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黄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sh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老家种的农作物是全的,什么大麦啦,小麦啦,玉米啦,高粱啦,荞麦啦,水稻啦,旱稻啦,棉花啦……后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眼睛所见之处,乡村地里,小麦和玉米、高粱、水稻、棉花都有,但是大麦没有了。
  没有了我也不觉得奇怪,因为大麦太不好吃了。
  大麦的植株个子矮矮的,穗头扁扁的,颜色黑青青的,麦芒长得长长的,一看就好像不是什么正经好麦。那时候农村缺粮,大麦也是要磨面来吃的,可是磨出来的面,擀面条,面条是粘的;蒸馍馍,馍馍是粘的。粘得粘牙,抓喉咙,咽都不好咽。哪如小麦磨出来的面粉,煮出来的面条是光滑筋道的,蒸出来的馍馍软弹香甜。
  不过对它始终很怀念,无它,因为我当过好长一阵子的“猪倌”。
  家里的老母猪生了一窝小猪,我娘就让七八岁的我每天拿根杆子赶着小猪出去吃草。田间地头,草又密又多,小猪在地里头可劲地撒欢儿。等它们吃饱了,我就再把它们“嗒哧嗒哧”地往回赶,遇见谁谁都叫我一声“猪倌”,叫得我可烦可烦了。人家是小姑娘!
  赶猪回圈,卸了任,回家交差,我娘正煮了满满一锅大麦仁,要喂那头老母猪。大麦仁是搓去了外壳的,但是搓得也马马虎虎,好多壳子还带在上面。煮的时候抓一把盐,煮出来的大麦仁,我抓了一把往嘴里一填,我的天呀,又咸又筋道!
  没想到大麦仁这么美味!
  从此我就开始和我们家老母猪抢吃大麦仁。给猪煮大麦仁当饲料一直延续到了我读初中,我带着我的同桌,一个黑黑瘦瘦的小女孩儿来我家玩儿,她到现在都五十岁了,还对吃我們家的大麦仁饲料记忆犹新。
  大约是人不吃,只能当饲料的原因,所以随着村里牲畜少了,大麦也就渐渐地不种了。曾几有诗写农家风光:“小麦青青大麦黄,新蚕满箔稻移秧。绿阴马倦休亭午,芳草牛闲卧夕阳。”工业时代来了,牛羊猪都集中养殖,这种牛哞马嘶、芳草夕阳的画面就基本上看不见了。乃至于现在我就算走遍附近的所有村庄,都看不见一株大麦生长。
  后来,查资料才知道,大麦也叫饭麦、倮麦、赤膊麦。按式样可分为六棱大麦和二棱大麦。六棱大麦多用于制造麦曲,二棱大麦供制麦芽和酿造啤酒;栽培大麦又按有没有稃片,分为皮大麦(有稃大麦)和裸大麦(无稃大麦)。
  什么叫稃片?麦穗的复穗状花序的主轴两侧生有许多小穗,每一小穗的基部有2个较大的硬片,叫颖片。在颖片内包含有几朵花,通常只有小穗基部2、3朵花结构正常,能育,可以结实。每朵能育的花外面又有2片鳞片状的薄片,就是稃片。
  我国是最早栽培大麦的国家之一,青藏高原是栽培大麦的起源中心。我家乡种的当是皮大麦,而西藏的青稞麦则是裸大麦的一种。小时候看小画书,藏民爱吃“糌粑”,看图看得我口水滴答,原来它就是大麦做的呀。可惜到现在也没吃上。
  大麦不光能人吃猪嚼,还能加工麦芽,做啤酒,还能当药。《本草纲目》记有大麦性味甘咸凉,有清热利水、和胃宽肠之功效。《别录》记载,“大麦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
  大麦如今都做成大麦粉和麦片了,原来每天早晨喝的麦片粥有的就是大麦做的。以为它离我的生活越来越远,远到看不见,却原来一直就在身边。
其他文献
6月17日一早,关于屠呦呦所属团队取得“重大科研突破”的新闻刷屏。针对近年来青蒿素疗法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研发攻坚,在青蒿素抗疟原理、其抗药性成因以及相应的应势解决方案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这一研究成果今年4月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  同時,该团队的另一项研究成果——青蒿素对红斑狼疮适应症的治疗,也点燃了大众对治愈红斑狼疮的期待。但屠呦呦教授
今日清晨,天刚转亮,眼还未睁开,窗外便响起了那再熟悉不过的吆喝声:“卖旧货喽——”细细一想,似乎好久未听得这样传统朴实的声音了。时代变迁,小时候那些徘徊在楼下的悠长音调,大多已被生硬、古板又尖利的电子女声所替代。这样一座古典的姑苏小城,失去了传统吆喝声,似乎也变得生硬起来。  细细听着此时楼下传来的那阵阵带着苏北腔的吆喝,凭着这声音,恍惚之间,仿佛回到了儿时的太仓:原先那个充满了吆喝声的古朴小城…
