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诗词基本意思 探寻古人思想情感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uuper4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词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点。仔细分析高考试卷,不难发现,古典诗词考题的设计,着眼于“阅读”的整个过程,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认读理解层次,二是分析综合层次,三是鉴赏评价层次。可见,读懂古典诗词的基本意思,在古典诗词鉴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跨越言语形式,读懂字面意思
  1解码诗歌语言,化凝练为丰富
  “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不同时代的诗人的共同追求。诗人们的毕生追求,造就的最纯粹唯美精辟的诗语,如何让其内涵一步步显露,对读懂诗歌很重要。读诗时一定要结合这些词语的语境意义,注意其中使用的各种手法,对诗人的细腻丰富的情感做深切的体味。如赏析“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就要明白,这儿的“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热闹”,在这里诗人采用了比拟的手法,赋予了杏花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杏花盛开时成团成簇灿若云霞的盛况及蜂飞蝶舞的繁忙景象,洋溢着珍惜青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2补足省略跳跃,连片段而成篇
  古典诗词多省略跳跃,理解古典诗词省略跳跃主要依据上下文意、联想想象,合理推断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就有许多省略跳跃。面对这几句诗,依据题目《秋思》、结尾句“断肠人在天涯”,我们就不难推断出这几句诗所描绘的应该是诗人漂泊所见到的景物。据此,发挥联想想象的能力,就能补出省略跳跃的部分:枯藤缠绕在老树上、上面栖息着乌鸦,一座小桥横跨在小溪上,岸边有几户人家,在苍凉的古驿道上孤独的旅人骑着瘦马缓缓地走着,迎面吹来阵阵秋风。这样我们运用补足省略跳跃的方法连片段而成篇,很容易就把这首精炼的诗读成了意蕴丰富的散文,从而能比较容易地读懂其字面意思。
  3理顺颠倒词序,改艰深作平易
  古典诗词为了音韵、对仗需要而颠倒词序的情况很普遍。有很多诗句只要把词序理顺了,句意便迎刃而解。理顺颠倒的词序,主要根据诗句的基本词语,从连贯的句意中分析。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应为“看孙郎,亲射虎”。这只能根据基本词语、从连贯的句意中分析:既然是“亲射虎”,如何又是“看孙郎”呢?只有理解成“看我像孙郎(即孙权)一样,亲自射杀老虎”才能与上句通顺衔接。
  二、跨越含蓄障碍,把握古人情思
  古典诗词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言简意丰,并且大多有写景内容。因而,古典诗词的思想情感表达多是隐性、含蓄的,少外向、直白的,这是我们体悟古典诗词思想情感的一个很大的障碍。要跨越这一障碍,我们可以通过古典诗词原生态的各要素来把握。
  1注意古典诗词的冷暖色调
  诗言志。既然言志,总有让人把握的路径。很多古典诗词可以通过把握冷暖色调来体悟其情感。一般来说,冷色调为主的诗歌的情感是悲伤的,暖色调为主的诗歌的情感是欢快的。
  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我们通过其中的“渚清”“沙白”“落木萧萧”等词语能很明显感受到贯穿全诗的“冷”色调,进而就能感悟到这首诗是表达悲伤之情的。结合诗歌中“作客、多病、独、霜鬓、潦倒”,就能很自然地感悟到作者抒发的是身世飘零、老病孤愁的悲伤之情。
  2关注古典诗词的叙述要素
  虽然古典诗词为了音韵的需要而颠倒词序,又因讲求凝练常有省略跳跃,但只要留意,往往能找出古典诗词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些叙述要素。了解了这些内容,我们就可以体悟出古典诗词的思想情感。
  例如:戴叔伦的《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读完这首诗,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发现:时令——秋天的晚上、地点——京城里的客居之所、人物——诗人和家乡故人、事件——聚会宴饮。了解了这些内容,很容易体悟到本诗的主旨——羁旅之苦、思乡之愁、朋友之情。
  在体悟古典诗词的思想情感时,把古典诗词的冷暖色调和叙述要素结合起来考虑,效果会更好。如李涉的《再宿武关》:“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通读全诗,我们很容易察觉到这首诗的色调是“冷”的,感悟出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悲”的。再结合这首诗的叙事要素,时间——夜晚、地点——武关、人物——离开京城远赴他方的诗人、事件——再宿武关夜晚的所见所闻(乱山、寒溪水)。这样,我们就能很明确地把握这首诗的思想情感——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
  在高中古典诗词鉴赏的教学中,如果能帮助学生跨越阅读习惯的障碍,在读懂古典诗词的基本意思上多下些功夫,不仅能使学生在答题时有的放矢,更能使古典诗词鉴赏教学符合其教学的本质意义——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其文学修养。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一直担负着“传道受业解惑”的重任,但是没有任何一门学科可以像语文学科一样,在传授知识、提升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塑造人格,对人成为人有着重要的影响。语文教育应该对学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诗词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状况可以通过诗词考题的完成情况反映出来。从诗词中,不仅能够感悟到美丽的语言,而且可以感悟到诸多人生哲理。鉴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应该重视诗词教学,要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诗词,把握诗词学习技巧,感悟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感受古典文化中的美感,以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一、引导整体感知,把握诗词情感  在鉴
压力传感器是将压力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的传感器,而电线电缆检验应用技术比较少,特别是高温下的压力试验,仍然用传统的机械加人工的方式进行,这说明试验对压力传感器有误差的顾虑。文章对压力传感技术在电线电缆检验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俗话说:“得作文者得天下。”写好作文,不仅是学生升学考试的需要,更是学生未来就业的基础和法宝。然而,作文教学也一直是语文学科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因为审题不当而跑题的问题更是频频出现。因此,探讨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学、夯实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就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学略谈几点认识,仅供同行参考。  一、合理判断,奠定审题基础  材料作文的审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
文章以广州的桥梁桥台加固工程为例,介绍了桥台加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案。为提高桥台基础竖向承载能力及顺桥向抗推刚度,原加固设计提出在桥台台前新增混凝土肋板、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有关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人们常用“异曲同工”来评价,理由是作者运用了相同的出场方式和相同的出场语言来表达,即都是“一语未了”作起始语,都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人物众多,除林黛玉外,王熙凤和贾宝玉是作者最着力刻画,表现最具风采的中心人物。之所以如此,关键是由两个人物在全书中的中心地位决定的。这必然要求作者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特殊塑造手法。为
科技时代带动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传统工艺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工程测量需求,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提高工程测量技术发展水平,确保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技术标准。现代工程测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