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世界上最大的巫术市场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ifeng11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巫术,是企图借助超自然力量对人或事物施加影响的方术。在一些非洲国家,许多人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嫁娶,从经商管理到政治改革,甚至是参与战争,都离不开巫术,离不开巫师。他们相信巫师可以通过祭品和符咒来举行仪式,请求神明为他们指明方向。在举行这类仪式时,巫师需要借助一些关联物、祭品来达成目的,就像普通人逛超市买菜一样,巫师也需要定期采购祭品和工具。说到这里,则不得不提到巫师界里的“购物天堂”——阿科德塞瓦市场。
  位于西非国家多哥首都洛美的阿科德塞瓦市场(The Akodessewa Fetish Market),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巫术市场,来自世界各地的巫师常常聚集在此,挑选自己需要的工具和祭品,同时也有很多普通人按照巫师的要求前来购物。这里的商品千奇百怪、神秘诡异,其背后隐藏的神秘力量让人捉摸不透,谁也不确定在此随意买走一个纪念品会给自己带来好运还是灾祸……

世界最大巫术市场遍地尸体残骸、神秘魔药


  “嘿!你踢足球吗?想赢的话,买这个小玩意儿就行!”阿科德塞瓦里的一位商贩对路过的游客搭话,不明所以的游客听到这话,立马转头向导游投去疑惑的目光,结果等来的只有一句冷冰冰的话:“解释原因得另加钱。”

  这个需要“加钱的原因”是关于4年前的一场足坛闹剧。2016年12月,在卢旺达的一场足球联赛中,一位叫穆萨的球员在球队落后一球时,跑到对方球门里扔了个人形“巫物”,裁判见状立即对穆萨出示黄牌;但似乎“诅咒”起了效果,下半场穆萨攻入一球……赛后,虽然卢旺达足协罚了穆萨10万卢旺达法郎,但这件事造成的影响很大——后来还有球员冒着吃红牌、被罚款的风险使用“巫术”。与此同时,那个人形的“巫物”也因此火了起来,在阿科德塞瓦市场里,就有好几个店家在卖这种“进球神物”。
  不少游客不远千里来到多哥,就是为了探索阿科德塞瓦市场,看看里面的东西是否真有那么神。想要到达此地,得先穿过洛美主城区,然后支付10美元左右的门票才能进入。一进大门,就能看到许多黑色的铁铸雕像,最上面插着山羊头骨,显得有些杂乱,这些雕像被当地人称为“Vundu Gou”,是镇守市场的保护神。与影视剧里的巫术市场不同,这里没有精致的商店、没有会飞的精灵,只有大量布满灰尘的木桌和令人不寒而栗的商品。每个店家前都摆有几张大木桌,木桌上放着各种各样祭品和巫师用具,桌上放不下的便往地下挪,而店铺老板就待在最后面的简陋棚屋里。
  一眼望去,出现次数最多的商品就是动物器官。木桌上摆着一堆堆小山一样的鳄鱼头、蝙蝠头和豹子头,散发出恶臭的大象尾巴和猩猩手,巨大的鲸鱼脊椎骨,晒干了的蜥蜴和青蛙,还有几十条盘成一圈的干蟒蛇……其中最令人不安的,是那些动物的面孔都充满了惊恐和无助,显得极为狰狞。除了动物,这里还有各种植物和手工巫制品,当地人会将一些动物器官配上植物研磨成粉出售,其中最出名的要数变色龙加草药制成的“爱情魔药”,据说将这种粉末混进香水,喷向心仪之人,就能让其爱上自己。

  这里的商品几乎来自全球各地,复杂多样且功能不一:鳄鱼头常用来装饰祭坛,为主人带去智慧与力量;大象尾巴骨制成的手镯可以防止自己受到黑巫术的伤害;鲸鱼脊椎骨可以治疗骨骼疾病;被黑巫术缠身的人会购买活鹰,让巫师施法后再将其放飞,即可摆脱诅咒。有趣的是,虽然这里有很多游客,但大多数商贩对游客并不感兴趣,他們懒洋洋地坐着聊天,只有当熟知的买主或巫师走进来,才会立马起身,嘴里发出“嘶嘶”声来吸引关注,因为他们知道游客一般不会也不敢买这里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参观市场会收门票费。
  走在市场上,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尸体的腐烂味,尽管阿科德塞瓦经历过几次大型整修,但市场环境还是相当恶劣。商贩们坐在尸体残骸边饮食休息,一旁作为助理的小孩儿面无表情地整理着毛皮尸骨,地上随处可见晒干的动物粪便;只不过,这始终不妨碍顾客与商贩在其中进行激烈的讨价还价……

市场背后的伏都教邪教?黑巫术?巫毒娃娃?


