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眼内新生血管性疾病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VEGF是主要的血管生成因子,许多生长因子是通过诱导VEGF的表达而起作用的.对VEGF及其受体与眼内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关系和针对其作用机制采取的抗眼内新生血管形成的措施进行综述.
【机 构】
:
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眼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内新生血管性疾病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VEGF是主要的血管生成因子,许多生长因子是通过诱导VEGF的表达而起作用的.对VEGF及其受体与眼内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关系和针对其作用机制采取的抗眼内新生血管形成的措施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超声探测颈部透明带或颈部水肿在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方面的作用.方法于孕10~14周测量胎儿颈部透明带厚度,或孕14周后测量胎儿颈部皮肤厚度,并随诊观察.结果通过超声探测共检出12例非整倍体型染色体异常的胎儿,5例正常染色体但随诊发现严重并发症的胎儿.与颈部透明带增厚但染色体及预后正常的胎儿相比,上述异常胎儿在孕10~14周时的颈部透明带显著增厚(平均厚度 6.1 mm 对 3.6 mm),且
以免疫荧光双标记单克隆抗体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CD+3CD+8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而CD4/CD8比值增高.在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
目的探讨内镜活检对胃癌组织学分类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术前对 141例胃癌患者的内镜活检标本分别根据 Lauren分类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分类判断组织学分类,并与手术标本结果对照.结果内镜活检对胃癌 Lauren分类术前诊断的准确率为 76.6%,对肠型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5.4%和 80.6%,而对弥漫型胃癌则分别为 82.7%和 80.3%.在 59例术前诊断为肠型胃癌的病例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格林手术的体会.方法 2000年5月至2001年9月,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格林手术58例.年龄(3.54±1.59)岁,体重(13.6±4.0) kg.上腔静脉与右心耳插管临时转流,自上腔静脉入右房处横断上腔静脉,缝闭近心端,应用可吸收线端侧吻合远心端与右肺动脉,前壁用自体心包片加宽.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乳糜胸4例,一过性昏迷1例.腔静脉阻断(48±15) min
目的评价老年无功能性垂体腺瘤行经蝶窦显微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老年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经蝶窦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放大8~10倍下切除肿瘤.结果本组大腺瘤30例,巨腺瘤12例,全切除27例,次全切除10例,大部分切除5例,术后无死亡.随访6月~5年,肿瘤消失20例,残瘤静止7例,复发再手术3例.结论经过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经蝶窦显微外科治疗老年无功能性垂体腺瘤
目的确定一套CD226单克隆抗体(McAb)识别CD226分子胞膜外区结构域的部位. 方法应用计算机软件分析CD226分子蛋白质序列疏水性,确定其亲水性区域.采用PCR方法扩增CD226分子基因序列,分别缺失相应亲水性区域,构建CD226截短体重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PTA1T1和pcDNA3-PTA1T2.测序正确后,转染COS7细胞,抗CD226分子多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
目的回顾性研究应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再造拇指、虎口扩大成形及修复1~4指皮肤缺损62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再造拇指外形好,且有良好的感觉功能;扩大的虎口能完成对掌功能;所修复手指皮肤外观正常,感觉、运动功能良好.结论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操作简便,不牺牲主干血管,损伤小,皮瓣质地柔软,厚薄适中,具有感觉功能,适合于拇指再造、虎口成形及手
目的探讨郑州市碘缺乏病(IDD)综合性防治措施,评价防治效果,提出今后发展策略.方法通过回顾并分析郑州市几十年IDD防治工作历史资料.掌握郑州市IDD流行概况;研究探讨并系统总结IDD综合性防治措施,建立协调完善的防治工作机制;采用国家统一制定的IDD达标考核评估方法,客观评价郑州市IDD防治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防治策略.结果①流行概况:郑州市辖6区5市1县,是IDD流行较重的地区之一.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