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天气预报员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ia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自然界中,有些动植物为了生存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一些天气变化具有较敏感的反应能力。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你知道吗?
  蜜蜂
  中华大虎头蜂 恒/摄
  “蜜蜂出巢天气晴”“蜜蜂不出工,大雨要降临”“蜜蜂带雨采蜜天将晴”,这些谚语说的就是蜜蜂预知天气的本事。蜜蜂的前后两对翅膀很轻薄,习惯在天气晴朗、气压较高的情况下飞行。在降雨之前,蜜蜂因大气含水量增多,湿度大、气压低,易沾上细细的水珠,体重增加,翅膀也变得又软又重,振翅频率减慢,导致飞行较困难,只好待在蜂巢里不出来。早晨如果有大量蜜蜂争先恐后飞出蜂箱采集,这表明今天可能是个大晴天;如果蜜蜂不出箱、少出箱,或迟迟不离蜂箱,预示将有阴雨天气来临。
  水母
  水母 军/摄
  水母能在10~15小时前捕捉到暴风雨来临的信息,并从容地把身体隐藏到安全地带,这是因为水母有一个可以感觉超声波的“耳朵”。海洋上,由空气和波浪摩擦而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为每秒8~13次)是风暴来临的前奏曲。这种次声波人耳无法察觉,小小的水母却很敏感。在水母耳的内部,有一个极小的听石,正是次声波震动了听石,听石再把次声波的振动传给水母耳壁内的神经感受器,水母才能听到风暴声。由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要比风暴和波浪快得多,所以,水母可以提前收到风暴的“预告”,迅速采取躲避措施。仿生学家仿照水母耳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青蛙
  绿树蛙 宏毅/摄
  在动物界,青蛙被称为“活晴雨表”,这是由青蛙皮肤的特点造成的。空气干燥时,皮肤水分蒸发加快,青蛙须待在水中保持皮肤湿润;而在阴湿多雨的天气,包括下雨前夕空气水分较多时,皮肤水分不易挥发,青蛙就会跳出水面集体呱呱大叫。非洲的某些土著居民以观察树蛙来了解天气,当地人只要看到树蛙由水中爬到树上,就会动手做好防雨工作。
  麻雀
  树麻雀 庆咔嚓/摄
  麻雀在鸟类中最为常见,但它对天气变化却很敏感。冬季里,如果发现麻雀四处寻食,飞个不停,进巢时,嘴里还叼着杂草、种子之类的东西,这就表明麻雀在囤积食物了,一般3~5天内将要下雪。夏秋季节,天气闷热,空气潮湿,麻雀感到身痒,便飞到浅水地方洗澡散热,这种情况将预示一两天内有雨;如果大群麻雀洗澡,未来则有大到暴雨,故民谚道:“群雀洗凉,落雨大又强。”
  蜘蛛
  蜘蛛 中云/摄
  “看蜘蛛,识天气”,虽然蜘蛛是一种其貌不扬的小动物,但在历史上的军事事件中起到过关键作用。1940年夏季,希特勒制定了“鹰计划”,试图利用大雾天气轰炸英国的大工厂——突出在雾海之上的高大烟囱是德军轰炸的目标,而英国的飞机在雾天迎战必将不利。8月15日,德军开始轰炸了,但正是这一天,英军从当地蜘蛛大量吐丝结网的现象中得知天气将变好、雾将散尽的信息,于是做好战斗准备,很快就将大部分德军轰炸机击落,希特勒的“鹰计划”彻底破产。
  三色堇
  三色堇花 吴可/摄
  三色堇是欧洲常见的野花物种,它的叶片非常有意思,竟能像温度计一样测量出温度的高低,因此被人们称作“气温草”它的叶片对气温反应极为敏感,当气温在20℃以上时,叶片向斜上方伸出;若气温降到15℃时,叶片慢慢向下运动,直到与地面平行为止;当气温降至10℃时,叶片就向斜下方伸出;如果气温回升,叶片又恢复原状。人们根据它的叶片伸展方向,便可知道气温的高低。
  柳树
  柳树 文季林/摄
  柳树在夏季里,柳叶下垂,随风摇摆,不失为一种景致;但如果发现柳叶变成白色,就预兆着阴雨天气将会来临。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并非柳叶变白,而是柳叶在阴雨天前会全部反转过来,而柳叶的反面是浅绿色的,表面还带一层“白霜”。
  南瓜藤
  南瓜触须 王燕飞/摄
  南瓜藤的顶端通常都是向下面缓缓趋前生长的,但是,倘若在夏季的早晨,发现南瓜藤的顶端普遍朝上,则预示着天气将由晴转雨。反之,若在阴雨天气里发现南瓜藤的顶端普遍朝下,则预示着天气将要转晴。
其他文献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在确定本刊今年3月号反映气候变化的选题时,我想到了罗布泊,并用了“极端”一词来形容。说起来心情也很复杂,因为在新疆工作期间,几次深入罗布泊湖心地带,我对那里的自然环境和干旱气候有切身感受,罗布泊作为干旱地带的典型代表确有其独特性。本来“泊”是与“湖”并列的词语,是碧波万顷、群鸟翔集、绿树成荫的形象概念,如“镜泊湖”“梁山泊”和“团泊洼”等等,给人以神清气爽的感觉,
期刊
因有几年新疆工作的经历,时常有朋友问我,去新疆旅游什么季节最好,我便调侃地说,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最好,若问什么地方的景色最好,我却难以回答了。新疆地域辽阔,有雪山、草原、冰川、沙漠、湖泊,自然风光多样化,几乎涵盖了旅游的所有要素,每一种景观都美到极致,甚至荒无人迹的戈壁和故城废墟,也有一种苍凉的美,让人感觉荡气回肠,所以无法以偏概全的类比,把自己的喜好影响于人。  话虽这样说,在我的脑海中,还是新