  不止是多哥,在非洲的其他国家或地区都有巫术市场的存在,巫术之所以受到欢迎,很大程度是源于人们对伏都教的信仰。
  伏都教,又译巫毒教,由西非国家贝宁方言“Voodoo”音译而来。它发源于西非,糅合了祖先崇拜、万物有灵论、通灵术等内容,于16世纪在加纳、贝宁、刚果以及多哥等地盛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Voodoo,在贝宁方言里有“灵魂”之意,伏都教认为天下万物都由神灵掌控,死去的祖先会以灵魂的形式“生活”在周围,只要借助巫师的帮助,人们就能与神灵和祖先沟通。不论是传统医药、歌曲、舞蹈和节日等内容,都会涉及到伏都教,所以它也被描述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只是宗教信仰。
  一位叫伊莱亚斯·盖登的市场工作人员,就曾将阿科德塞瓦形容成“伏都教的大型药房”,而他的父亲就是一名备受尊敬的伏都师,也就是人们口中的“巫师”。一个人能否成为巫师,最关键在于“运气”。传统观点认为巫师的神力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在母亲怀孕时,其他巫师会通过与神交流来确定胎儿是否具有神力。盖登出生时没有被众神选中,他的父亲只好对他施法,以确保其不会受到黑巫术的伤害。提及黑巫术,阿科德塞瓦里的导游们几乎都会强调一点:非洲伏都教的巫师都练习白巫术,而不是黑巫术,他们的目的始终是帮助和治愈他人。这样的强调,是源自很多人对伏都教存在误解与偏见——曾有不少人来到阿科德塞瓦寻找可以诅咒人的巫毒娃娃,但实际上,当地人根本没听说过这种娃娃。
  会诅咒人的巫毒娃娃从何而来?在很多人了解伏都教之前,《与僵尸同行》《007之生死关头》《巫毒之火在海地》等知名电影和小说里,就已出现关于伏都教的内容。其中,伏都教大多被賦予了恐怖惊悚的色彩,比如巫毒娃娃是诅咒人的替代品,将铁钉打入娃娃体内,就可以使被诅咒者遭遇不幸,此外还有让活人成为僵尸的诅咒……久而久之,伏都教便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嗜血邪教。事实上,伏都教内确实有造型奇特的木娃娃,但它们并不是拿来害人的,而是作为一种通信工具。伏都信徒相信人死后会以灵魂的形式继续存在,若想给过世的亲友传递信息,可以借助施了法的木娃娃传话;除此之外,木娃娃还能传递爱情、好运和快乐给身旁的亲朋好友,有着类似平安符、幸运物的功能。在伏都教义中,禁止伤害他人是最基本的,他们相信如果你向宇宙传达了正面或负面的讯息,对方都会以数倍的力量给予回报。

  尽管阿科德塞瓦市场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告诉游客:真正的伏都巫术是用来帮人的。但也不可否认黑巫术的确存在,否则盖登的父亲也不会在他出生后不久,就施法保护。那么,黑巫术又是从何而来?
  在15世纪奴隶贸易时期,西非地区有很多人被贩运到美洲新大陆的种植园里,伏都教的发源地贝宁维达就是著名的贩奴据点,也是该教走向美洲的起点。面对同胞的背叛和奴隶贩子的狡诈,被贩卖的人们只能将信任寄托在神灵和祖先身上,他们借助木头雕像和简陋的祭坛向祖先诉说自己的苦难,祈求神灵的佑护。后来,他们开始聚在黑暗之地商讨如何逃脱,对着神灵控诉奴隶主的暴行;他们害怕鞭打,便将钢针扎进木娃娃召唤神灵,给予自己抵抗疼痛的力量,并诅咒灾祸降临到那些恶人头上。在奴隶主看来,这些怪异的行为原始而恐怖,于是他们毁掉了奴隶们的祭坛、娃娃,再给其安上崇拜异端、施展邪法的恶名。自此,双方矛盾激化,黑巫术的发展加快,伏都邪教的恶名也流传开来……

