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范式理论视域下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分析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per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对外传播工作的新要求和新理念,是战略传播思维的体现。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要求。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本文尝试从叙事范式理论出发,就如何构建"好故事"提出几点建议。一、内容可信、价值可取将"叙事范式"(narrative paradigm)引入到传播
其他文献
中国的戏曲电影,如果从1905年的《定军山》算起,到今天已经有110余年的历史。历史不可谓不长,积淀也不可谓不厚,无论从艺术层面还是从精神价值取向层面审视,它都经历了一个融合、凝练、打磨、提升的成长过程。有关资料显示,百余年来,我国戏曲电影总数已近400部(不包括港台),涉及剧种近60个,其中京剧电影大约有140部。①而最早“走出去”的戏曲电影剧种就是被称为“国粹”的京剧。  一、戏曲电影“走出去
概括了战役模拟军事概念建模本体的主要特征,探究了遵循系统科学方法论的战役模拟军事概念建模一般方法,提出了在实际建模工作中应注意把握的五个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是推进对外传播实践创新的重要着力点。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对外传播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对外传播机构建设需要更加注重以下五个基本问题,以增强内生动力和增长潜力。  一、定位问题是对外传播机构建设的首要问题  在内宣外宣一体化发展的“大外宣”格局中,越来越多的媒体和机构拥有了对外传播属性。定位问题是所有对外传播机构面临的共同和首要问题,也就是:“我们是谁?我们究竟在面向谁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说明和传播中国价值观,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时代课题,是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打造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途径。  中国走向世界经过了长期的“中国学”过程,即不断汲取世界先进文化的力量自觉自新自强的过程,也是基于救亡启蒙的民族自觉-自强-自信-自尊的过程。目前,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学中国”热潮是在中国百年来的“
<正>当前,"讲故事"被视为一种有效的国家战略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春节故事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研究样本,具有"元话语"和"开场白"功能,可以引导公众在文化维度上进行符号复诵和
从2013年秋季提出至今,“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实施五年时间。对于这一倡议,国际社会从陌生到熟悉,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共同见证了“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机遇、变革动力与共赢效应。来自不同主体的声音汇聚在国际舆论场上,形成了几种明显不同的论调。对于这些论调,我们要区别对待、合理回应,以有效引导海外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对于正面舆论,我们要积极回应,共同唱响合作共赢的正能量;对于中性舆论,我们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