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结真拉:以纪念的名义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bb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最初的计划是从桑龙西山谷接近央莫龙山峰并从东侧攀登。但进入桑
  龙西山谷后,恶劣的天气挡住了我们的脚步,此时我们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取
  消行程返回成都择日再战j第二个选择是从冲坝山谷进入攀登,但是那样我们只能到达央莫龙南面。
  央莫龙南壁难度非常大,并且可能没有一条可行的路线登顶。最终我们选择第二方案——在冲坝山谷徒步两天后,我们
  到达亚莫根错湖边设立了大本营。从这里开始攀登将由两部分组成:从央莫龙峰南壁尝试登顶未果,继而转登党结真拉峰。
  
  尝试央莫龙南壁
  
  10月21日,阿苏,Tim Boelter和曾山爬过冰碛,越过很多陡峭的松岩石,到达海拔5200米的一个陡峭山脊。这里俯瞰着央莫龙山的南面,他们在这里观察到一条有可能但却不保险的路线。第二天早上,我们分类打包了所有人的装备,并请了一个当地的藏民帮我们看守大本营。然后,我们徒步大概四个小时,在海拔5065米的冰碛石上搭起帐篷,并将ABC设在了这里。该营地位于央莫龙南面正下方一个冰川的边缘。
  从帐篷往外看到的景色令人印象深刻。一座高达600-700米,由冰,雪,岩融成一体的山墙耸然矗立在我们和顶峰之间,还有一条巨大的悬冰川在整个山脉中间延伸。计划的攀登路线在这座山墙左侧:从一个大概200米高,六七十度的岩石陡坡向上,陡坡连向悬冰川,这条线路还包括了50米长的攀冰路线;然后在患冰川上方的冰雪坡上向右横切,路线往前延伸至一个大概200米高、40—60度的冰坡,之后就能到达顶峰。从营地看,顶峰好像一个巨大的屋檐悬挂在我们选择的路线之上。
  从ABC出发,我们走了大概半个小时才到达既定路线的起点。10月23日早上,康华,阿苏,曾山和11m开始按计划行进。他们观察到山体一侧有明显的坍塌痕迹,山脚下全是碎石。曾山一直走在最前面,突然间,一块岩石从他头顶50米高处落下,随即砸成无数碎片并发出巨大的声响。曾山迅速躲在一个悬挂的漂砾下才躲过一劫。
  不到20分钟,又一块比拳头大两倍的石头滑下来落在既定路线上。此时,太阳开始直射到山南面的上方,队员头顶上400米高的山崖部分已经开始变得不稳固,情况非常危险。带着失望的情绪,队员们开始下撤,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条路线并不安全,强行突破是不可行的。而且,如果大伙儿选择在夜间继续攀登的话,即使夜晚的低温保证一切都冻实了,但由于该路线大部分都是暴露在极高悬崖下,队员将面临寸步难行的困境并且很有可能死路一条。为了安全,我们放弃了这条线路。
  回到线路起点的冰川后,曾山迅速选择另外一条路线——在那座山墙中间的一条裂缝。白天早些时候我们已经注意到这条线,但是当时没有仔细考虑,因为冰层看起来很薄。曾山和康华当时还开玩笑说如果这条线全被冰覆盖的话攀登起来将会很有趣,但是没想到,现在这条裂缝居然会成为我们登顶央莫龙最后的一丝希望。
  这是我们从南壁攀登的惟一可能,但即使是这条路线也给我们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曾山和阿苏使用绳子从那条裂缝中延伸出来的一个45度雪椎的顶点开始向上攀登,曾山几乎是从一块垂直向上混杂着岩石和冰层的地方往上,之后是一条很长的30度的斜坡通道,然后曾山到达了一个中空的冰层,冰层下面甚至还有水流。此时,天色渐晚,曾山和阿苏只得绕绳下降,在天黑后回到了ABC.