来路不明的商品猖獗一时的非法贸易


  这些年来,阿科德塞瓦市场的名声渐大,让越来越多的游客了解到伏都教真实的一面,还创造出传统巫术市场与现代商业结合的独特旅游文化;但同时,蓬勃发展的巫术市场也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这个多哥最大的巫术市场由贝宁人开办,因为多哥和贝宁同属“西非经济共同体”,人员物流往来便利,各地商贩便带着从西非各地搜罗来的动物残骸来到这里。不过随着知名度扩大,市场上除了西非地区独有的动物之外,还能看到许多其他国家或地区独有的动物,比如任意一个摊位上的熊皮,就很有可能来自欧洲,可见商贩们的目光已从西非地区转向了全球贸易。
  阿科德塞瓦的商贩们曾参与过一些拍摄,照片里一个年轻老板顶起一对巨大的羚羊角,另一个手捧变干的豹头,其他照片则是他们将大象股骨举过头顶或扛起一块巨大的鲸鱼椎骨……当游客问起这些动物残骸从哪来时,导游一般会解释道:这些动物不是为了祭祀被杀,而是供应商从野外收集到的动物尸体,倘若这些动物是被人刻意杀死,神灵会在仪式中告知巫师,从而中断仪式。
  只可惜事实并非如导游说的一样。阿科德塞瓦市场的“崛起”,导致该地区的偷猎和狩猎活动愈发猖獗,使许多西非国家面临物种濒危的威胁。在阿科德塞瓦出售的包括黑猩猩、森林象、猎豹、海龟等动物大多濒临灭绝,即使没有濒危,也很有可能是被非法猎杀而来。曾有动物保护组织向来阿科德塞瓦旅游的游客呼吁:不要购买这里的任何商品。但是,就算游客不做任何消费,他们所支付的门票钱也足以汇成市场的一大笔收入。
  为此,多哥和贝宁都颁布了打击非法动物贸易的新法规,而很多巫师也在努力适应这些保护法。一位伏都教的祭司德希尔说,这些市场为伏都教服务,但伏都教的教义也囊括了尊重人与环境,所以做出改变并不是件坏事,例如现在不受法律保护的鸡已登上了最常见祭品的“榜单”……
其他文献
图/白石山景区、易欣、柳州云顶观光、古龙峡景区、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提供  栈道,是中国古代交通史上的一大发明和奇迹。  古时候,人们为了缩短行路里程,减缓跋山涉水的艰辛,便在山崖绝壁上凿孔,孔内插入木梁,木梁上铺着木板,形成道路,名为“栈道”。  为了保障安全,有的栈道外侧还装有栏杆,以防人、马、车辆不慎坠落。为了防止崖壁上方土石滑落砸伤来往人畜,有的栈道上还加盖顶棚。那些有着顶棚和栏杆的栈
▲由多个荷兰传统小屋堆叠而成的英特尔酒店相当吸引人眼球:色彩搭配鲜明,外墙布局极具层次感。这既是建筑史上的创新,又是对当地传统的回溯。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北部的赞丹镇,有一座名为“英特尔”的酒店。它不仅是小镇上的地标,也是建筑史上令人瞩目的作品。该酒店由荷兰先锋设计的代表WAM建筑事务所设计,于2010年秋季彻底完工。这栋建筑高40米,分为11层楼。英特尔酒店最大的特点,是其独树一帜的外观:整栋建
左页图为重庆黄桷湾立交,它被称为最复杂的“枢纽型”立交,如同傲踞于此、张牙舞爪的巨龙。右页上图为成都银泰城,下图为成都交子金融科技中心。  高楼摄影师又被称作“爬楼党”。成为“爬楼侠”至今,我的累计爬行高度已超过19000米。在多个城市的高点,我迎接过第一缕划破天际的晨光,也目送过夕阳余晖从高楼间溜走。从高处俯瞰,眼前熟悉的城市变得立体……魔幻与现实镜头前后的震撼与历险  镜头前震撼的风貌和拍摄背
在呼和浩特,扎堆玩扑克的“老顽童”会像孩子一样赌气,或借着突然吹来的风耍赖地扒拉掉一把烂牌;女人们逛遍整个菜市场只为省两毛钱,刷卡买衣服却毫不吝啬;“小男人”在聚会时理直气壮地让别人请客,却为博美人一笑而大把大把地花钱。这群“愣蒙人”,可以一天三顿只吃羊肉还不需要变花样,那超大份的“一锅烩”能吓坏外地人……  当你走到一座城市,发现每一条街道的指示牌上,都有着弯弯扭扭的蒙语和汉语同时存在的时候,毫
