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因而,必须与时俱进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自我保护能力有限的特点,必须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合理安排大课间的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由于小学大课间时间比较长、活动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等特点让它成为所有的小学生都喜欢和充满期待的快乐时间,跳绳、跳方格、踢毽子等等一个个互动游戏让他们学会团结合作,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可以尽情体验运动带来的无限快乐。
关键词:小学大課间;体育活动;教学策略分析
一、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开始认识到应试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开始进行教育改革,实行素质教育,小学体育课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中,课间体育活动只是要求学生做一次健身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进行了体育锻炼,提升了身体素质,减轻学习压力,但是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大多数小学生是迫于学校和老师的压力才不情不愿地参加课间体育活动。时间越长,学生对课间体育活动的抵触情绪就越强烈,敷衍应付让课间体育活动的初衷和意义大打折扣,甚至成为一些学生的累赘和负担。因而,必须加快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改革和创新,增加大课间活动的趣味性和灵活性,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 创新活动形式来增加大课间活动的趣味性
(一) 在我国教育历史长河中,课间体育活动历史悠久,早已在学生心目中根深蒂固,如果突然取消可能会让学生难以适应,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而,根本不存在突然取消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可能性。但是,在进行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地调查和研究中,看到进步之处的同时,还必须正视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小学教师可以通过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和内容的改革创新推动课间体育活动趣味性、灵活性的发展,让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更加被小学生所喜爱和接受,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小学生本就处在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不喜欢受约束的年纪,因而,小学教师应该减少课间体育活动方面的硬性规定,减少统一的体育运动安排,增加一些灵活多样的比较有个性新颖的好玩的运动项目,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从而改变他们对课间体育活动的态度,开始积极参与到课间体育活动中来。再者,课间体育活动并没有统一的硬性规定,小学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型工具创新课间体育活动模式,把小学生比较喜欢的跳绳、踢毽子等传统游戏活动融合到课间体育活动中来,真正地让学生感受到快乐运动的魅力。
(二) 有规律地变换课间体育活动的规模。课间体育活动的规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随时变换和调整的,比如周一、周三为小班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其余时间为两个班级或者多个班级一起进行课间体育活动,增加比赛环节,增加小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培养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能力,促进课间体育活动的多样化发展。
(三) 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师生关系并不单单是教与学的简单对立关系,而应该变得更加融洽、更加和谐,教师完全可以参与到课间体育活动中来,通过与小学生的游戏互动环节增进师生关系,共同参与游戏、共同完成游戏比拼,可以更好地增加师生之间的默契和信任度,拉近师生的距离,也让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方式变得更加自由,自然而然地就会提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效果。
(四) 组织各种形式的小规模比赛,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毕竟有限,可以利用这有限的时间组织一些规模比较小、灵活度比较高的比赛,比如,跳绳比赛、丢沙包比赛等等。组织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游戏比赛环节,调动学生参与比赛活动的积极性,强化他们的比赛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认识到体育比赛和体育竞争的激励与趣味性,领悟体育运动人人参与的宗旨,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五) 充分认识到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提高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水平和增加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出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四有人才。教师和学生都应充分认识到大课间活动的重要性,提高思想认识,正确对待大课间活动,积极参与到其中去。跳绳活动互动环节的设置,可以锻炼学生肢体协调能力,促进学生身体柔韧性与技术熟练性的发展;丢沙包互动环节的设置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反应速度,促进骨骼的发育,提升身体素质。
创新小学大课间的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增加一些趣味性和灵活性比较强的环节,可以让学生感受游戏互动的魅力,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密切学生之间的关系,增进彼此的友谊。
三、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推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改革
每一个学校的学校规模、学生数量、地理位置等并不相同,因而,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进行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创新时,必须充分结合学校的课外活动、体育基础设施、当地风俗习惯等等,开展学生喜欢参与、形式内容多样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让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必须兼顾学校的操场大小、学生的数量以及时间长短等基本信息,而不能脱离学校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空有其名的体育活动项目。
四、 加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带队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效果,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也会影响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项目展开。提升小学大课间活动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延伸和拓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项目种类,实现快乐活动、开心学习的目标。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大课间边做游戏边唱歌或者诗歌朗诵,锻炼身体与陶冶情操完美结合;教师也可以在介绍本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项目和规则时,使用英语进行讲解,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之间必须使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和表达能力;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绘画、捏面人等活动环节的设置,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加强安全意识和安全措施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面向学校所有的学生,参与人数众多,加之,小学生安全意识较为薄弱,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意外,因而,必须要重视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加強活动场地安全隐患和体育器材正常使用的巡查和检修,并根据学校的活动场地大小以及参与学生数量等合理布局,排除所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学校教师可以根据活动场地来合理安排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选择安全性比较高的体育活动项目,拒绝比较危险的活动形式,并充分考虑在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做好应急措施。最后,应加强学生与教师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六、 促进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规范化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引导并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以大课间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规范学生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推进大课间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活力校园。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自从创立以来,就一直流传至今,虽然内容形式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但是还缺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来保证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正常进行。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科学教育,扩大体育活动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避免因学校领导的调动或者更换而随意取消大课间的体育活动。
七、 结语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生课堂学习之余的自由活动时间,是学生最为喜爱的在校时间段,对小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必须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地位,改变传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改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单一性和枯燥乏味,增加趣味性和灵活性,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改革创新,促进小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和良好性格的塑造,更好地展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素质教育的深入改革。
参考文献:
[1]彭芳,刘勤.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与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4年28期.
[2]周建光.“模式匹配”让校园大课间体育活动更接地气[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4年10期.
