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缬沙坦(valsartan)抑制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40只6周龄SPF级SD大鼠体,体质量(200±30)g,制作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并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浓度缬沙坦组[10mg/(g· d)]、高浓度缬沙坦组[20mg/(g· d)],14 d后取损伤血管段并测定内膜增生情况;使用放射免疫分析血浆内皮素1(ET1)、血栓素B2 (TXB)、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含量;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壁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使用Western blot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的表达情况.结果 相比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内膜面积、内膜/中膜比值、内膜厚度、ET1、TXB2含量、PCNA阳性指数、b-FGF、TGF-β1和PDGF-BB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管腔面积、6-keto-PGF1α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比模型组,低浓度缬沙坦组和高浓度缬沙坦组,内膜面积、内膜/中膜比值、内膜厚度、ET1、TXB2含量、管腔狭窄度、PCNA阳性指数、b-FGF、TGF-β1和PDGF-BB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且高浓度缬沙坦组显著低于低浓度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比模型组,低浓度缬沙坦组和高浓度缬沙坦组大鼠管腔面积、6-keto-PGF1α含量显著升高,高浓度缬沙坦组显著高于低浓度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缬沙坦可以抑制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相关生长因子和血管内膜平滑肌的增殖有关,且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