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美学思想中的实用理性精神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n25826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泽厚的实践美学思想中的实用理性精神不仅来源于康德,观照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更是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根植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是中西结合的创新理论,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王文兴在《家变》塑造了范晔这样一个具有争议性人物形象,在范晔身上作者寓于了对于人性、知识分子精神、以及社会文化不同层面的思考,成为了台湾60年代转型期知识分子的典型。
本篇论文主要通过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来解读乔叟笔下的巴恩妇人的宗教隐喻。《圣经》中的撒玛利亚妇人和英国诗歌之父一乔叟笔下成功塑造的巴思妇人的人物形象有着相对应
战国时期的庄子,其哲学思想主要在《齐物论》篇,“物化”由“齐物”展开,奠定了《齐物论》的美学思想基础。“物化”说的提出是以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根据,“物化
没有个性,人类的伟大就不存在了。——让·保尔人是群居的动物,也是独立的个体。人因为个性而区别于其他个体,获得个人存在的价值意义。哈雷——满足所有个性2008年7月12日,
有一位台湾的大学生,毕业后很想创业,但一直举棋不定。转眼间他已经娶妻生子,拥有稳定的职业、和谐的家庭,但创业的梦想仍然时刻萦绕在他的心头。他把自己的想法向岳父倾诉,
为及时反映国内外高等教育高级管理者的现代大学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推动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自2009年10月起,《大学》杂志开设了“高端访谈”栏目。一年多来,多位
宗教哲学家约翰.希克将“上帝道成肉身”这一宗教神话作为隐喻探讨时并未依赖于从亚里斯多德至今有关隐喻性质的相互竞争的理论。他提出了“语言的隐喻用法与字面用法相对”
谷崎润一郎是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日本近代唯美派作家代表,他的文字绚烂华丽但又不失亲切自然,小说情节露骨,追求施虐与被虐沉溺于官能美之中。世人虽对他褒贬不一,但无论怎样我们
城市公园顺应民意开放后,在后续的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诸如资金短缺、管理不善、资源被破坏等问题。在肯定城市公园免费带给人们更多福利的同时,总结了这些年开放经营中所遇到
本文从公路工程管理的一般内容入手、分析了公路工程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公路工程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