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性信息素诱捕的广东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及多生物防治因子组合对其控制效果评价

来源 :环境昆虫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R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对广东省佛山市、茂名市、韶关市和梅州市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发生动态进行监测;以清水作为空白对照,以20%氯虫苯甲酰胺为药剂对照,评价了螟黄赤眼蜂Trrichogramma chilonis、螟黄赤眼蜂+苏云金杆菌、螟黄赤眼蜂+金龟子绿僵菌、螟黄赤眼蜂+莱氏绿僵菌、螟黄赤眼蜂+爪哇棒束孢菌、螟黄赤眼蜂+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螟黄赤眼蜂+蠋蝽、螟黄赤眼蜂+蠋蝽+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这8种生防措施对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所监测的4个地市全年均有发生,其中佛山监测点的草地贪夜蛾诱捕量高于其它3个监测点,并具有1个明显的发生高峰期(2019年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高峰期与玉米种植面积呈正相关.田间生防试验结果表明,单一释放螟黄赤眼蜂或与其他生防因子联合使用均对草地贪夜蛾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处理7d后的防虫效果为54.87%~76.49%,其中以螟黄赤眼蜂+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及螟黄赤眼蜂+蠋蝽+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76.49%及71.56%,但均低于氯虫苯甲酰胺的防虫效果(94.60%);但14 d后,20%氯虫苯甲酰胺的防虫效果下降至78.51%,而螟黄赤眼蜂+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及螟黄赤眼蜂+蠋蝽+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防效呈上升趋势,防效分别为81.31%与83.35%,具有较好的持续性与稳定性,是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理想生物防治组合.研究结果为了解广东草地贪夜蛾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提供了相关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可靠的、节能的、经济的蒸发技术,针对煤化工行业浓盐水处理的具体应用,分析了机械雾化蒸发器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对于蒸发塘土地投资成本的巨大节约、运行
20年来,她们的生活中都深深隐藏着一个缺憾。为弥补这一点,她们渴望找回对方。 1988年11月30日下午5时30分,黛安妮·珊切斯接到马萨诸塞州一个名叫格劳瑞·鲍特留下的电话号
本文分析了不凝气存在对传热的影响。对大多数设计者将排气口设在顶部而进汽口又在上部的传统作法以及《化工机器及设备》教科书对此问题的解释提出了异议,认为排气口应设置
The recent discovery of circular RNAs (circRNA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ir func-tional roles have opened a new avenue for understanding the biology of genom
煤炭行业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但经过长期的高强度、粗放式开发,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环境破坏.近年来,我国着手加强煤炭行业的环境监管力度.为研究环境规制、煤炭行业发展与创
会议
本文在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意义作出简单阐述的基础上,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作出一些探讨。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敬爱的周总理更加夜以继日地为革命操劳,经常连续工作几昼夜后还接连开会,工作人员怀着激动的心情,以党支部的名义写了一张大字报,贴在总理的门上,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