[3]刘锦瑶,张运亮,王建华.阳光体育运动下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模式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4]戚子华,叶条凤.对改革我国中小学课间体育活动的思考[J].体育师友,2014年02期.
[5]张崴.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方案[J].中国学校体育,2011年06期.
关键词:小学大課间;体育活动;教学策略分析
一、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开始认识到应试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开始进行教育改革,实行素质教育,小学体育课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中,课间体育活动只是要求学生做一次健身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进行了体育锻炼,提升了身体素质,减轻学习压力,但是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大多数小学生是迫于学校和老师的压力才不情不愿地参加课间体育活动。时间越长,学生对课间体育活动的抵触情绪就越强烈,敷衍应付让课间体育活动的初衷和意义大打折扣,甚至成为一些学生的累赘和负担。因而,必须加快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改革和创新,增加大课间活动的趣味性和灵活性,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 创新活动形式来增加大课间活动的趣味性
(一) 在我国教育历史长河中,课间体育活动历史悠久,早已在学生心目中根深蒂固,如果突然取消可能会让学生难以适应,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而,根本不存在突然取消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可能性。但是,在进行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地调查和研究中,看到进步之处的同时,还必须正视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小学教师可以通过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和内容的改革创新推动课间体育活动趣味性、灵活性的发展,让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更加被小学生所喜爱和接受,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小学生本就处在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不喜欢受约束的年纪,因而,小学教师应该减少课间体育活动方面的硬性规定,减少统一的体育运动安排,增加一些灵活多样的比较有个性新颖的好玩的运动项目,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从而改变他们对课间体育活动的态度,开始积极参与到课间体育活动中来。再者,课间体育活动并没有统一的硬性规定,小学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型工具创新课间体育活动模式,把小学生比较喜欢的跳绳、踢毽子等传统游戏活动融合到课间体育活动中来,真正地让学生感受到快乐运动的魅力。
(二) 有规律地变换课间体育活动的规模。课间体育活动的规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随时变换和调整的,比如周一、周三为小班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其余时间为两个班级或者多个班级一起进行课间体育活动,增加比赛环节,增加小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培养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能力,促进课间体育活动的多样化发展。
(三) 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师生关系并不单单是教与学的简单对立关系,而应该变得更加融洽、更加和谐,教师完全可以参与到课间体育活动中来,通过与小学生的游戏互动环节增进师生关系,共同参与游戏、共同完成游戏比拼,可以更好地增加师生之间的默契和信任度,拉近师生的距离,也让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方式变得更加自由,自然而然地就会提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效果。
(四) 组织各种形式的小规模比赛,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毕竟有限,可以利用这有限的时间组织一些规模比较小、灵活度比较高的比赛,比如,跳绳比赛、丢沙包比赛等等。组织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游戏比赛环节,调动学生参与比赛活动的积极性,强化他们的比赛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认识到体育比赛和体育竞争的激励与趣味性,领悟体育运动人人参与的宗旨,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五) 充分认识到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提高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水平和增加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出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四有人才。教师和学生都应充分认识到大课间活动的重要性,提高思想认识,正确对待大课间活动,积极参与到其中去。跳绳活动互动环节的设置,可以锻炼学生肢体协调能力,促进学生身体柔韧性与技术熟练性的发展;丢沙包互动环节的设置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反应速度,促进骨骼的发育,提升身体素质。
创新小学大课间的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增加一些趣味性和灵活性比较强的环节,可以让学生感受游戏互动的魅力,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密切学生之间的关系,增进彼此的友谊。
三、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推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改革
每一个学校的学校规模、学生数量、地理位置等并不相同,因而,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进行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创新时,必须充分结合学校的课外活动、体育基础设施、当地风俗习惯等等,开展学生喜欢参与、形式内容多样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让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必须兼顾学校的操场大小、学生的数量以及时间长短等基本信息,而不能脱离学校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空有其名的体育活动项目。
四、 加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带队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效果,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也会影响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项目展开。提升小学大课间活动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延伸和拓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项目种类,实现快乐活动、开心学习的目标。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大课间边做游戏边唱歌或者诗歌朗诵,锻炼身体与陶冶情操完美结合;教师也可以在介绍本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项目和规则时,使用英语进行讲解,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之间必须使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和表达能力;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绘画、捏面人等活动环节的设置,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加强安全意识和安全措施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面向学校所有的学生,参与人数众多,加之,小学生安全意识较为薄弱,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意外,因而,必须要重视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加強活动场地安全隐患和体育器材正常使用的巡查和检修,并根据学校的活动场地大小以及参与学生数量等合理布局,排除所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学校教师可以根据活动场地来合理安排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选择安全性比较高的体育活动项目,拒绝比较危险的活动形式,并充分考虑在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做好应急措施。最后,应加强学生与教师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六、 促进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规范化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引导并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以大课间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规范学生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推进大课间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活力校园。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自从创立以来,就一直流传至今,虽然内容形式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但是还缺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来保证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正常进行。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科学教育,扩大体育活动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避免因学校领导的调动或者更换而随意取消大课间的体育活动。
七、 结语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生课堂学习之余的自由活动时间,是学生最为喜爱的在校时间段,对小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必须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地位,改变传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改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单一性和枯燥乏味,增加趣味性和灵活性,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改革创新,促进小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和良好性格的塑造,更好地展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素质教育的深入改革。
参考文献:
[1]彭芳,刘勤.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与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4年28期.
[2]周建光.“模式匹配”让校园大课间体育活动更接地气[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4年10期.
[3]刘锦瑶,张运亮,王建华.阳光体育运动下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模式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4]戚子华,叶条凤.对改革我国中小学课间体育活动的思考[J].体育师友,2014年02期.
[5]张崴.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方案[J].中国学校体育,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