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初中以后,学生的心理特点有了较大的变化,在认知、个性、社会性等方面与初中学生相比有了较大的发展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更适合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开放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制定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特点,在课程内容和学习要求上有了不同于初中阶段的安排。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课程改革提倡的一些教学方法如何在初中地理新课程中有效地运用,仍需要我们共同研究。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它强调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与被动学习相对。”
改变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不少教师对自主学习进行了多种的实验和尝试,积累了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自主学习强调人人参与、学生质疑,适合于小教学班,大教学班很难做到,要做到就要延长时间,而教学时间远远不足。
2、自主学习,强调自主,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教师操作困难,学生、家长有意见。
3、自主学习的自主性,开放性、多选择性,对教师的要求很高,目前的教材又是新的,教师既要学习新教材、备课、改作业,还有很多别的任务,教师负担过重,难以承受。
4、自主学习强调学生自学、多方获得信息,费力费时多,学生负担加重。
5、自主学习要求比较充足的教学设备和课外教育资源,在目前情况下,这些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自主学习是初中地理教学主要的方式之一。自主学习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思想,让学生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得到很好的发挥,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起源于理科教学的改革,后来才扩展到社会学科。因学科性质的不同,探究学习的目标、特点和具体形式也会有所变化。初中地理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学科,探究学习在不同内容的学习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我们在讨论初中地理探究学习的设计时,应注意研究探究学习的特点,进而理解探究学习的实质,以免在教学中形成僵化的、机械的探究模式。
探究学习的第一个特点,是儿童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知识。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传统教学往往离开了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仅仅热衷于背诵现成的结论性知识。
探究学习的第二个特点,是旨在培养儿童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在研究自然现象时,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赤手空拳面对“自然”,“自然”是不会为你开启神秘之门的。要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和现象,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就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的第三个特点,是旨在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之基础的科学概念。探究学习最初起源于理科教学的改革,所以科学概念的形成就成为探究学习的重要特点之一。
因此可以说,探究学习是这样一种过程:在研究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儿童的主动参与,发展探究能力,获得理解客观世界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以此为武器,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开放式学习
开放式地理教学是对传统地理教学的批判和挑战。与传统地理教学相比,开放式教学的优点和优势突出表现在:
1、教学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传统教学的教学目标受“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教材观的影响,是以知识为本的,强调知识的传授,注重对知识的继承、传授和掌握。中学地理教学一向使学生知道“在哪里”、“有什么”、“什么时间”、“怎么样”、“为什么”等作为教学目标,“知道”、“了解”、“熟悉”、“理解”等是常用的教学目标行为动词,其目标指向是“结果”,简言之即教学以“授人以鱼”为目标。
2、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其特点是教师讲授、板书,学生“听”、“读”、“记”,学生围绕教师的教案、讲义转,一个教师直面一个班的学生,一样的教学内容、一样的教学方法、一样的教学进度、一样的考试评价,教师的授课是无法照顾到不同接受能力学生的不同需要的,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都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容易引导学生按照统一的模式去思考,压抑个人创见和个性,是难以开发个人潜力、张扬学生个性的。可见,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实际上演变成为主体地位。
开放式教学是以“以学生为中心”的,由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全面开放以及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讯技术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其角色定位为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帮助者、协助者、促进者、开发者。教师的作用不在于系统地传授知识,其职责是“启发”与“指导”。
(四)初中地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人们一般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接受式学习,一种是发现学习。两者的区别在于知识到达学生的途径,前者是学生被直接告知结论,后者是学生自己发现结论。两种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这是人们共识的。课程改革强调发现、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不是因为接受学习一无是处,而是因为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学习,忽略应有的发现、探究等学习方式,使得教学存在死记硬背、过分机械训练等弊病。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多样化,传统教学中有价值的方式与新课程提倡的方式应该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是和课程其他方面的多样化联系在一起的,例如,学习目标的多样化、学习内容的多样化、学习时间的多样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等。系统地考虑教学设计,会使教学达到最优。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法,究竟哪种教学方法好,哪种方法适合一切学校和一切学生,我想这样的方法是不存在的,我们只有按着上述原则,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積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去,我们就一定能跟上改革的步伐,一定能找到更适合我们自己学生的、更能出好成绩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完全摒弃,新的教学方式我们要吸收。传统教学有传统教学的优势,新的教学方式也有它的不足。我们要新旧结合,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从事初中地理教学。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它强调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与被动学习相对。”