▲《楚辞?招魂》云:“胹鳖炮羔,有柘浆些。”炖鳖烤羊,佐以清甜的蔗汁,在古时当属上等佳肴。意想不到的是,春秋时期,“吃鳖”竟会引发一场朝廷政变,继而成为民间一个贬义方言。  中国菜向来是国人的骄傲,中国的“吃文化”自然源远流长。“吃”字不仅仅有“吃饭”的意思,其引申义更是五花八门。譬如浸入水中叫作“吃水”,混得好叫“吃得开”,负担太重叫“吃不消”,而在徽州方言里,“吃鳖”的含义更让人意想不到。  
鸡蛋果属西番莲科西番莲属植物。因果汁营养丰富,气味特别芳香,可散发出多种水果的浓郁混合香味而被誉为“果汁之王”和“百香果”。其植株在国外还被称为 “摇钱树”,具有旺财的吉祥意义。  鸡蛋果,因果实形如卵状,果肉看上去像煮熟的鸡蛋黄而得名。学名是西番莲、洋石榴,原产地在巴西,后来种植范围逐渐延伸到了南美、南非、东南亚地区和南太平洋地区。  鸡蛋果主要以汁用为主,成熟果实含汁30%以上。果汁的天然色泽
▲收藏家马未都认为,司马金龙彩画漆屏风可能是墓主使用过的心爱之物。中国古人有“事死如事生”的思想,崇信人在阴间仍然过着类似阳间的生活,所以陵墓用品均仿照世间。  由南京博物院策展主办,山西博物院、大同市博物馆等协办的“琅琊王——从东晋到北魏”特展持续了五个月。展览以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的一生为引,通过对比东晋和北魏的文物,反映出了5-7世纪南北不同民族的交融与变革。其中,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彩画漆屏风堪
南屏拥有大量的历史老建筑,以及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左页图为清晨的南屏村外,田地间犹有收割农作物后留下的痕迹,远处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在薄雾间若隐若现,如梦似幻。右页下二图为南屏村的民宿内景, 装潢雅致,舒适而安逸。  有几次,我前往黄山几个名气较大的古村,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遥远的路程、糟糕的天气和交通、过度的商业化包装……让人充满遗憾。然而,也正是那几次的实地探访,让我发现了几个游人很少的古村落,
“看著海平线等我回来。”这是电影《加勒比海盗》里威尔对恋人伊丽莎白的临别之语。那么现在,让你望向这片湛蓝的加勒比海海平线,你会看见什么?  是黑胡子与他的“安妮女王复仇号”,还是那神秘消失的热气球?抑或是星罗棋布、无边无垠的绝世小孤岛?而在1499年,两位欧洲的探险家站在船头,望向这无边的海平线时,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座名为库拉索的小岛;100多年后,在这座小岛上,人们建起了一座如画般绚丽的城市—
▲图为日本京都大德寺龙光院收藏的建窑曜变天目盏。该盏色调黑沉,在光照之下,有惊人的玄妙辉彩,被認为有“幽玄之美”,在日本被当成神圣的佛器供奉,且难得一观。  宋瓷隽永悠远,尤以单色釉瓷器为美,而以建盏为首的黑釉瓷,则像一匹黑马,在宋代跻身茶具的主流,成为宋代第一茶器。  北宋时期,点茶、斗茶风靡。宋代斗茶一斗汤色,即汤色鲜白者为上;二斗水痕,即汤花咬盏时间长、水痕出现更晚者为上。这样的茶文化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