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新理念。而阅读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这一理念呢?文章从阅读教材、培养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提高理解能力与阅读品格、分享阅读乐趣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提升小学生英语阅读核心素养培育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阅读;阅读素养;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理念在国内于2014年首次提出,国家在2017年9月开始推进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是指教学工作要从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四个方面入手并取得突破。培育小学生英语阅读核心素养是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的新追求。英文单词“read”有“看”和“朗读”两层含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阅读包括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两方面。因此,培育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可以使学生的心理素质、独立思维与语言运用能力协调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教师实施智慧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和掌握英语阅读核心素养的能力。
一、提升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基于教材,学习语篇,培养阅读兴趣
教材是小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最重要的素材,它以比较系统的语言组织形式,多层次的语言元素向学生传递丰富的知识内容。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将会在语言知识和技能、阅读兴趣、与阅读策略等方面得到发展的基础上,培育良好的阅读素养,实现英语知识应用能力的综合发展。
如外研社英语五年级上册Module 8文本中,在英国学习的Lingling给在中国的大明写了一封信,介绍了她在英国的学校生活。简短的文本传递了丰富的信息:英国小学生的生活和我们的是不一样的,中英文化是有差异的。老师通过介绍英国的学校生活,例如这所学校——Dunkirk Primary and Nursery School,他们学校要求学生早上8点55分到校,下午3点半放学。在早上,早到的学生可以在运动场上玩耍,但不能进课室(课室还没开门),8点55分后孩子们排好队由教师带进课室。简短的文化介绍足以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让他们在学习教材文本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要点,又激发了阅读兴趣,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了良好的阅读品格和阅读素养。
(二)逐步提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若要形成习惯需要20天以上的重复,而形成稳定的习惯则需要多达90天的重复。哈佛大学教育学家珍妮·查尔提出了阅读素养形成的“五阶段模型”,即阅读初始阶段(6-7岁);掌握阅读阶段(7-8岁);学习新知阶段(9-13岁);多重观点阶段(14-18岁);构建与批判阶段(大学及以后)。也就是说,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
1. 纠正不良阅读习惯,培养默读习惯
在英语阅读过程中要避免多次重复阅读同一句子或部分句子,也要避免阅读过程中发出声音、用手或笔等指着句子阅读或者头部跟随字眼摆动等现象。以上的不良阅读习惯需要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提醒学生注意并及时帮助纠正,让学生逐渐在日常学习中适应并形成默读习惯,让他们安静、专注地阅读。
2. 培养学生猜词的习惯
生词往往会成为小学生英语阅读中的“拦路虎”,当他们遇到生僻词句的时候,为了尽快理解词句意思,在潜意识的驱动下,马上借助词典或请教老师和同学。这样会降低阅读的效率,又容易干扰阅读的思路,阻碍学生猜词含义习惯的形成,并影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逻辑推理为主线,结合词句描写内容的背景知识等,引导学生自主领会生词的含意。
如:“There is a saying,‘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Unhealthy food can make you ill and week. So you shouldn’t eat too much of it, such as hot dogs, hamburgers and chocolate.”。这段短文里出现的“unhealthy”一词是学生没学过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的“healthy”以及下文里出现的“hot dogs, hamburgers and chocolate”猜测出“unhealthy”是“不健康的”的意思。
3. 养成写阅读笔记的好习惯
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是提高阅读素养的有效方法之一。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般把文章看一次或两次就不再理会了,所以,老师要教会学生抓住文章题目的中心意思,阅读时标记好与之有关的词语、句子,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用几个词或者简单的句子写一些读后的感受,这可以幫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使阅读更高效。
如“In October 2003, my father flew into space in Shenzhou V. He spent about twenty-one hours in space. He made a video in space.”,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关键词:space, Shenzhou V, twenty-one hours, made a video。学生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猜出文中的“my father”就是杨利伟。
(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高效阅读
1. 扩大词汇量,增强阅读信心
词汇是小学生进行英文阅读的基石,他们必须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才能顺利开展阅读活动。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时如果词汇量偏小,就会遇到很多生词,这无疑是阅读中的绊脚石,长此以往,肯定会打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削弱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教师可以通过构词法、对比法等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当学生掌握的词汇量越来越大,自然而然就提高了阅读的自信心。 2. 掌握丰富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阅读素养的培养与英语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学生们可以从广泛的阅读中增长见识,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环境、宗教文化、人际交往、风俗习惯以及中西文化的异同等,增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乐趣,使他们更容易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准确地把握词句的真实含义。
如外研社教材里的文本:
Ms Smart:Here is your dinner, hot dogs.
Lingling:Hot dogs! Are they ...?
Ms Smart:No, they are sausages and bread.
