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痛苦人生的解脱之路——叔本华的美论及其对王国维的影响

来源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dre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叔本华是西方美学由古代向现代转型中一位重要的美学家,王国维则是中国近代美学的奠基人。正是通过王国维的努力,“从此西方的‘美学’、‘美育’等概念以及叔本华、康德、席勤、尼采等人的美学思想、文艺观点,开始为中国人所了解,所接受。”[1]王国维早期的美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他于1904年发表的《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红楼梦〉评论》等重要的美学论文中。由于这一时期也正是王国维沉潜于叔本华的哲学中为之陶醉并以之“为伴侣”的时代,因此,在他的美学理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叔本华哲学与美学思想的鲜明印痕。 Schopenhauer is an important esthetician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Western aesthetics from the ancient times to modern times. Wang Guowei is the founder of modern Chinese aesthetics. It is through the efforts of Wang Guowei that “since the western concepts of” aesthetics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 as well as Schopenhauer, Kant, Xi Qin, Nietzsche, and others, the aesthetic ideas and literary perspectives began to be understood and accepted by the Chinese people . ”[1] Wang Guowei’s early aesthetics concentrated on his important aesthetics essays such as“ Schopenhauer’s Philosophy and His Educational Theory ”and“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 1904. As this period is also the era in which Wang Guowei submerged in Schopenhauer’s philosophy and became “companion”, we can clearly see Schopenhauer’s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s in his aesthetic theory Bright impression of thought.
其他文献
面向21世纪计算机课程体系的核心是计算机层次教育。以1996~1998年出版的全军统编计算机教材和国家级“九五”重点计算机教材为基础,论述了计算机层次教育所包括的内容及具体的实施办法。
黑格尔历史观的合理内核是系统地把辩证法应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他认为 ,历史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发展过程 ,是一个因果承续性的系列 ,应该用合理性与现
本调查采用 SCL - 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试吸毒者 ,并将其各项因子分与各类常模青年组比较 ,结果表明 :吸毒行为使吸毒者个体患上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并对毒品产生强大的心理依
人有自然性、社会性和主体性三种基本属性 ,世间没有超越这三种属性的“超人”和“神”。 People have three basic properties of nature, sociality and subjectivity. Th
霍布斯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形成时期重要的思想家, 罗尔斯的思想是对成熟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反映, 比较二者理论出发点和最终结论的异同, 对建设成熟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真理 ,是海德格尔存在哲学追求的目标。他的独创性在于对真理的本质进行洞察 ,探讨传统认识论意义上真理的根据和条件。他把真理表述为“此在”的揭示状态和“存在”的无蔽状
实施素质教响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创建良好的教师队伍,是搞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和保障.
在自然法理论走向衰落的历史背景中,康德统共理论范式的转换和概念的替代,为自由、平等和独立等传统价值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现奠定了形而上学的基础。 In the historical backgr
传统认为的客观真理的五种不同的含义不仅都有不足之处,而且客观真理本身的提出也是不必要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认识结果的正确性、符合性不以
人们从心理学角度来探索美感的生成原因时 ,着眼点皆放在审美客体作为总体引发的审美主体的愉悦感的追问上 ,这是不够全面的。其实 ,美感的生成在于省略。即由于主体生理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