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处于创业阶段的公司,无疑让人充满想象。也许面前充满激情的老板就是第二个马云、李彦宏,而对面心潮澎湃的青年学子,则做着30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的美梦。理想,可能真的会成为现实,但在确立理想之前,应该抚平澎湃的心情,用理性和长远的眼光看待面前的机会。抓住还是放弃,并不取决于老板的口才,而是你细心的思考和自己对职业的规划。关于就业的任何选择都将成为我们进入社会时成长的关键,而关于它的记忆将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塑造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小试牛刀,复合型人才初战告捷
张亮已经大学毕业一年了,现在每当他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工作的经历,总会生出颇多感慨,回想起当初的选择,感觉那份听起来不错的工作,似乎真的像是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就他个人来说,也许只有经历过,才会更加释然。
想想刚毕业的时候,他怀揣着两个毕业证走南闯北,奔波于各大招聘战场。他虽然不是名校毕业,但有了一个软件工程专业和一个兼修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双学位。在用人单位看来,他似乎正是那种既会技能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加之在学校期间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也使得他在简历中多了大公司实习的背景。拿着这份沉甸甸的简历,张亮满怀信心地走上了求职之路。
也正是由于以上优势,相对于其他毕业生来说,他在求职过程中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双学位的复合型人才,大公司实习背景,在找工作的初期,确实给他帮了大忙。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也纷纷在招聘市场上趾高气扬起来。张亮在招聘会上不断有所斩获,虽然大多是一些小企业为他提供了offer,但与许多两手空空的同学相比,他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他开始想象着,自己日后也要做大公司的老板或者高管,虽然道路可能会比那些名牌大学应届毕业生要曲折一些,但可能这样也会看到很多不同的风景,同时,也会让自己适应逆境的能力要超越其他人很多。
当张亮还沉浸在对未来的畅想中时,第一份让他动心的offer从天而降,一切来得都太顺利了。这份工作来自一个做医疗的外资集团公司,这家外资集团公司似乎实力强大,在整个宣讲会的过程中,焦点一直放在对公司的远景和未来的宏大规划。而且。在谈到兴奋之处时,招聘方更是激动不已,似乎远景规划呼之欲出,即成现实。而他的激情也似乎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踊跃投简历的人,把招聘方围得水泄不通,张亮也是其中的一员。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张亮过关斩将,最终杀出重围,取得了到企业参观的机会,这让他大喜过望。因为企业方是这样讲的:如果参观之后有意向在那里工作的,可以在那里签订就业合同。他自己也是暗自惊喜,似乎这个在规划中要做中国行业领袖的正在发展中的公司才是他最终的归属地。年轻人大展宏图的雄心勃勃让张亮感到前所未有的坚定,“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地要跟那家企业同成长,共存亡。同时,他也放弃了找其他工作的努力,接下来到学校招聘的公司往往被他认为是官僚主义,或者是缺少发展机会,总之都不如他现在的选择。
尽管如此,仍然有一家企业对他青睐有加,因为在他去面试的时候,表现得相当自信。以至于在第一轮面试的时候,他笔挺的西装,沉稳的举止和铿锵有力的谈吐,让坐在对面的HR身体前倾,对他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而且,整个面试的过程中似乎是他在主导着他们之间谈话的进程,而且最夸张的是,在他面试完毕即将走出会议室的时候,对面的一个HR竟然比他先起身,走到门边为他开门,可当他看到上司惊讶的面孔时。才知道自己做得过了,又赶忙坐回到自己的位置。而这一切,张亮都看在眼里,心中窃喜。后来的录取结果也在他的意料范围之内,但他又觉得给的职位太低,平台太小,不足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别人惊讶的目光下,张亮坚定了自己最初的选择。
锋芒初露,团队训练独得青睐
当别人的很多机会都成了现实的时候,他也得到了工作单位的邀请,意气风发地背上行囊,坐上了北上的列车。在远大理想的激励下,他甚至觉得这一刻来得太晚了。
来到公司的第二天,一系列的培训和锻炼似乎让他无所适从,当听领导们说自己这一批人是集团公司第一次大规模封闭式集体培训的时候,他觉得大干一场的时机来了。在培训中,他表现突出,同时也不忘与周围兄弟姐妹们打成一片。培训中大家也没有太多的不适应,因为都是大学毕业生,不同的只是称呼,由“同学”变成了“同事”。在培训的过程中,“团队”这个词一再被提起,于是在他的眼里,处处都是以大局和团队成员个人感受为重,处处帮助弱者和女生。而且,在关键时刻,他推举一个性格内向而胆怯的女生做团队的队长,获得了一致的通过,并赢得了大家的赞许。而在其后的高空演说中(站在桌子上在一大群人面前演讲),他的慷慨激昂和淡定自若赢得了大家的赞许。眼看着大家间的关系融洽了起来,相互之间的眼神也日渐温暖,团队精神已经牢不可破了。