改变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不少教师对自主学习进行了多种的实验和尝试,积累了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自主学习强调人人参与、学生质疑,适合于小教学班,大教学班很难做到,要做到就要延长时间,而教学时间远远不足。
2、自主学习,强调自主,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教师操作困难,学生、家长有意见。
3、自主学习的自主性,开放性、多选择性,对教师的要求很高,目前的教材又是新的,教师既要学习新教材、备课、改作业,还有很多别的任务,教师负担过重,难以承受。
4、自主学习强调学生自学、多方获得信息,费力费时多,学生负担加重。
5、自主学习要求比较充足的教学设备和课外教育资源,在目前情况下,这些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自主学习是初中地理教学主要的方式之一。自主学习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思想,让学生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得到很好的发挥,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起源于理科教学的改革,后来才扩展到社会学科。因学科性质的不同,探究学习的目标、特点和具体形式也会有所变化。初中地理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学科,探究学习在不同内容的学习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我们在讨论初中地理探究学习的设计时,应注意研究探究学习的特点,进而理解探究学习的实质,以免在教学中形成僵化的、机械的探究模式。
探究学习的第一个特点,是儿童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知识。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传统教学往往离开了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仅仅热衷于背诵现成的结论性知识。
探究学习的第二个特点,是旨在培养儿童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在研究自然现象时,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赤手空拳面对“自然”,“自然”是不会为你开启神秘之门的。要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和现象,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就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的第三个特点,是旨在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之基础的科学概念。探究学习最初起源于理科教学的改革,所以科学概念的形成就成为探究学习的重要特点之一。
因此可以说,探究学习是这样一种过程:在研究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儿童的主动参与,发展探究能力,获得理解客观世界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以此为武器,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开放式学习
开放式地理教学是对传统地理教学的批判和挑战。与传统地理教学相比,开放式教学的优点和优势突出表现在:
1、教学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传统教学的教学目标受“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教材观的影响,是以知识为本的,强调知识的传授,注重对知识的继承、传授和掌握。中学地理教学一向使学生知道“在哪里”、“有什么”、“什么时间”、“怎么样”、“为什么”等作为教学目标,“知道”、“了解”、“熟悉”、“理解”等是常用的教学目标行为动词,其目标指向是“结果”,简言之即教学以“授人以鱼”为目标。
2、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其特点是教师讲授、板书,学生“听”、“读”、“记”,学生围绕教师的教案、讲义转,一个教师直面一个班的学生,一样的教学内容、一样的教学方法、一样的教学进度、一样的考试评价,教师的授课是无法照顾到不同接受能力学生的不同需要的,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都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容易引导学生按照统一的模式去思考,压抑个人创见和个性,是难以开发个人潜力、张扬学生个性的。可见,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实际上演变成为主体地位。
开放式教学是以“以学生为中心”的,由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全面开放以及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讯技术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其角色定位为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帮助者、协助者、促进者、开发者。教师的作用不在于系统地传授知识,其职责是“启发”与“指导”。
(四)初中地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人们一般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接受式学习,一种是发现学习。两者的区别在于知识到达学生的途径,前者是学生被直接告知结论,后者是学生自己发现结论。两种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这是人们共识的。课程改革强调发现、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不是因为接受学习一无是处,而是因为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学习,忽略应有的发现、探究等学习方式,使得教学存在死记硬背、过分机械训练等弊病。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多样化,传统教学中有价值的方式与新课程提倡的方式应该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是和课程其他方面的多样化联系在一起的,例如,学习目标的多样化、学习内容的多样化、学习时间的多样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等。系统地考虑教学设计,会使教学达到最优。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法,究竟哪种教学方法好,哪种方法适合一切学校和一切学生,我想这样的方法是不存在的,我们只有按着上述原则,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積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去,我们就一定能跟上改革的步伐,一定能找到更适合我们自己学生的、更能出好成绩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完全摒弃,新的教学方式我们要吸收。传统教学有传统教学的优势,新的教学方式也有它的不足。我们要新旧结合,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从事初中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