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粘接系统联合硅烷偶联剂对陈旧性复合树脂粘接效果的影响

来源 :口腔医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baowang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不同粘接系统或联合硅烷偶联剂对陈旧性复合树脂粘接粘接强度和微渗漏的影响。方法:使用纳米型复合树脂制作树脂块,并储存在(37±1)℃的蒸馏水中2个月,表面经金刚砂车针打磨后,按表面处理方式不同分为5组:A:对照组(不进行化学处理);B:两步法自酸蚀粘接系统(Clearfil SE Bond,CSE组);C:硅烷偶联剂预处理+两步法自酸蚀粘接系统(硅烷+CSE组);D:通用型粘接系统(Single Bond Universal,SBU组);E:硅烷偶联剂预处理+通用型粘接系统(硅烷+SBU组)。上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Ca2+对人牙囊细胞(hDF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hDFCs,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hDFCs的来源。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L型钙通道、T型钙通道、三磷酸肌醇受体以及雷诺定受体在hDFCs的表达及-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X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表达。茜素红染色分别检测移除细胞外Ca2+
目的构建隐形矫治器上颌磨牙远移中两种Ⅱ类牵引的生物力学研究模型,分析矫治体系在不同加力模式、不同牵引力大小作用下的初始位移及应力分布特点,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建立隐形矫治推上颌磨牙向远中及两种Ⅱ类牵引模式(牙套加力组与牙齿加力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分析2种不同加力方式及5种不同载荷(100 g、150 g、200 g、250 g、300 g)下的牙齿移动方式、牙套形变
目的:探讨改良翻瓣术式“圆领瓣”在拔除上颌完全埋伏阻生智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外科门诊接受上颌完全埋伏阻生智齿拔除术的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圆领瓣”翻瓣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角形瓣。比较两组切口缝合时间及拔牙创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愈合情况没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的切口缝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与传统角形瓣相比,“圆领瓣”翻瓣术龈瓣缝合容易,线结易于拆除且不易遗漏,拔牙创愈合效果与传统翻瓣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