短暂的培训终于要告一段落了,他因为表现优异,得到了同事的一致好评。于是被选拔到了领导的身边,重点培养。这对他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鼓励。不过,后来听领导说,他在培训过程中写的心得和日记在挑选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的理想和激情,勇于实践的性格和团队精神给他在领导心目中的印象加了分。
然而,成长中的励志故事并没有在一个既定的轨道上顺利前行。张亮尽管取得了公司领导的信任,并被安排在身边重点培养,但并没有人给他提出培养计划和建议,只是大家都得到了一个共识,他在被当作公司未来的核心员工来进行培训。对于他来说,自从工作岗位换到了领导身边,似乎也真的从他人的眼神和举止中体会到了一种与众不同,包括以前培训时候的好朋友此时对他说话也都多了不少小心,或者是积极向他反应一些问题,这让他在某些时候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妇女主任,专注于琐碎的事情。
急转直下,没有规划前途渺茫
尽管日子过得没有目标,可每天也都是忙碌着的,只是一旦静下来考虑到自己的前途的时候,心理不禁会感到有些空虚。但受到管理方式变革的影响,整个公司似乎都在进行一种尝试,每天都有新的变化。而对他来说却没有什么不同,每天都是看看公司相关资料,接听一下电话,偶尔做一些接待性的工作。虽然很大的办公室里经常只有他一个人,但对于他来说,真正的工作却没有想象的多。并且,这种日子一直在继续着,看不到尽头。对他来说,这是无法忍受的。而且他也在一直拿着试用期的薪水,只有1000块,似乎这也远不够过上当初他规划的那种生活,这让他想到了为什么公司在招聘的时候绝口不提工资和待遇的问题。但除去这些情况不谈。对他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他没有自己的准确定位,就像是被架空了一样,也头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人浮于事和无所事事,更要命的是他在这样的一个号称外资、实为民营的一个公司里混着,没有希望和安全感。看不到未来的生活给了他无尽的恐惧。
于是,在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后,他决定放弃,以薪资太低、迟迟不能转正为由,提出了辞职。在一次与领导的深谈之后,他也感受到了什么是语重心长。“小张啊,你来公司这么长时间了,一些情况你也了解了吧。”张亮点头。“当初我们招聘人来,看重的是长远发展,当然,这种发展也是有一定风险的,因为我们是在做一个尝试,公司到处都在进行改革,是我们企业从传统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的转变。这个过程很艰难,也很复杂,当然,一旦转型成功也会获得很大的发展。”说到这里,他又顿了顿:“也许,这也就是你的机会所在了。”张亮说:“有机会就有风险,那我们的风险在什么地方?”老板这个时候对他说:“如果改革成功了,也许你能获得以前在招聘时候规划的那些,物质和职位方面的奖励。即使是失败了,你同样也可以得到很多的教训,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要比在成功发展的企业里学到的更多。”最后,领导的一番话让他印象深刻:“你现在知道自己的目标吗?你想要的东西要拿什么来交换?这些准备你都做好了吗?想明白了这些,你就能对自己的行为不再感到困惑了。”张亮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但还是坚持了自己的观点,只是走的时候比来的时候更加顺利。
编后语:
大学生在刚毕业的时候往往有着伟大的理想,总想风风火火地干一番大事业。可在目前的环境下,这种理想还不能够一步到位。大学毕业之后,能进入一个管理规范的企业对于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和找到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和方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对目标应该有个长远的规划,任何成功的人,往往都是经过数年的踏实努力的奋斗而成功的,对于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今天不会出现,明天也不要期待。任何成就如果来得太快,那么它离开得也会很快。踏踏实实地走出自己的每一步,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环境要求结合起来,才能在职业路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小试牛刀,复合型人才初战告捷
张亮已经大学毕业一年了,现在每当他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工作的经历,总会生出颇多感慨,回想起当初的选择,感觉那份听起来不错的工作,似乎真的像是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就他个人来说,也许只有经历过,才会更加释然。
