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语文绿色课堂的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niao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构建宽松自由的绿色课堂,促进师生和谐互动的新型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绿色课堂 教学策略
  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更激发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从单一地强调教材、知识到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实现这四个因素有机统一,我们要构建一个良性发展的课堂,以这个课堂为载体,实现教学目标。这个良性的课堂我们称之为“绿色课堂”。绿色课堂是指在“绿色思想”的指导下,从课堂的各个环节着手,协调平衡各种主客观因素,以促进学生自由、自主、自然发展的特殊的教学环境。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绿色课堂气氛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环境应该是和谐的、动态、充满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下,才能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渠道,建立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绿色的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让学生自由地学、思、疑、问。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从而在自信心的驱动下不断努力而获得成功。
  营造民主、和谐的绿色课堂气氛需要教师注入深切的情感。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曾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之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可见一位没有情感的老师不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点热情少点冷漠,多点鼓励少点责备,让孩子在爱的氛围中成长。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其基点在于情感,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你富有“激情”,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
  二、构建绿色课堂的基本原则
  1.学生本位原则。绿色课堂是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的课堂环境,它以学生为本位,在设置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通互融,彰显每一个学生的独特的个性,让这种课堂的绿色环境作用于每一个学生,产生认同和顺应,还学生以课堂主人的本来地位。
  2.尊重学生原则。学生是整体的人,有学习的能力,有探究的欲望,有创新的潜能,有独特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畅所欲言地发表意见和参与讨论必须在自由的时空中才能实现。
  3.依靠学生原则。绿色课堂作为一种环境刺激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要缩小这种差异,只能依靠学生,依靠学生的参与。环境育人,人又创造环境,依靠学生实际体现学生与环境的共生性,在一系列参与中,学生与环境之间的距离感开始缩小,外在的社会规范与学生的天性得到统一。
  三、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充满情趣的课堂氛围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内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有了兴趣,学生便会越学越爱学,越学越好学,越学越好。置身于充满情趣的课堂,学生不会感到紧张、沉闷,师生间不仅在知识内容上有沟通,而且情感共鸣,从而思维活跃,认知需要随之高涨,很容易达到预期目的。
  在授课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入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语文学习活动;运用幽默风趣、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把课讲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注重置学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要“融情”。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让学生带着兴趣欣赏、感悟语文。
  三、关注对话、加大思维空间开放度
  绿色课堂是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的课堂环境,以学生为本位,在设置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力求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通互融,力求彰显每一个学生的独特的个性,让这种课堂的绿色环境作用于每一个学生,引导学习学习发展。引导学生学习思考,教师就应该注意教学问题的情境创设,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与学生的问题对话,善于抓住教材中的精妙之处创设问题情境,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提高学生思维空间开放度。思维活跃了,学生才有话想说,有话要说,畅所欲言,充分展示自己。
  四、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关注学生个性体验
  创建绿色课堂,不仅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需要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发问,认真聆听学生的问题。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发表意见。当今社会不再需要“乖孩子”而需要大批有创造力、有想象力的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生观,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每一点发现、每一个哪怕是在我们看来很微不足道的质疑,精心呵护他们敢于质疑的热情。在提倡平等、交流、开放、互动教学方式的新形势下,教师必须拥有赤诚的爱生之心。绿色课堂观的核心是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用心激励每一颗心灵向善向上,使学生在最佳的心理情感环境中实现知识的获取、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在温馨的课堂里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体会生命的价值,形成健康的人格。
  绿色课堂,是现代教育发展和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绿色课堂是更活泼、更自主、更和谐的课堂,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是培养和谐全面发展的课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构建绿色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构建这一赋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教学模式将是教师的不断追求。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
  [2]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操作.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1.
  [3]名师魅力课堂激趣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1.
其他文献
摘 要: 《秋颂》是英国烂漫主义诗人济慈的最后一首颂,作者应用“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等美学思想将秋季温暖、唯美的景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充分体现了济慈诗歌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 济慈 《秋颂》 浪漫主义 美学思想  一、引言  约翰·济慈(1795-1821)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杰诗人之一,《秋颂》是济慈六大颂歌的最后一首,写于1819年的秋天,论者普遍认为这首诗最能体现济慈诗歌的美学价
摘 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面对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我们党组织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革新的大无畏实践精神投入到“调经济、活市场”这一深刻变革中。这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又对我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 创新 新时期 党建工作 科学发展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面对复
摘 要: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它强调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乐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文章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 实施方法  由于受“师道尊严”和“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在初
摘 要: 一个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节课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本文结合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故事导入、情境导入、问题导入和抒情导入等导入方式具有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 导入方法 教学效果  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最初环节。好的导入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知识掌握等多方面的作用。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