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茶修的文化源流及其哲学旨归

来源 :农业考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boyao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茶修是以茶为媒的文化实践活动,有着内涵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源流:在道教文化中茶是形、气、神兼修的丹道选择,在佛教文化中茶是参禅悟道的灵修法门,在儒家文化中茶是个体修身、社会礼制的重要载体.现代性的无序发展使得人类社会处于种种不确定性的风险之中,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本身的异化也日益加剧,而“茶修”正是人们身处现代性洪流之中以茶修身、以茶润心的文化自省和实践反抗,在本质上是个体于日常生活时空绵延之中开展反醒性自我批判、自我认同、构建精神共同体的文化攫能过程.
其他文献
农耕生产孕育了中国古代生态智慧,自然崇拜是中国古代生态观念的萌芽.本文对中国古代茶书进行研究,发现在一段较长的历史时空里,中国古代特殊的茶树种植技术经过地方性的选择、组合与传播自成一套体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结构,蕴含着优良的生态智慧,体现出传统的生态实践,有别于现代众多规模化台地茶种植园.中国传统茶树种植的生态智慧,对当今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祖堂集》在中国佛教史尤其是禅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对早期南宗禅的研究也大有裨益.其中关于禅茶的记载多为后世“传灯录”等文献所引用,亦保存了不少后世稀见的早期禅茶史料,对研究禅茶文化的早期形态以及茶在禅门中的功用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视角.《祖堂集》所保存的关于禅茶的早期资料和记载,并没有经过文人式的刻意增删润饰,仍是立意于宗门之中,无疑能使人对当时的禅茶文化有着更为真切的了解,尤其是对于研究禅茶文化在唐宋之际发生的转变,也可以提供丰富而珍贵的史料支撑和思想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