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微观机理探析——以旅游性价比为中心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以旅游经济质量的提升为基础,其微观机理亟需探索.基于旅游供需两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借鉴奥地利学派的价格形成理论,从旅游者利益最大化视角出发,建构了旅游性价比分析的拓展框架和四种典型类型,并利用收入弹性、价格弹性、交叉弹性等工具,对旅游性价比展开动态分析.结合2013-2019年国民收入按五等份分组的平均可支配收入等统计资料,把国民旅游市场分为价格导向型、偏价格导向型、中间型、偏品质导向型和品质导向型五类,并判断这五类市场的规模占比接近正态分布,由此认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将表现为产品品质竞争和价格竞争的并存并重.依据帕累托最优原则,进一步分析了提高游客让渡价值的途径,指出发展数字旅游、防止市场垄断和增强公共服务,是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促进旅游性价比提升的主要手段.
其他文献
为探究浒苔暴发对海水碳酸盐体系的影响,于2018年7月8-26日在青岛浒苔绿潮暴发末期现场采集近海新鲜浒苔,设置不同营养盐(按N∶P为16∶1分别添加硝氮10.00,25.00和50.00μmol/L)投料的围隔,进行了为期19 d的岸基围隔实验,以讨论在浒苔的生长及衰亡过程中,营养盐对浒苔生物量及海水无机碳酸盐体系各参数的影响.实验表明,营养盐会影响浒苔生长及碳酸盐体系.pH在培养周期内先增后减,最高值达到9.29,出现在营养盐添加量最大的组别,相较初始值增加了1.13个pH单位;溶解无机碳(DIC)呈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一种高度洄游的远洋鱼类,是金枪鱼渔业的主捕种类之一.探明长鳍金枪鱼的栖息水层是提高其捕捞效率的重要前提.根据2018年9-12月我国金枪鱼观察员在北太平洋公海收集的长鳍金枪鱼渔业调查数据和海洋环境数据,并使用单因素栖息地指数分析了长鳍金枪鱼的垂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 发现:垂直分布结构研究表明,长鳍金枪鱼最适水层为74.2~113.7m.单因素栖息地指数分析表明,北太平洋海域长鳍金枪鱼最适海水表面温度(SST)为20℃;垂直方向上,最适水温、盐度、叶绿
学位
当前全国正在开展自然保护地体制改革,整合优化的相关研究集中于陆域自然保护地,海域尤其是海岛自然保护地的研究十分稀缺.山东长岛拥有多达7种自然保护地类型,以其作为研究区具有全国的代表性,以及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示范意义,但也存在定位不准、保护空缺、交叉重叠、管理机构参差不齐,保护力度不足、人类活动干扰频繁、管护压力大等诸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长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技术方案应包括四个主要维度:(1)明确定位,科学划定范围;(2)整合优化,设立国家公园;(3)统筹管理,提升管护能力;(4)化解矛盾,保障海岛
养殖水体中的无机氮营养盐与养殖生物的健康生长息息相关,目前存在多种无机氮盐检测方法,准确定量不同盐度养殖水水质状况的方法缺失.本实验采用不同氨氮(TAN)检测方法(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改良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靛酚蓝分光光度法)、亚硝酸盐氮(NO2-N)检测方法(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硝酸盐氮(NO3-N)检测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锌-镉还原法)分别对不同盐度水体中TAN、NO2-N、NO3-N含量进行检测,从而筛选出适合不同盐度养殖水体的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盐度显著影响TAN和
学位
于2016年9月和11月在胶州湾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应用改进后的SEDEX法对沉积物中的弱吸附态、铁结合态、钙结合态、碎屑态、惰性有机态以及增加了活性有机态共6种形态的磷进行了分步提取和测定,研究了它们的含量和分布特征,以进一步加深对近岸海域磷循环和生物可利用性的认识.结果 表明,无机磷是胶州湾沉积物中磷的主要形态,有机磷仅占较小比率.其中碎屑态磷含量最高,活性有机态磷含量最低.湾东部及东北部表层沉积物中弱吸附态磷、铁结合态磷以及钙结合磷含量较高,推测为受陆岸输入的影响;其它形态的磷含量较均衡,无明显的分
为了抑制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01年开始就取缔非法、无管制和未报告的捕捞活动的渔业补贴进行讨论,世界贸易组织在近期也承诺将会于2021年提前完成渔业补贴谈判.北部湾地区作为我国海洋渔业重点地区,超过100万的海洋渔业人口需要渔业补贴应对渔业市场价格冲击、国际渔业竞争等问题,对渔业补贴政策研究而言具有典型代表性.若贸然取消或限制渔业补贴则必然会对北部湾地区乃至我国渔业民生、渔业产业发展国际渔业贸易造成极大冲击.基于此,我国更需要在研判渔业补贴谈判的基础上推动新《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
以不同生长时期(发芽期、缓慢生长期、快速生长期、成熟期、衰败期)的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为实验材料,通过测定其在不同温度(10~30℃)下的鲜重和长度的相对生长率(反映生长速度)、鲜重/长度比(反映生长策略)、叶绿素含量(反映生长状态)、表观光合速率(反映光合作用的强弱)和呼吸速率等指标,以揭示不同生长时期的鼠尾藻对不同温度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结果 表明,不同生长时期的鼠尾藻对温度响应的生长策略不同.温度15℃下鼠尾藻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呼吸速率最低,从而促进鼠尾藻幼体萌发;缓慢
以有效积温(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作为自变量,研究有效积温对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体长、湿重以及干重的影响,并建立数值模型.结果 显示:海带的生长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呈现出先增长后衰退,而后趋于稳定的特性.海带的生长首先表现出体长增长,然后叶片开始增厚,湿重快速增加,最后干物质量累积趋于稳定.有效积温与海带体长、湿重以及干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通过探究有效积温与海带生长关系,分别采用三次函数和Logistic方程进行数值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