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认识十二音技法的浅谈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ao870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二音技法,西方现代音乐的作曲技法之一。亦称十二音体系,它是将一个八度中12个半音各自作为平等的一员,因而废除了中心音的存在而进行作曲的一种技法。所以又可以称之为无调性音乐。西方作曲《春之祭》、《还有五首管弦乐》、《大管弦乐队乐曲六首》等都是十二音作品最好的代表。那么什么是十二音技法,是谁发现了十二音技法,十二音技法又是如何来的,十二音音乐又和传统音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这些都是我们所要认识了解的。
  关键词:十二音技法;现代作曲技法;无调性音乐
  一、什么是十二音技法
  十二音技法,西方现代音乐的作曲技法之一。亦称十二音体系,它是将一个八度中12个半音各自作为平等的一员,因而废除了中心音的存在而进行作曲的一种技法。所以又可以称之为无调性音乐。在了解无调性音乐之前,我们要先知道,什么是调性音乐。调性就是调的主音和调式类别的总称,例如,以C为主音的大调式,其调性即是“C大调”,以a为主音的小调式,其调性就是“a小调”等。以此类推,一般音乐中主要有24个调性。简单的来说就是24个大小调。以C大调为例,C,D,E,F,G,A,B,C*的排列除E,F与B,C*之间是半音音程外,其余各音之间的音程都是全音。几个音按照一定的关系(高低关系,稳定与不稳定的关系等)联结在一起,构成一个体系,并以某一音为中心,这个体系就叫做“调性”。要知道艺术音乐从巴洛克时期一直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创作是以调性音乐为主。现代音乐中基本上大家还是习惯接受调性音乐。而流行音乐更是仍无法跳脱调性音乐的规范。
  二、什么是无调性音乐呢?
  所谓无调性,是因为这样的音乐完全没有一个固定的调,它没有音和音之间一定的关系,是一种缺乏调性的创作音乐的手法。无调性音乐是现代主义音乐(泛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直到今天的全部西方专业音乐创作)的创作手法之一,它诞生于20世纪初期,它的特点是没有一个中心的音高,也没有固定的和弦,尽可能不采用传统的和弦,也就是我们平常听的有调性的音乐的和弦,无论是节奏,还是和声,还是歌曲的形式都和传统音乐的构成有很大的差别,也因为这样,很多人在欣赏无调性音乐的时候会有一种很凌乱的感觉,甚至听起来会让人觉得不舒服,不悦耳的感觉。那是因为,无调性音乐彻底破坏了传统音乐的结构,它们的每个音很散漫,可以自由自在的在这首音乐里穿梭自如,完全没有规律可言,人们几乎没有办法来哼唱或者记忆这种旋律。
  三、十二音创作基本技法和代表人物
  十二音的最基本创作技法有以下几个要点:①将八度中12个半音按某种顺序排成“音列”(或称“序列”)。此音列就成为一首作品的基础,由它产生曲调、对位、和声及织体。②作品中音列的顺序不能改变,即每一个音出现以后,在其他11个音未出现完毕以前,不得在其他声部再次出现。③音列有 4种顺序,即原形,反行──音列的反向倒影进行,逆行──音列顺序的逆向进行,以及逆行反行──逆行音列的反向倒影进行。④一个作品基本上只使用一个音列,以求统一。但是在具体应用中,这些规则不是绝对严格的,几乎每个十二音音乐的作曲家(包括勋伯格本人)都做了若干变动,其中最重要的变动是将音列又细分为更小的音列,并赋以一定的独立性。
  最早试验十二音技法的是J.M.豪埃尔。将十二音技法变成一种体系的是A.勋伯格,首次应用于1921年。他的目的是追求一种有组织原则的泛调性音乐。十二音技法最初的影响只限于勋伯格的弟子如A.贝格,A.von韦贝恩,以及H.艾斯勒,E.克雷内克等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二音技法的影响迅速扩大,并被发展成序列音乐,成为西方现代重要的作曲技法之一。但是将十二音作曲技法发扬光大的是奥地利作曲家阿诺尔德·勋伯格。
  以勋伯格的代表作《五首管弦乐》为例,初次听到这首作品时巨大的不舒服感充斥着全身,那种不协和的音响效果,在我耳边时刻环绕。我发现我心中的恐惧突奔而上,甚而使我全身战栗,那是一种强烈的绝望之感在敲打着我的内心。《五首管弦乐》它充斥着痛苦与绝望,以极其扭曲的方式呈现出作曲家内心的世界。按勋伯格自己的话说就是“艺术家只是创作内心深处强烈的冲动并迫使他不得不创作作品”。
  但当我多次欣赏后,我体验到了另一种美。这中美只有在你多次反复的聆听以后,才能逐渐发现。这是一种混乱与杂乱交织的,却又那么迷人、富有规则的美。而这种美应就是无调性本身的一个特点,因为它较好的表现了人心中的混乱与恐惧,人心的起伏以及微弱的无指向性的意识,而这种意识正是美的一种流露,残缺的形式,扭曲的情感以及有序性的无指向意识。这就是它的艺术,这就是它的美。正如同表现主义画派的代表者康定斯基,以混乱、无序却便显出一种强烈的情感与秩序之美,充斥着复杂。不光是勋伯格的这首《还有五首管弦乐》。韦伯恩的《大管弦乐队乐曲六首》、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贝尔格的《沃采克》等。也不是所有无调性音乐都让听众无法接受的,甚至有些作曲家的无调性音乐会给听众一种无与伦比的美感和享受,大家都可以尝试着去欣赏。