  第二天一早,我们仔细讨论如何攀爬路线,最后决定向上移动营地前先登高观察,曾山,阿苏,Tim,康华沿着固定绳索爬上去。第一个绳距中,曾山站在一个冰台阶上,他整个身体重量都放在冰台阶上面。一大块冰突然掉下来狠狠砸在Tim手上,他带着肿胀流血,有可能骨折的手仍然顽强地顺着绳子爬了上来。当我们挂在仅仅由一个冰锥和两只岩钉做成的保护站上,还没来得及喘气,又飞下来一块小石头,从离Tim的脸不到一米的地方划过。几分钟后,头顶又掉下来一大片冰块。我们上面是垂直而又支离破碎的冰壁。但我们都不想轻易放弃,曾山又领攀了一段破碎的蘑菇状冰雪线路,但他放置冰锥的地方都是松动和破碎的,冰况非常差,冰层非常薄而又融化得很快,两边岩石也非常破碎,根本无法保护。曾山最终退了下来,康华又继续上去尝试,但是最后也退了回来。在我们上方至少有垂直150米的距离未知,也可能比我们已经遇到的情况更糟糕。
  在对余下的路线状况一无所知,以及没有足够保护条件的情况下继续攀登,不但会面临极端危险,而且很可能会失败。在这种境况下,我们无奈接受了现实:攀登央莫龙已经不可能了。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并且也冒了一点风险,我们已经攀登到海拔5400米,最后只能下撤。
  
  登顶党结真拉
  
  虽然不能从南面登顶央莫龙,但这并不意味着此次攀登已经结束。第二天早上也就是10月25日,曾山,阿苏。Tim徒步走到连接党结真拉和央莫龙的中峰(海拔6033米)下那条大冰川上。我们从冰川中间往上爬,发现全是裂缝。所有的裂缝都很明显,所以他们没有结组,只能迂回越过一个又一个裂缝。这样的路况耗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大家终于走出迷宫一样的裂缝区,在没有使用绳索的情况下爬过一百多米高的70度冰坡,到达介于党结真拉和中央峰之间的海拔5554米的缓台阶。赶在太阳落山前终于支起一个帐篷。我们相信,2002年春天那支日本首登团队支起帐篷的地方比我们矮了100米,他们在海拔5335米的地方。
  第二天早上8:30,队员们开始出发冲顶。大家用了两条60米长的绳子拴在一起,曾山走在最前面,他回头看了一下,在他身后大概60米是Tim,Tim 60米之后紧接着是阿苏。到达山脚下,曾山询问阿苏想爬哪条路线,阿苏指着东边的一条路。于是他们开始沿着党结真拉西南开始攀登,他们直接向上登上一个大概150到200米高,坡度70度的冰壁。然后到达东南山脊,此时曾山越来越接近顶峰。这座山最陡的地方大概有80度左右,队员们用行进保护的方法继续攀登。行进保护使得所有成员行动持续一致。它的效率很高但是却要求所有成员针对既定的路线拥有相似的攀爬能力,在一个成员滑到或跌落时,整个团队也有受伤的潜在风险。接近顶峰时,曾山停下来做好保护,等着Tim和阿苏上来。下午一点,三名队员成功登顶党结真拉。顶峰上阳光普照,但风很大所以很冷。央莫龙壮观的顶峰比想像中更具挑战性。队员们还能看见地平线边的珠峰以及南迦巴瓦峰的西面。这是继2002年日本登山队首登和2007年英国登山队次登之后,第三支成功登顶的队伍。队员苏荣钦则成为登顶此山的第一位中国人!本次KAILAS刃脊登山队攀登路线为南坡直上转东北山脊登顶,然后从南壁直下返回。根据资料,英国登山队是从北坡开始攀登,与KAILAS刃脊登山队的路线完全不一致,故可以首先确认与英国登山队的登顶路线不同。
  比较麻烦的是与首登的日本登山队的比较。从日本登山队的登顶报告中,我们感觉他们的攀登方向和此次KAILAS刃脊登山队的攀登方向是一致的。因此,需对具体选择的登顶路线进行再分析。根据他们的报告,日本队的攀登路线是沿KAILAS刃脊登山队南坡直上红线的右侧向上行进到中间垭口,然后在山的北坡横切了一段,最后攀爬一段500米高的陡峭冰面登顶。这与KAILAS刃脊登山队的路线是不相同的。
  下撤过程中,队员们使用绳子进行了560米下降。到达帐篷时已接近下午4点。他们迅速收好帐篷,结组从冰墙上下滑,接着从这座冰川的西边往下走,不幸的是,他们没能在天黑前从这座冰川上下来,这座冰川的下面部分满是裂缝和冰洞。由于融化不均衡,冰层上布满了很多微小的石笋状的东西不断绕住绳子。因此在黑暗中,他们花了接近四个小时才艰难找到从这短短的冰川底部下山的道路。曾山发现了一些过去登山者们留下的旧路绳和冰锥。半夜,三名队员筋疲力尽地回到了大本营。
  次日早上,我们步行到坐落在亚莫根错边刘喜男的纪念碑。刘喜男在2007年攀登党结真拉峰时逝世,每个人都在心里向这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刘喜男是中国最有天赋的登山者之一,他拥有一颗对登山真诚而纯洁的心。我们为他竖起了祈祷的大旗,点燃了香火,在以他名字命名的玛尼堆前添加一块石头。
其他文献
