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在学校综合教育改革的大形势下,数学的分层次教学以年段为整体运作模式,按照学生的不同能力分层次组织教学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建立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走上了良性运转的轨道.
一、“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这就要必须探究“分层次教学”.才能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措施
1.学生数学能力目标分层次
每一个班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都有上、中、下之分,在高一上半学期考试后,以学生数学能力为目标,以年段为整体分成A、B层次,到高二年级,再分成A、B、C层次,施行相对小班教学.编数学教学班的原则是:(1)尊重学生选择的层次意向;(2)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评价;(3)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
2.教学目标分层次
学生按照A、B、C层次组成教学班后,教师按照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是依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结业总目标和教材的具体内容,对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的基础训练和能力培养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了解、理解、掌握、应用”不同层次提出明确要求和严格规定,主要原则:
(1)力所能及原则
(2)可发展性原则
A层次的教学目标:在理解、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教学进度,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要求,注意拓宽知识面,注重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思维能力的训练,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灵活应用.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学会学习能力.
B层次的教学目标:按现行教学大纲,执行部颁必修的要求.理解、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应用,逐步培养独立学习能力,逐步学会学习.
C层次的教学目标:按现行教学大纲,执行部颁必修课的要求的要求,慢进度、多反复、常反馈,夯实基础,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3.教学方法分层次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使他们在原有的水平基础上都有相应的提高.
A层次的教法特点:以创造性学习为主,采用开放式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点拨、指导,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引导,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运用探索、归纳的方法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B层次的教法特点: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点拨、指导,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采用多讲解、多交流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从“学会”逐步向“会学”过渡.
C层次的教法特点:加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教学,低起点、慢进度、常反馈、多成功,逐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逐步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4.作业布置分层次
A层次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超前自学,完成书本的习题,每一节课后布置一些思考题,加强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通过对数学问题的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B层次的学生在完成课本的习题后,布置一些课后的阅读材料,适度灌输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使他们在一定的数学理论指导下,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层次的学生以能够独立完成课本的习题为前提,逐步掌握、理解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通过反复训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评价分层次
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同,相应的评价手段也应当不同.半期考、期考的试卷分成A、B卷,体现各层次共同的基础知识能力试题占60%,40%试题为题型相同、题目数相同、内容相同,但能力水平要求不同,评价的分数值也不同.把学习评价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自理、自立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判断、决策的能力.
四、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果
经过一年多的必修课分层次、选修、活动课的数学教学改革,我们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1.学生的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2.分层次教学,使A层次的学生面临危机感,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B、C层次的学生有了明确的切合实际的目标,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3.在教学班中增强了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
4.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消失,但是各个层次的差距缩短了.
5.各个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原有的层次基础上得到了不同水平的发展.
(责任编辑 黄桂坚)
一、“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这就要必须探究“分层次教学”.才能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措施
1.学生数学能力目标分层次
每一个班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都有上、中、下之分,在高一上半学期考试后,以学生数学能力为目标,以年段为整体分成A、B层次,到高二年级,再分成A、B、C层次,施行相对小班教学.编数学教学班的原则是:(1)尊重学生选择的层次意向;(2)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评价;(3)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
2.教学目标分层次
学生按照A、B、C层次组成教学班后,教师按照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是依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结业总目标和教材的具体内容,对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的基础训练和能力培养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了解、理解、掌握、应用”不同层次提出明确要求和严格规定,主要原则:
(1)力所能及原则
(2)可发展性原则
A层次的教学目标:在理解、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教学进度,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要求,注意拓宽知识面,注重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思维能力的训练,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灵活应用.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学会学习能力.
B层次的教学目标:按现行教学大纲,执行部颁必修的要求.理解、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应用,逐步培养独立学习能力,逐步学会学习.
C层次的教学目标:按现行教学大纲,执行部颁必修课的要求的要求,慢进度、多反复、常反馈,夯实基础,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3.教学方法分层次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使他们在原有的水平基础上都有相应的提高.
A层次的教法特点:以创造性学习为主,采用开放式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点拨、指导,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引导,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运用探索、归纳的方法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B层次的教法特点: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点拨、指导,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采用多讲解、多交流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从“学会”逐步向“会学”过渡.
C层次的教法特点:加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教学,低起点、慢进度、常反馈、多成功,逐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逐步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4.作业布置分层次
A层次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超前自学,完成书本的习题,每一节课后布置一些思考题,加强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通过对数学问题的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B层次的学生在完成课本的习题后,布置一些课后的阅读材料,适度灌输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使他们在一定的数学理论指导下,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层次的学生以能够独立完成课本的习题为前提,逐步掌握、理解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通过反复训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评价分层次
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同,相应的评价手段也应当不同.半期考、期考的试卷分成A、B卷,体现各层次共同的基础知识能力试题占60%,40%试题为题型相同、题目数相同、内容相同,但能力水平要求不同,评价的分数值也不同.把学习评价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自理、自立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判断、决策的能力.
四、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果
经过一年多的必修课分层次、选修、活动课的数学教学改革,我们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1.学生的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2.分层次教学,使A层次的学生面临危机感,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B、C层次的学生有了明确的切合实际的目标,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3.在教学班中增强了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
4.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消失,但是各个层次的差距缩短了.
5.各个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原有的层次基础上得到了不同水平的发展.
(责任编辑 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