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门胆管癌术后胆道系统并发症的防治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andanlidd12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肝门胆管癌(HCC)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总结我院1998年9月至2013年9月手术治疗的130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病例资料.Bismuth分型:Ⅰ型11例,Ⅱ型33例,Ⅲa型36例,Ⅲb型42例,Ⅳ型8例.手术方式:采用基本术式(胆囊、肝门部胆管和胆总管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肝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68例,基本术式联合右半肝切除14例、左半肝切除37例、左三叶切除3例、左半肝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外引流6例.全尾叶或部分尾叶切除39例.联合肝固有动脉切除60例,其中6例重建.门静脉部分切除吻合12例.结果 胆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2%(34/130).其中胆漏21例,经引流后2周内愈合19例,4周后愈合2例.胆道感染7例,应用抗生素和利胆药物后痊愈.吻合口狭窄3例,其中2例再次手术治愈,1例肝内胆管穿刺引流后带管出院.胆汁瘤3例,经介入引流后痊愈.本组因肝功能衰竭死亡2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死亡1例,病死率为2.3%(3/130).结论 肝门胆管癌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胆漏发生率居众多并发症之首.合理引流是治疗胆漏的最佳方法。

其他文献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以下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隐匿,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往往发现时已进展到晚期,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因此预后较差.早期诊断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肝癌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随着影像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检查在肝癌诊断中作用越发重要,多种新的肝癌标志物也相继被发现.本文介绍了肝癌早期诊断的最新进展,并结合既往诊断方法,对肝癌的早期诊断进行综合阐述。
目的 评价肝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D4+/CD8+比值对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67例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CD4+/CD8+比值大小分为低比值组(CD4 +/CD8+比值<1)和高比值组(CD4+/CD8+比值≥1).术后应用门诊、电话方式随访至2013年6月.以Cox回归模型对术后复发情况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
目的 探讨成人肝血管瘤(adult liver hemangioma,ALH)自然史及处理对策.方法 分析超声诊断ALH 2422例临床资料.结果 男女比1∶1.02(1197/1225),年龄16~69(42.9±11.4)岁.30岁以后各年龄组患病率明显升高,以40~69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右肝、单发、1.1~3.0 cm病灶最常见.男性患病年龄高于女性,女性瘤体直径大于男性、合并疾患多于男性
目的 探讨术前脾切除对肝移植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影响及其并发症防治.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胆病中心采用原位肝移植的方法共治疗门静脉高压症(PHT)患者136例.其中术前行脾切除者19例.按手术时间随机抽取同期50例肝移植术前未行脾切除的PHT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输血、感染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胆道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术后血小板恢复情况
目的 探讨肝功能指标对胆囊结石合并无症状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胆石症患者426例.按照是否有肝功能异常将患者分成胆总管结石组(n=44)和单纯胆囊结石组(n =382),分析比较各项肝功能指标(ALT、AST、AKP、GGT、TBil、DBil)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意义.结果 426例胆囊结石患者中,男159例,女231例,平均(50.96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减黄术后免疫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67例,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34例)及肠外营养组(33例).于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术前及术后第7天检测并分析减黄指标(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直接胆红素)、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免疫功能指标(CD4+、CD8+和CD4+/CD8+)等.结果 两组减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目的 了解市级医院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现状.方法 回顾2家三级医院147例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用logistic分析,研究16项影响因素与治疗方法的关系.结果 患者的受伤原因、入院脉搏、腹腔穿刺情况、CT分级与治疗决策有关.脾切除术89例,占总例数的60.54%,占手术例数的89.90%.CT分级1、2级脾破裂的50.85%行脾切除,占l、2级手术例数的85.71%.3级及以上脾切除率100%.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中选择性放置双肩猪尾巴内支架管(以下简称支架管)及胆总管切口原位缝合的方法、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4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n=12)或开腹手术(n=36).完成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后,通过导丝将支架管的远端置入十二指肠,原位缝合胆总管切口.结果 支架管均于术后随粪便自行排出,平均排出时间为14(10 ~18)d,其中7例患者术后血清淀粉酶出现短暂性轻微
目的 探讨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对急性肝衰竭(ALF)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剖腹产人胎盘中分离羊膜,经过0.1% Trypsin-0.02% EDTA处理分离hAECs.hAECs用PKH26荧光生物素标记后经腹腔、门静脉、尾静脉三种不同途径注射到大鼠体内,观察细胞在肝脏分布情况,筛选出合适移植途径.选择240~260 g雄性大鼠,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2 g/kg体重腹腔注
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术后需要长期留置T管.因其存在患者生活质量差、恢复慢等弊端,目前胆管一期缝合已应用于临床.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采用腹腔镜下放置双猪尾胆管支架胆管一期缝合(一期缝合组)与腹腔镜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T管引流组)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共89例患者,现分析、比较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