  四、结语
  无论是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我们听惯了传统的有调性的音乐,而无调性也是这样应运而生的,当调性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人对调性的审美也达到了一个极点,这种形式由于审美疲劳不能像它之前如此诱人了。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变音乐形式,进而影响人的审美,为审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就是无调性,无序、奇异的无调性。所以在欣赏无调性音乐的时候会对我们大脑进行着冲击,甚至让我们觉得不舒服,但它作为另一种音乐形式,也对传统音乐进行着破坏和冲突,不过这并不会影响它们作为一种另类音乐形式的美感,因为每种音乐都有其它音乐无法比拟的优点和魅力。
  【参考文献】
  [1]郑英烈.序列音乐写作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刘永平.论十二音对位——现代音乐复调技法研究之六[J].黄鐘,2009(4).
其他文献
摘要:韦一凡《歌王别传》和罗润芳《水上人家》分别记录了广西的山歌和水歌,让读者对广西的歌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山歌和水歌在不同的地域流传,因而有差异:形体句式和歌唱形式的不同,具体歌唱的内容也不同;但是他们都作为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有相似之处:表达歌唱者的真情实感,歌唱者注重歌谣的传承。  关键词:山歌;水歌;形式;内容;真挚情感;文化传承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一地区
本文调查十个颇具中国特色且存在多种译法的时政热词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在华留学生中的读者接受度,通过问卷调查和跟踪访谈的分析结果,给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期提高中国时政热
Dina Tsagari博士和Roelof van Deemter博士合编的《笔译与口译中的评估问题》(Assessment Issues in Language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由Peter Lang出版社于2013年出
风光ix7定位“超级全域SUV”,具有安全可靠、方便好用、领先特点、用车省心等四大卖点。安全可靠:搭载大象式超级底盘和博格华纳NexTrac智能适时四驱系统,L2级ADAS自主驾驶辅助系统配合全新ESP、AVH、HDC等多种安全辅助系统,满足C-NCAP五星安全设计标准,安心随行。方便好用:2.0T GDI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迸发澎湃动力,MY FENGON超级智能网联系统、双12.3寸智能超清大屏
期刊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志信创作了大量的民族声乐作品,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王志信善于借鉴民歌的曲调、传统曲艺和戏
苏曼殊是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在诗歌创作,文学创作及翻译领域均取得很高的成就.本文以苏曼殊选译《拜伦诗选》为个案,试从译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译者的人文品格方
摘要:旅游歌曲是现代各旅游地为提升旅游品牌形象而采取的既常见又有力的宣传手段之一,它以其自身独特的传播载体方式获得了广阔的发展。旅游歌曲是现代社会一种新兴的歌曲门类,历经岁月的发展和沉淀,已经发展成熟。  关键词:旅游歌曲;歌词;价值  一、旅游歌曲的溯源  旅游歌曲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兴起并发展的,它经历了四个必经发展阶段。  前期储备阶段是其文化能量储备阶段。在没有旅游业的古代,地方的传播主要
宋Pro燃油采用超五星安全打造,高强度钢使用量近76%,可与途观L媲美。即使是入门级,也配备了双安全气囊,以及ABS/EBD/EBA/TCS/ESP等五大主动安全系统。宋Pro燃油搭载的全息透明影像系统,相比普通全景影像,它不仅可以环视四周,还可以洞察车辆底部,再无盲區;云服务APP智能遥控驾驶,通过手机,即可在狭小空间,实现遥控泊车,极大地提高了用车安全。
期刊
当前国内学术界对公安视野下的语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语音声纹密码验证技术等与当代高科技密切相关的领域,对公安视野下语音本体的研究甚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