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叶海棠提取物对糖尿病KK-Ay小鼠糖代谢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中药药理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feng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变叶海棠提取物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糖代谢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10只C57/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50只空腹血糖值大于11.1 mol/L的KK-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罗格列酮2.67 mg/kg组、变叶海棠0.75、1.50、3.00g生药/kg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35 d.实验期间每周固定时间测定小鼠体重和空腹血糖值,给药第21 d测定口服葡萄糖耐量;末次给药后摘除眼球取血,收集血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和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检测肾周脂肪组织磷酸化蛋白激酶(p-AKT)和磷酸化糖原合酶激酶-3β (p-GSK-3β)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值、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各时间点血糖值及曲线下面积(Auc)、血清GHbA1c和AGEs水平均显著升高,肾周脂肪组织p-AKT和p-GSK 3β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变叶海棠提取物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KK-Ay小鼠体质量和空腹血糖值(P<0.05或P<0.01);口服糖耐量试验中,变叶海棠提取物各剂量组各时间点血糖值及Auc值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变叶海棠3.00g生药/kg组血清GHbA1c和AGEs浓度显著降低(P<0.01)、p-AKT和p-GSK 3β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变叶海棠提取物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AKT和p-GSK 3β表达实现的.
其他文献
目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探究瓜蒌薤白半夏汤正丁醇部位对缺血缺氧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90%乙醇回流提取+正丁醇萃取法制备瓜蒌薤白半夏汤正丁醇部位,传统黄酒加水煎煮法制备该方总提取物.分离培养大鼠BMSCs,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瓜蒌薤白半夏汤150 μg/mL组和瓜蒌薤白半夏汤正丁醇部位50 μg/mL组.造模组以无血清的培养液、缺氧气体(5%CO2+94%N2+1%O2)处理24 h诱导细胞凋亡.以相应药物处理细胞24 h.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
目的:研究温胆汤对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钙离子/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清洁级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氯氮平20 mg/kg组、温胆汤40、20、10 g/kg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或者生理盐水,1次/d,共21 d.末次给药2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进行一次性左侧腹腔注射0.6 mg/kg MK-801,建立精神分裂症模型.观察并记录大鼠的刻板行为,依照Sams Dodd和Hoffman标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