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电工基础》课堂教学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bm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工基础》是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的学习,甚至影响到学生将来职业能力的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授课的语言艺术,使讲述过程形象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电工基础 学习兴趣 教学质量
  在当今职业类学校的电工基础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对矛盾现象:学生方面——他们在中学时成绩普遍较差,有着不良的学习习惯,并且表现出厌学态度;学校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各与电相关的专业都把电工基础作为必修课。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尤为重要。
  一、不能忽视的“第一节课”和不容忽视的“每一节课”
  《电工基础》第一节课为“绪论课”,其主要目的是要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这节课能否上好,对以后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绪论课上,我们要充分地将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相结合,以便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电工基础课程的兴趣
  对于现在职高学生来说,他们具有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的特点,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式子,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重实践、轻理论的策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达到较好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当然,实验中还应经常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所产生的实验现象,并根据所学知识加以判断感生电流与磁场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最终让学生逐步弄清定律的具体含义这种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可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深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才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首先,教师要“以语感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生硬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把命令式、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为商量式、平等交流式的语言。
  其次,教师要“以情感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要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课堂教学中,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智慧成果,建立和谐的的师生关系。
  最后,教师要“以识和德感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要有优良的师德形象和丰富的学识。只有优良的师德形象和丰富的学识,学习氛围才会浓烈,课堂效率才会提高。
  总之,在电工基础教学中,针对电工基础系统性强、内容广泛、课时相对较少等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加强学生兴趣的培养和积极性的调动,认真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了,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绍敏.电工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用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康泰克缓胶囊中马酸氯苯那敏的含量。检测波长273nm,0.02-0.07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5%。
在当代中国,建设先进文化,就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就要明确文化的重要性,把握先进文化的方向,深化文化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