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的困境与进路

来源 :成人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ldh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信息技术和老年教育的深度融合,引发了势不可挡的老年数字化学习浪潮。在促进教育城乡公平、扩大老年教育供给的同时,老年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逐渐暴露出“平台融通无效、课程建设同质化、应用推广不足”等弊端。在正视数字化时代老龄群体的学习和生存能力的基础上,强化信息技术的人文关怀,构建“线下+线上”智慧化的老年学习教育场景,培育“档案+资质+信用”老年学分应用市场,逐步完善老年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进而实现老年教育的精准化服务。
其他文献
将学习分析应用于在线教育领域主要是借助于该技术对教与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为在线教学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有效指导.Rebecca Ferguson等人于2019年使用德尔菲
运用SSCI数据库中2010—2019年间1121篇社区教育研究文献为数据来源,借助Bibexcel软件和Pajek软件绘制国际社区教育研究知识图谱.研究发现,近十年国际社区教育研究的发文量呈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创新社区治理是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目标的重要抓手,推动社区教育发展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社区治理与社区教育都是在以基层社区为载体的基础上展开的,二者的协同发展将在国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和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社区工作实践中,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和社区工作属性的高度一致为二者协同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在社区创建过程中,社区治理的目标要求和社区教育的功能作用为二者协同发展提出了现实需要;在社区建设目标中,社区治理“四化”水平的实现和社区教育服务
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影、电视等已成为人们放松压力、愉悦心情的主要方式,影视传媒行业飞速发展,从业者们不断追求新技术应用于影视传媒中,以提高服务,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些新技术中包括新媒体技术。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影视传媒的发展带来技术优势,增加了影视传媒的传播速度,本文通过了解新媒体技术的含义,新媒体技术的使用特点以及新媒体技术和影视传媒的关系,分析新媒体技术如何在影视传
马工程教材的陆续出版和投入使用,使广大师生对其关注度逐渐升高,也反馈了不少意见建议.事实上,马工程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确实遇到不少困难,而这些困难是基于教材的定位、特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在线教育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得以不断普及与深化。2020年的疫情也迫使各类院校将线下课程改为线上,成人高校开放教育的特质更使线上教学的开展成为必然。但如何开展在线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一直是线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课程线上教学进行科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探究,提出教学设计思路,再通过备资源、备活动、备平台,加强在线教学互动,提升线上教学的有效性。
从美国老年教育政策文本的政策目标、政策主体、政策措施与政策程序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其对老年教育进行计划、指导、协调和控制的重要过程,明晰其老年教育价值理念与行动指导意义。当前,我国应借鉴美国老年教育政策经验,积极推动老年教育专门法律落地,建立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体系,推动老年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布局,提升老年教育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构建老年学习权益保障机制。
在慕课风靡全球之际,由于慕课的价值被急遽看涨而出现不少令人费解的迷思概念。在学校情境中常见的慕课迷思概念有:品牌学校是教学质量的代名词;慕课代表着最为先进的教学设计;慕课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成果认证;慕课将加速现代大学教育的消亡;慕课引领和实现教育公平等。导致这些迷思概念出现的三大原因是:对世界高水平大学学习体验的狂热膜拜;对新兴慕课技术赋能教育的作用估价过高;对慕课分类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应用不够专注。为了消除慕课迷思概念,正确把握慕课的核心价值,对慕课未来发展提出若干建议,有助于促进慕课教学研究与实践创新。
农业学习是推动乡村振兴、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路径。美国是现代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农业学习与农业发展之间具有良好的互动机制,值得我国借鉴参考。美国农业学习以教育、科研和推广“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为基础,着重为青年、农民、女性和军人四个群体提供学习机会,学习组织形式包括团体式、班级式和个体式,保障机制主要涉及政策和资金。当前,我国应联合涉农机构成立学习合作社,推动特色农业发展;扶持退役军人返乡从农,助力乡村振兴;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创新“互联网+”农业学习模式。
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的组成部分,但接受继续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部分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继续义务化表现为法规将其设定为从业人员应当履行的义务,规定履行方式及不履行的后果。从规范审查的角度来看,在宪法层面公民的受教育义务不包括受继续教育的义务,在法律层面继续教育义务化缺乏依据,在部门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层面受继续教育的义务层层加码,违反了法律保留原则。从合理审查的角度来看,知识更新促进经济发展作为继续教育义务化立法目的正当性不足。继续教育义务化的方式虽有助于行政目的达成但适当性较弱,并且非最小侵害手段,损益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