文中中国小女孩Lingling听到hot dog的反应是狗肉,但是英国文化里的hot dog是香肠和面包。这就是文化差异,只有了解英语文化才能使阅读更高效,更好地提高英语阅读素养。
二、利用资源提升阅读品格,分享阅读的乐趣
(一)合理利用阅读资源,提升阅读品格
阅读是一个人储智的过程,尤其对于还在成长阶段的学生来说,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好他们的阅读素养,对学生来说是受益无穷的。英语阅读应当包括教材文本的阅读,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阅读。教师可以通过故事阅读、绘本阅读等来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提升阅读品格。
如教材里出现“We saw some birds. They sang beautifully.”,教师可以利用图文并茂的英文绘本The Singing Bird来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The Singing Bird讲述的是国王与小鸟的故事,内容以小学生为对象、寓意于日常生活的典故,容易被小学生理解、接受。绘本的内容简洁生动,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课余学习题材。
(二)分享阅读的乐趣
分享阅读使阅读成为了一种乐趣。在阅读后,让学生们相互分享各自所读文章的精彩之处,可以增加学生知识量,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也可以全班分享一本好书或者一个好故事。如学生分享的故事:
Grandma’s Glasses
Grandma lost her glasses. She looked under the table and she saw her pen. Grandpa came to help. He looked in the drawer and he found his book. Harry looked, too. He saw his comic on the table. Megan looked under the cushion. She saw her teddy. Then Mum came to help ... Everyone looked and looked. They saw lots of things, but ... no glasses. Then Harry said,“I can see Grandma’s glasses. They are on her head!”
这里可以由其中一个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先把书的内容呈现给全班同学,然后师生一起讨论书中大家帮奶奶找眼镜的故事。学生可以分組朗读,也可以分角色进行表演,甚至可以重新编写标题或者改写故事的情节。通过分享阅读,学生不仅可以用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量,而且他们在阅读中不断地思考、表达与交流,锻炼了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提升了阅读品格。
综上所述,本文阐明了小学英语阅读素养的背景,从阅读教材、培养兴趣与习惯、提高理解能力与阅读品格、分享阅读乐趣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小学生英语阅读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这是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对小学英语阅读素养教学工作的一些见解和经验总结。但阅读素养教学之路漫漫,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等待广大教师去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鲁子问.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7(01).
[2]王蔷.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原则、目标与路径[J].英语学习,2017(02).
[3]张红琴.浅谈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52).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阅读;阅读素养;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理念在国内于2014年首次提出,国家在2017年9月开始推进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是指教学工作要从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四个方面入手并取得突破。培育小学生英语阅读核心素养是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的新追求。英文单词“read”有“看”和“朗读”两层含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阅读包括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两方面。因此,培育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可以使学生的心理素质、独立思维与语言运用能力协调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教师实施智慧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和掌握英语阅读核心素养的能力。
一、提升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基于教材,学习语篇,培养阅读兴趣
教材是小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最重要的素材,它以比较系统的语言组织形式,多层次的语言元素向学生传递丰富的知识内容。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将会在语言知识和技能、阅读兴趣、与阅读策略等方面得到发展的基础上,培育良好的阅读素养,实现英语知识应用能力的综合发展。
如外研社英语五年级上册Module 8文本中,在英国学习的Lingling给在中国的大明写了一封信,介绍了她在英国的学校生活。简短的文本传递了丰富的信息:英国小学生的生活和我们的是不一样的,中英文化是有差异的。老师通过介绍英国的学校生活,例如这所学校——Dunkirk Primary and Nursery School,他们学校要求学生早上8点55分到校,下午3点半放学。在早上,早到的学生可以在运动场上玩耍,但不能进课室(课室还没开门),8点55分后孩子们排好队由教师带进课室。简短的文化介绍足以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让他们在学习教材文本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要点,又激发了阅读兴趣,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了良好的阅读品格和阅读素养。
(二)逐步提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若要形成习惯需要20天以上的重复,而形成稳定的习惯则需要多达90天的重复。哈佛大学教育学家珍妮·查尔提出了阅读素养形成的“五阶段模型”,即阅读初始阶段(6-7岁);掌握阅读阶段(7-8岁);学习新知阶段(9-13岁);多重观点阶段(14-18岁);构建与批判阶段(大学及以后)。也就是说,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
1. 纠正不良阅读习惯,培养默读习惯
在英语阅读过程中要避免多次重复阅读同一句子或部分句子,也要避免阅读过程中发出声音、用手或笔等指着句子阅读或者头部跟随字眼摆动等现象。以上的不良阅读习惯需要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提醒学生注意并及时帮助纠正,让学生逐渐在日常学习中适应并形成默读习惯,让他们安静、专注地阅读。
2. 培养学生猜词的习惯
生词往往会成为小学生英语阅读中的“拦路虎”,当他们遇到生僻词句的时候,为了尽快理解词句意思,在潜意识的驱动下,马上借助词典或请教老师和同学。这样会降低阅读的效率,又容易干扰阅读的思路,阻碍学生猜词含义习惯的形成,并影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逻辑推理为主线,结合词句描写内容的背景知识等,引导学生自主领会生词的含意。