期刊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是人类生存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和环境要素。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活动和城市化的急剧发展,全世界的水资源及水环境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水资源的短缺、水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类的福祉。  “世界水日”的设立  为了唤起公众对水的关注,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
期刊
古老而孤独的澳洲  在《孤独星球》开篇“致读者”那里,创始人托尼·惠勒介绍了自己和新婚妻子莫琳·惠勒在澳大利亚旅行的故事,他们结束旅程时,口袋里只剩下两块钱。后来他们创建了孤独星球系列图书。虽然名称的由来是因为两个人之间的一次口误,但却对于修饰澳大利亚这座大陆甚为合适。对我而言,我实在想不出比孤独一词更适合形容澳大利亚了。这是一片6000万年前才从亚洲分离的大陆,孤独地漂泊到南半球;这是一片巨大、
期刊
气象无处不在,在景观审美中,气象被誉为“风景的化妆师”,与旅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经常说“看天出行”,好天气是出行的必备条件,然而,有时我们也会专门为了某一气象景观而出门探寻。气象旅游资源有很多,雨景、云雾景、冰雪景、幻景、极光景等都是我们所熟知的气象景观。  吉林雾凇、黄山云海、泰山日出和钱塘潮涌被誉为中国四大气象奇观,每年都会吸引无数游客前来。吉林雾凇被国内外游人称作“人间绝景”,夜晚,湿
期刊
气象科学发展到今天,服务的领域已经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除了向公众预报天气,气象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各行各业密切相关,辐射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林畜牧业、旅游业等多个领域。  农业与气象。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是靠天吃饭,天好收成好才有饭吃。现代农业虽然不全靠天,但是绝不可以把气象看得可有可无。实际上,只有利用好天气、避开坏天气,才能确保农业丰收。农业主要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生产活动,光、热、水、
期刊
西藏,对于许多人而言,也许就是拉萨,就是布达拉宫,就是大昭寺。也有人说,西藏其实是一个想象中的产物,它是每一个义无反顾前往的人,对于真善美的渴望,对于信仰的追求。而在我看来,其实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足以代表这片神奇的土地。真正的西藏,是在去往它的途中,在动身的一瞬间,用实际行动所触摸到的深度与广度……行走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大自然最严峻的双重考验。然而,正是一路的艰辛,才
期刊
“新蒲梢上立蜻蜓”,蜻蜓性喜逐水而居,古人早有记载。无论是宋高宗的“水边迟日戏蜻蜓”,陈子昂的“蜻蜓爱碧洵”,还是敖陶孙的“蜻蜓侧翅潜鱼惊”,蜻蜓的居处都离不开一个字——水。溪流边,池塘里,山涧中随处可见蜻蜓千姿百态的飞行表演。  蜻蜓短暂的一生始于一种奇特的交配方式。结婚仪式往往在夏天举行,婚礼之后,雌蜻蜓的尾巴连接到雄蜻蜓胸部的交尾器,而雄蜻蜓的攫握器紧紧抓住雌蜻蜓的头后方,二者合二为一。蜻蜓
期刊
本文摘自《活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图文由公元图书提供。  【吉隆沟 令人心驰神往的古道】  吉隆沟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所辖的吉隆县境内。严格地说,吉隆沟长度为93千米——从县城驻地宗嘎镇到热索村。  吉隆,为藏语“舒适村”“欢乐村”之意。吉隆之得名,传说是公元8世纪后期,赤松德赞从印度迎请莲花生大师入藏时,大师一行途经吉隆沟(今吉隆镇一带),曾在此住了一宿。大师见
期刊
漂泊信天翁(学名:Diomedea exulans),是体型最大的一种信天翁,也是全世界翼展最长的一种鸟,最大翼展达到3.7米。巨大的翼展赋予了漂泊信天翁良好的滑翔能力,它可以在空中停留几个小时而不用挥动翅膀。同时,它每下降1米高度可以滑翔22米远,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滑翔高手。  每一只漂泊信天翁都有温情的眼神。羽毛的颜色和它们的年龄有关,幼鸟的羽毛大部分为灰黑色,成年漂泊信天翁的身体都是白色的,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