本奖项通过评选出年度最有意义并最具创造力的户外类影视作品,旨在推广户外影像拍摄的意识与理念,推动户外影像的发展。    《冠军的足迹》  作者:李嘉  拍摄主题:攀岩冠军刘常忠  提名理由  这是一部关于曾获全国攀岩冠军刘常忠的系列纪录片《勃隆克抱石》是其中的一集。影片通过记录刘常忠在各地攀岩的轨迹,向人们展现了中国攀岩者对于攀岩的执着与热爱 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思考与追求,并通过全国攀岩冠军刘常忠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震感。截至发稿时,据民政部统计的四川汶川县地震已造成三万余人死亡。伤者不计其数倒塌房屋五十余万问。汶川、映秀、北川、青川、绵竹、漩口等地灾情尤为严重,随着灾情的进一步明朗,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数字还会逐渐增加。  汶川大地震和随之而来的上千次余震,给灾区同胞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和痛苦,灾害突如其来,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中国人
在中国内地,前些年会不会开车都要写进工作技能一项,列为有价值的科目。现在北京老城区内外车满为患,到处拥堵,似乎至今不会开车而只坐专车的人才是王牌。现在对于很会玩的人来说,出国背包或者爬雪山已经不是很新奇,而私人飞机和私人飞行也逐渐不那么“高不可攀”,越来越走进国内户外人的日常生活了。  国内会开飞机的无非是五种人:空军飞行员(体格相当棒,身体能承受八到九倍的地球重力,不但能开飞机还能在空中打仗),
挪威,一个让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家,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西侧,风光旖旎,带有强烈的地域特色,欣赏由百万年冰川地形变动而形成的峡湾景色、去滑雪胜地霍尔门考山滑雪,在北部城市看午夜的太阳以及美丽的北极光,这些北欧风情,每年都吸引着世界各地大批的游客。这个已连续六年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宜居住的国家,绝对是你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曼哥夫户外品牌于2010年9月来到这个美丽的国度,在这个注重生态环保的国家,曼哥
2007年10月21日,Valeri Babaov 和Sergey Kofanov完成了一次纯粹的阿尔卑斯的风格的攀登,首登贾奴西侧柱状山体路线,全长3000米的路线难度达VI/W14 /80。冰壁/M5,结合了高海拔、冰岩混合及轻装快速等多重元素的漂亮攀登。我们试图通过访问不仅能更多了解那面高大的岩壁,还有伟大的俄罗斯登山者Babanov的内心世界以及他攀登的动力源泉。    《户外探险》:首先
阅读上海弄堂    从张爱玲苏青到程乃姗王安忆,上海籍的作家总爱把笔端对准上海的弄堂,她们觉得这里是大上海一个抹不掉的底色。弄堂是上海的特产,是专属于上海人的。如果你是位想洞察上海最深层底蕴的行者,那么请你走进它。  《上海,叩响石库门》的摄影作品出自摄影师马良之手。谈到“邮差”系列的创作过程他说:“春节吃饭时候,托在邮局工作的亲戚在上海邮政博物馆借了老式的邮差服装 由于很贵重,于是按照它的样子
风雪天气你的冲锋衣够保暖吗?    在户外服装领域,防水、防风、透气这三项功能已经成为一件功能性外套的基本要求。市面上常见的产品大多也只具有这几项功能而已,但是在极限的寒冷条件下,一件卓越的功能性服装还应具备保暖的功能,传统的功能性服装为满足透气度的需要,不得不抛弃了保暖这一重要功能,而以不断创新而闻名的德国薄膜制造商——新保适(sympatex)又推出了一项最新技术一REFLEXION,率先提出
我几乎是变态地迷恋着夏天的桑拿天,我喜欢奔跑、骑行在这样的天气里,只有汗水淋漓才让我觉得夏天才像个夏天。    《跑步者的世界》RuNNER’S World    夏日,灿烂的阳光,速度是七十迈,心是自由自在。你想一次比一次跑得更快吗?《挑战上半场》讲述38岁的全职家庭主妇Deborah、45岁的医生Hoboken、38岁的学校教师Kate,这三位程度不同,目标也不一样的跑步爱好者,是如何在Run
郁达夫曾经在尚贤坊邂逅王映霞,惊为天人,近代史上一段浪漫爱情故事在这里展开。里弄有很多故事,但世人传诵的也只是他们愿意记得的那部分。如今,新上海的拥有者们正在为一个个古老的石库门书写着新的故事,他们活跃于坊间的小小场地。踏着自行车、蹬着轮滑鞋、手持马球杆以及运用一切‘上海”化了的运动工具。我们身后的弄堂,等待着新的邂逅。    巴黎街头,一群年轻人从brooklyn店走出,他们入时的打扮中有个共同
六月的舞蹈 胡悦薏    民族:藏族  节日旅行日期:农历六月十六至二十五  节日旅行看点:六月会的藏族舞蹈    民族节日  藏族的雪顿节、赛马节已经声名远播,而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镇和附近村庄每年夏天所举行的热贡六月会(热贡是藏语中对黄南州一带的总称),当地藏族称为“竹巴勒仁”的活动,对世人来说,似乎还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六月会在每年农历六月十六到二十五举行,这时正是高原地区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