发卡是女孩常用的饰品了,卡在发上牢固又漂亮,但我已经多年没有佩戴了,终日只随意用黑色的皮筋绑马尾辫,而我没想到,我将会用发卡,将我与母亲间的感情,牢牢卡住。  这日天气晴朗,我敞开窗户,让细密的阳光流泻进房间,收拾着东西,搜出了几个铁盒子。它们周身落满灰尘,铁锈味扑面,我启开,满满的竟全是发卡,早已陈旧的它们,折射着一点点阳光。  母亲瞧见,便把手中的家务活停下,她从我手中取过盒子的瞬间,我似是感
【真题回放】  社区,它是指特定的区域里,生活上相互关联的人构成的一个大集体,小区、村庄、养老院……是社区的常见形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区,每个社区都流淌着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都有很多难忘的时刻值得我们用文字把它铭刻并与他人分享。 请以“社区的傍晚”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解析】  这道作文题为偏正短语,“社区”是偏,用来修饰“傍晚”,表明“傍晚”的区域特征。从整体的构思上看,切勿把“社区”
因为失去,所以倍觉短暂;因为倍觉短暂,所以珍惜。  ——题记  一  在我的印象中,祖父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遇见熟人只是微笑着点头,并不会拉家常聊天什么的。在家里,他常常静静地坐在藤椅上,两腿分开,手放在膝盖上,背挺得笔直,目视前方。他眼波流转,像是在思索着什么。  二  然而,即使是外表再坚硬的人,他的内心也会有柔软的部分。祖父虽严肃,却同我一样喜爱甜食。不定期地,他会带着我去超市,说是嘴馋了要
微人物  1.68岁的陆振华是苏州常熟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顾问。他1973年开始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并始终坚守在一线,早晨与孩子们一起打篮球、早锻炼;晚上,陪同他们晚自修,辅导他们完成作业;星期日,与他们共同劳动……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哑父”。为了让“折翼天使”一个都不能少,他坚持为重残儿童送教上门,足迹遍及常熟10多个乡镇。48年的坚守,轄区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儿童入学率达到100%。陆振华说,只要身体允
读书,是生活中的一抹光,伴随着我成长。掀开书,一念起风声鹤唳,一念灭繁花似锦。  从我有记忆开始,家里的书房便堆满了书,爷爷讲究,在书房是绝对不抽烟的,只是干完农活后,沏壶茶,戴上老花镜,半躺在老藤椅上,眯着眼,趁着窗外的夕阳,就着田间的暖风,看几页书。有时爷爷也会带着我坐在梨花下看书,满眼山花如翡,我在阅读中成长。  阅读教会我认识世界。读完汪曾祺的《人间草木》《五味》,我突然发现原来生活那么丰
从风雨中出走,从彩虹中归来。锦绣年华,于墨香氤氲中完成一份山河试卷。  ——题记  独沉书海,不念过往,不虑将来,于洁净的文字里采撷一抹宁静,将身心浸染一世清宁。看窗外那一隅迷蒙的天空,正是骤雨初歇之际,而我的思虑伴着字里行间的柔情已飘忽至浩然天地之间………  星辰凝望,月色满怀。从芬兰夜幕下交错着纯净剔透的黑与蓝到清冽似冰的山风拂面,刀剁斧劈的孤悬绝壁之下一个人神圣的仰望;从贝加尔湖畔清澈的秘密
因为书是新的,我翻开来的时候也就特别慎重。书本上的第一页第一行是这样的:“初、哉、首、基、肇、祖、元、胎……始也。”  那一年,我十七岁,望着《尔雅》这部书的第一句话而愕然,这书真奇怪啊!把“初”和一堆“初的同义词”并列卷首,仿佛立意要用这一长串“起始”之类的字来作整本书的起始。  也是整个中国文化的起始和基调吧?我有点敬畏起来了。  想起另一部书,《圣经》,也是这样开头的:  “起初,上帝创造天
泠泠七弦,悠悠我心。因对音乐不舍的情怀,爷爷教会我享受生活的苦中之趣,如颗璀璨的明星,为我心中增添一抹亮色。  在我年幼的时候,爷爷的七弦古琴在橱柜中沉睡了多年,犹如一个不忍触碰的梦,渐渐尘封了。听奶奶说,爷爷年轻时,一把琴,一杯茶,就是一个家。那日子,苦虽苦,却有味。后来,运动不断,爷爷再也不敢弹琴,那岁月,才是真的苦。  望着那把沉睡的七弦琴,它似乎早已失去了曾经的亮色,怕是早已埋没在岁月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