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心功能Ⅲ、Ⅳ级慢性心衰患者血清CA125与NT Pro—BNP浓度相关性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u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慢性心衰患者III、IV级心功能血清CA125与NT Pro-BNP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将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70例选为研究对象,心功能为III级、IV级,检测血清CA125与NT Pro-BNP浓度,探讨二者间相关性。结果 心功能IV级血清CA125水平与NT Pro-BNP浓度明显高于心功能III级,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CA125与NT Pro-BNP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CA125与NT Pro-BNP浓度呈正相关;对慢性心衰患者可采取CA125、NT Pro-BNP联合检测法。
  【关键词】 心功能 慢性心衰 CA125 NT Pro-BNP浓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III, IV grade heart function and serum CA125 NT Pro-BNP concentration correlation. Methods: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in our hospital treated 70 patients chosen for the study, cardiac function grade III, IV level, serum CA125 and Pro-BNP concentration NT,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Results: Class IV heart function and serum CA125 levels of NT Pro-BNP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lass III heart function, contras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0.05), after treatment, CA125 and NT Pro-BNP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ntrast (P <0.05). Conclusion: CA125 and NT Pro-BNP concentra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can take CA125, NT Pro-BNP joint detection method.
  【Keywords】 cardiac function; chronic heart failure; CA125; NT Pro-BNP concentration
  CA125为临床常用指标,多用于确诊卵巢癌并对预后予以跟踪。近年来诸多研究证实血清CA125密切关联于心功能水平。慢性心衰为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与工作压力的提升该病患病率持续提升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近年来临床将NT Pro-BNP(B型脑钠肽前体)作为诊断慢性心衰的特异性指标,可对其程度与预后予以判断评估。临床也发现慢性心衰患者血清CA125也会出现程度不一的上升现象,且升高正相关于心衰程度。为详细探讨慢性心衰患者III、IV级心功能血清CA125与NT Pro-BNP浓度的相关性,现选取患者70例,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70例选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70例男女比例为39:31,年龄为53~78岁,平均年龄为(64.8±9.2)岁;病程为4个月~40个月,平均(12.7±2.4)个月。依据NYHA(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级,38例心功能III级,32例心功能IV级。排除肝肾功能异常、恶性肿瘤患者。
  1.2 監测方法
  结合患者病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治疗前后70例患者于空腹状态下抽取5ml静脉血,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对CA125予以检测,用ELISA(酶联免疫法)检测NT Pro-BNP浓度。在检测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流程,确保试剂在有效期内。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20.0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用标准差(x±s)以及均数(±)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用t检验,对比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功能III级、IV级CA125与NT Pro-BNP浓度对比
  ①CA125:心功能III级组为(64.1±8.5)U/ml,IV级组为(111.7±19.4)U/ml,对比差异明显(P<0.05,t=17.284);②NT Pro-BNP浓度:心功能III级组为(1785.46±269.5)pg/ml,IV级组为(3197.8±356.4)pg/ml,对比差异明显(P<0.05,t=39.482)。由此可见CA125与NT Pro-BNP浓度呈正相关。
  2.2 治疗前后70例CA125与NT Pro-BNP浓度对比
  ①CA125:治疗前为(98.4±11.5)U/ml,治疗后为(72.6±8.7)U/ml,对比差异明显(P<0.05,t=9.114);②NT Pro-BNP浓度:治疗前为(2615.4±249.7)pg/ml,治疗后为(1910.9±136.6)pg/ml,对比差异明显(P<0.05,t=16.882)。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为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因长时间处于较高水平的静脉压力下,全身脏器出现充血性改变,进而出现水钠潴留、肺循环以及体循环淤血等症状,在病情发展过程中血管内皮功能逐渐下降且遭受损伤。当前心源性猝死中慢性心力衰竭为主要因素,相较于正常人其发生率高出6倍以上[1]。为此一定要尽早监测慢性心衰及其进展,以减少死亡现象,改善患者心功能,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血清CA125属于高分子量糖蛋白,存在组织主要为胚胎体腔上皮来源,于健康人群中有极低含量,若为病理状态比如卵巢癌等情况下,可向浆膜腔液释放并进入机体循环中。随着临床对CA125研究的逐渐深入,发现不仅在卵巢癌中CA125会上升,在慢性心衰等疾病中亦会出现上升现象。本研究也证实该观点[2],心功能分级进展后CA125水平明显提升,心功能III级组为(64.1±8.5)U/ml,IV级组为(111.7±19.4)U/ml,对比差异明显(P<0.05)。经深入研究后发现对于非肿瘤患者而言,CA125上升可能关联于胸腹膜间皮激活及信号肽强化因素[3]。CA125来源较多,其中间皮组织为主要来源,心力衰竭会激活该组织继而提升CA125水平。激活神经内分泌可能会对胸膜间皮细胞产生作用,对CA125释放进行刺激并减少清除CA125作用。NT Pro-BNP为临床公认标志物,用于诊断慢性心衰。该类患者心脏内有较大的压力负荷,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心室肌重构后会明显提升BNP代谢水平,为此可用于早期诊断心衰并评估预后。NT Pro-BNP相较于BNP更稳定且半衰期更长,可将BNP通路激活更好反映出来,并且反映心功能情况[4]。本研究显示心功能III级、IV级患者CA125浓度正相关于NT Pro-BNP浓度,治疗心衰患者后血清CA125与NT Pro-BNP浓度均降低,说明二者可用于辅助诊断慢性心衰并评价其治疗效果与预后。
  综上所述,心功能III级、IV级者CA125与NT Pro-BNP浓度呈正相关;对慢性心衰患者可采取CA125、NT Pro-BNP联合检测法,不仅可准确诊断,还能评估临床效果及预后。
  参考文献
  [1]韩琳,赵祥海,吴宜鸣等.心功能Ⅲ、Ⅳ级慢性心衰患者血清 CA125与 NT Pro-BNP浓度相关性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4,(5):489-491.
  [2]马瑞,王晓晨,彭松等.外周血清CA125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的预测价值[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3,11(2):111-114.
  [3]贺光林,张再伟,邵靓等.慢性心衰患者CA125及TNF-α水平與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2):1101-1103.
  [4]王宝囡,夏兴凤.血清NT-pro-BNP与cTnI预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脏终点事件的价值[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5,(3):259-261.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 CTP在评估颅内外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价值。方法 对15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前后行灌注扫描,术前后相对灌注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狭窄血管供血区术后rTTP比术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可较好评估颅内外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以rTTP较敏感。  【关键词】 动脉狭窄 CTP支架植入 相对灌注值  Evaluation o
【摘 要】 目的:分析精神病人睡眠障碍相关因素,总结护理对策。方法:调查274例患者睡眠情况,据是否发生睡眠障碍分为病例组、对照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睡眠障碍发生率54.74%;病例组年龄、病程、发病次数、BPRS、SDSS评分、性别、文化水平、入院方式、家属探视、不良反应、入院时间、GA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做好评估,加强护理干预,控制危险因素。  【关键词
【摘 要】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以5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包括给予脱水降
【摘 要】 目的 探讨计划性剖宫产产妇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以我院90例计划性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产妇采取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产妇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对健康知识总掌握率为97.8%,对照组为5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