如:“There is a saying,‘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Unhealthy food can make you ill and week. So you shouldn’t eat too much of it, such as hot dogs, hamburgers and chocolate.”。这段短文里出现的“unhealthy”一词是学生没学过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的“healthy”以及下文里出现的“hot dogs, hamburgers and chocolate”猜测出“unhealthy”是“不健康的”的意思。
3. 养成写阅读笔记的好习惯
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是提高阅读素养的有效方法之一。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般把文章看一次或两次就不再理会了,所以,老师要教会学生抓住文章题目的中心意思,阅读时标记好与之有关的词语、句子,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用几个词或者简单的句子写一些读后的感受,这可以幫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使阅读更高效。
如“In October 2003, my father flew into space in Shenzhou V. He spent about twenty-one hours in space. He made a video in space.”,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关键词:space, Shenzhou V, twenty-one hours, made a video。学生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猜出文中的“my father”就是杨利伟。
(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高效阅读
1. 扩大词汇量,增强阅读信心
词汇是小学生进行英文阅读的基石,他们必须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才能顺利开展阅读活动。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时如果词汇量偏小,就会遇到很多生词,这无疑是阅读中的绊脚石,长此以往,肯定会打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削弱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教师可以通过构词法、对比法等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当学生掌握的词汇量越来越大,自然而然就提高了阅读的自信心。 2. 掌握丰富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阅读素养的培养与英语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学生们可以从广泛的阅读中增长见识,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环境、宗教文化、人际交往、风俗习惯以及中西文化的异同等,增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乐趣,使他们更容易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准确地把握词句的真实含义。
如外研社教材里的文本:
Ms Smart:Here is your dinner, hot dogs.
Lingling:Hot dogs! Are they ...?
Ms Smart:No, they are sausages and bread.
文中中国小女孩Lingling听到hot dog的反应是狗肉,但是英国文化里的hot dog是香肠和面包。这就是文化差异,只有了解英语文化才能使阅读更高效,更好地提高英语阅读素养。
二、利用资源提升阅读品格,分享阅读的乐趣
(一)合理利用阅读资源,提升阅读品格
阅读是一个人储智的过程,尤其对于还在成长阶段的学生来说,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好他们的阅读素养,对学生来说是受益无穷的。英语阅读应当包括教材文本的阅读,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阅读。教师可以通过故事阅读、绘本阅读等来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提升阅读品格。
如教材里出现“We saw some birds. They sang beautifully.”,教师可以利用图文并茂的英文绘本The Singing Bird来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The Singing Bird讲述的是国王与小鸟的故事,内容以小学生为对象、寓意于日常生活的典故,容易被小学生理解、接受。绘本的内容简洁生动,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课余学习题材。
(二)分享阅读的乐趣
分享阅读使阅读成为了一种乐趣。在阅读后,让学生们相互分享各自所读文章的精彩之处,可以增加学生知识量,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也可以全班分享一本好书或者一个好故事。如学生分享的故事:
Grandma’s Glasses
Grandma lost her glasses. She looked under the table and she saw her pen. Grandpa came to help. He looked in the drawer and he found his book. Harry looked, too. He saw his comic on the table. Megan looked under the cushion. She saw her teddy. Then Mum came to help ... Everyone looked and looked. They saw lots of things, but ... no glasses. Then Harry said,“I can see Grandma’s glasses. They are on her head!”
这里可以由其中一个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先把书的内容呈现给全班同学,然后师生一起讨论书中大家帮奶奶找眼镜的故事。学生可以分組朗读,也可以分角色进行表演,甚至可以重新编写标题或者改写故事的情节。通过分享阅读,学生不仅可以用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量,而且他们在阅读中不断地思考、表达与交流,锻炼了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提升了阅读品格。
综上所述,本文阐明了小学英语阅读素养的背景,从阅读教材、培养兴趣与习惯、提高理解能力与阅读品格、分享阅读乐趣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小学生英语阅读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这是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对小学英语阅读素养教学工作的一些见解和经验总结。但阅读素养教学之路漫漫,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等待广大教师去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鲁子问.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7(01).
[2]王蔷.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原则、目标与路径[J].英语学习,2017(02).
[3]张红琴.浅谈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