年公布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表明,关于银行和金融系统风险控制的研究工作相当重要。本文介绍了三位获奖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展开的重要和原创性工作以及对现代银行监管和金融系统风险控制指引。最后本文结合中国的国情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金融风险管理理论,提出未来需要解决的几个重要的金融和经济问题。
教育监测评估实质上是教育评估和教育监测在新世纪的表现形式和存在状态,它脱胎于教育评估与教育监测,但是,与教育评估和教育监测在组织者、实施对象、角色以及目的与功能等结构要素上又有所不同。教育监测评估如今已成为一项独立的教育政策或教育改革项目而不仅仅是教育质量保障的一种手段。教育监测评估制度是实施教育监测评估时要求该系统相关机构和人员共同遵守的有关规程和行动准则,它包括制度依据、适用对象、实施主体、主
为提高大气污染治理能力,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指出了大气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即对人体、动植物、气候环境的危害。分析了大气污染特点、现状及成因,提出了大气污染治理对策:明确污染气体排放量,治理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科学调整产业结构,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加大力度创新环保技术,做好绿化工作,在充分了解大气污染危害性的基础上为治理大气污染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