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为川,肠胃为海”内涵探析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jian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中医学整体观念,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借自然界“川”“海”之象进一步阐释“六经”之经与腑的双重含义,以及“肠胃为海”在气血化生、津液输布、糟粕传化、扶正培本方面的内涵.指出“六经”与“肠胃”在生理上彼此依存、病理上相互影响.在现代肠道研究中,肠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排泄代谢废物,体现了肠胃为“气血生化之海”“津液输布之海”“糟粕传化之海”.肠道菌群促进肠黏膜免疫系统的发育并参与调节机体免疫,体现了肠胃为“扶正培本之海”.肠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通过脑-肠轴的双向调控,如同六经与肠胃之间的海川循环,彼此依存、生生不息.通过探析“六经为川,肠胃为海”在肠道各功能网络中的内涵,揭示象思维在中西医整合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挖掘经典及科研创新开辟思路.
其他文献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全球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肠道微生物的失衡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当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分布在不同的营养、免疫和环境条件下发生变化时,其通过肠-肝轴参与NAFLD的发生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医脾胃理论和肠道微生态之间的相关性,以调节肠道菌群作为切入点,中药单体成分和中药复方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防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参考文献41篇.
目的:综述近20年来短杠杆微调手法推拿诊治脊柱相关疾病的文献,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南或启发新的治疗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收集短杠杆微调手法推拿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优势性文献.结果:总结发现,以沈国权教授首创,各临床医者不断改革创新的短杠杆微调手法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并具有针对性强、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小等优势.结论:短杠杆微调手法值得在临床应用及推广,但仍存在手法安全性参数缺乏规范、基础研究涵盖面较单调等不足.参考文献46篇.
帕金森病是发病率较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帕金森病的康复目标旨在改善整体运动以及非运动功能障碍的基础上,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在帕金森病康复治疗中,中医药的作用日渐突出.脑肠轴系统是由脑和肠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通路组成,是一个调整整体功能的复合体,其功能紊乱与帕金森病发病具有紧密联系.根据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学研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脑肠轴理论中医康复模式的建立,可为帕金森病提供新的临床思路和治疗靶点.从脑肠轴理论、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探讨、脑肠轴理论对帕金森病的中医证候分析
期刊
风药即“药类法象”中的“风升生”药,具有上升外浮、发散疏达等特点.风药的运用贯穿了《东垣试效方》的始终,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尤以内科最为突出.头痛头眩,风药上行,疏风散邪;脾胃病,以风药益气升阳、疏木达土、疏壅消滞、健脾除湿;劳倦发热,以风药升发脾胃清阳,疏散下流伏火;风湿腰痛,以风药祛风除湿散寒;消渴燥热,以风药发散郁热;瘟毒郁火,以风药发散瘟毒郁火.风药与不同药配伍可发挥不同效用,防风配伍柴胡、升麻升提脾气,配伍白术、黄芪治虚证外感,配伍白术、白芍、陈皮柔肝疏肝达脾,伍羌活疏肝息风,伍以祛风、活血
牙周病已被证实是慢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之一,从中医理论探讨牙周病与慢性脑损伤病机相关性,有望预防慢性脑损伤的发生及进展.脏腑与营卫是牙周病与慢性脑损伤相互影响的中间环节,脾肾在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肾精是牙齿和脑发育的基础,既可坚固牙齿,又可生髓充脑.而肾精的充实赖于营卫和调,脾胃是营卫化生与布散的基础.具体而言,饮食经齿咀嚼入胃,通过脾胃纳化化生营卫,营卫充养全身,从而肾精充盛,血脉和调,齿健脑强;反之,牙周疾病可影响脾胃纳运,脾虚或阳明胃热亦可导致齿龈病变,进而营卫失常,肾精亏虚,脉伤脑损.总之,牙周病对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内生湿热为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机.幽门螺杆菌致病具有湿热邪气的特性,感染后缠绵难愈、易于复发,如湿邪样胶着难除,且具有相兼性,导致多种疾病.因其由口而入,可引起脾胃运化失常,而致湿热内蕴,水谷精微不能输布周身.幽门螺杆菌感染能够加重湿热邪气,湿热内外合邪致病可导致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此所谓“湿热内蕴、代谢病生”.因此,健脾气、清湿热治法既有利于清除幽门螺杆菌,也能在健脾清热化湿基础上增强脾胃运化,从而防治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吴又可《温疫论》论治疫病提出“杂气致疫”的观点,杂气致病特点可归纳为:其来无时,其着无方;来而不知,感而不觉;某气专入,专发某病.疫病治疗大法以逐邪为第一要义,顾护正气、攻补兼施为主要治疗特点,同时注重生活起居、养护正气.在疫病调护方面,吴又可以安养调神、顾护阴液为主,并依据患者现有身体状况和平素体质实施个性化调护.基于膜原理论,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临床表现,运用文献梳理的方法从吴又可疫病发病观、治疗观、调护观以及治疗特点探讨COVID-19病因病机、发病特点、临床分期
“西药中用”是基于中医理论体系认识西药的中医药属性,再根据辨证原则临床应用西药.“西药中用”渊源已久,用中医理论对某一类西药的性味功效进行归纳总结的研究思路,可以使中西医之间更好地相互借鉴、补充.通过论述西药治疗不同中医证型同一疾病的疗效观察、“西药中用”的临床评价方法、“西药中用”的复方配伍、西药的中药药性、基于中医理论探讨西药应用思维模式等内容,提出“西药中用”认识能够有效指导中医辨证使用西药,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定位和联合运用中西药,解决经西医诊疗后患者所出现的各种临床问题,扩展西药的应用范围,选择西药
流行性感冒归属中医学温病范畴.“热病内连肾”首见于《素问·刺热》,提示肾与热病的相关性.结合“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理论,指出精为人身根本,精可化气发挥卫外防御功用;根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提出肾精亏虚为流感发病之本.当今暖冬、雾霾为自然界“冬不藏精”之象,认为能源过耗、水土失德及生活习惯的改变是造成时下“不藏精”而引发流行性感冒的重要因素.因此,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合理养生是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