想想刚毕业的时候,他怀揣着两个毕业证走南闯北,奔波于各大招聘战场。他虽然不是名校毕业,但有了一个软件工程专业和一个兼修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双学位。在用人单位看来,他似乎正是那种既会技能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加之在学校期间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也使得他在简历中多了大公司实习的背景。拿着这份沉甸甸的简历,张亮满怀信心地走上了求职之路。
也正是由于以上优势,相对于其他毕业生来说,他在求职过程中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双学位的复合型人才,大公司实习背景,在找工作的初期,确实给他帮了大忙。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也纷纷在招聘市场上趾高气扬起来。张亮在招聘会上不断有所斩获,虽然大多是一些小企业为他提供了offer,但与许多两手空空的同学相比,他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他开始想象着,自己日后也要做大公司的老板或者高管,虽然道路可能会比那些名牌大学应届毕业生要曲折一些,但可能这样也会看到很多不同的风景,同时,也会让自己适应逆境的能力要超越其他人很多。
当张亮还沉浸在对未来的畅想中时,第一份让他动心的offer从天而降,一切来得都太顺利了。这份工作来自一个做医疗的外资集团公司,这家外资集团公司似乎实力强大,在整个宣讲会的过程中,焦点一直放在对公司的远景和未来的宏大规划。而且。在谈到兴奋之处时,招聘方更是激动不已,似乎远景规划呼之欲出,即成现实。而他的激情也似乎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踊跃投简历的人,把招聘方围得水泄不通,张亮也是其中的一员。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张亮过关斩将,最终杀出重围,取得了到企业参观的机会,这让他大喜过望。因为企业方是这样讲的:如果参观之后有意向在那里工作的,可以在那里签订就业合同。他自己也是暗自惊喜,似乎这个在规划中要做中国行业领袖的正在发展中的公司才是他最终的归属地。年轻人大展宏图的雄心勃勃让张亮感到前所未有的坚定,“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地要跟那家企业同成长,共存亡。同时,他也放弃了找其他工作的努力,接下来到学校招聘的公司往往被他认为是官僚主义,或者是缺少发展机会,总之都不如他现在的选择。
尽管如此,仍然有一家企业对他青睐有加,因为在他去面试的时候,表现得相当自信。以至于在第一轮面试的时候,他笔挺的西装,沉稳的举止和铿锵有力的谈吐,让坐在对面的HR身体前倾,对他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而且,整个面试的过程中似乎是他在主导着他们之间谈话的进程,而且最夸张的是,在他面试完毕即将走出会议室的时候,对面的一个HR竟然比他先起身,走到门边为他开门,可当他看到上司惊讶的面孔时。才知道自己做得过了,又赶忙坐回到自己的位置。而这一切,张亮都看在眼里,心中窃喜。后来的录取结果也在他的意料范围之内,但他又觉得给的职位太低,平台太小,不足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别人惊讶的目光下,张亮坚定了自己最初的选择。
锋芒初露,团队训练独得青睐
当别人的很多机会都成了现实的时候,他也得到了工作单位的邀请,意气风发地背上行囊,坐上了北上的列车。在远大理想的激励下,他甚至觉得这一刻来得太晚了。
来到公司的第二天,一系列的培训和锻炼似乎让他无所适从,当听领导们说自己这一批人是集团公司第一次大规模封闭式集体培训的时候,他觉得大干一场的时机来了。在培训中,他表现突出,同时也不忘与周围兄弟姐妹们打成一片。培训中大家也没有太多的不适应,因为都是大学毕业生,不同的只是称呼,由“同学”变成了“同事”。在培训的过程中,“团队”这个词一再被提起,于是在他的眼里,处处都是以大局和团队成员个人感受为重,处处帮助弱者和女生。而且,在关键时刻,他推举一个性格内向而胆怯的女生做团队的队长,获得了一致的通过,并赢得了大家的赞许。而在其后的高空演说中(站在桌子上在一大群人面前演讲),他的慷慨激昂和淡定自若赢得了大家的赞许。眼看着大家间的关系融洽了起来,相互之间的眼神也日渐温暖,团队精神已经牢不可破了。
短暂的培训终于要告一段落了,他因为表现优异,得到了同事的一致好评。于是被选拔到了领导的身边,重点培养。这对他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鼓励。不过,后来听领导说,他在培训过程中写的心得和日记在挑选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的理想和激情,勇于实践的性格和团队精神给他在领导心目中的印象加了分。
然而,成长中的励志故事并没有在一个既定的轨道上顺利前行。张亮尽管取得了公司领导的信任,并被安排在身边重点培养,但并没有人给他提出培养计划和建议,只是大家都得到了一个共识,他在被当作公司未来的核心员工来进行培训。对于他来说,自从工作岗位换到了领导身边,似乎也真的从他人的眼神和举止中体会到了一种与众不同,包括以前培训时候的好朋友此时对他说话也都多了不少小心,或者是积极向他反应一些问题,这让他在某些时候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妇女主任,专注于琐碎的事情。
急转直下,没有规划前途渺茫
尽管日子过得没有目标,可每天也都是忙碌着的,只是一旦静下来考虑到自己的前途的时候,心理不禁会感到有些空虚。但受到管理方式变革的影响,整个公司似乎都在进行一种尝试,每天都有新的变化。而对他来说却没有什么不同,每天都是看看公司相关资料,接听一下电话,偶尔做一些接待性的工作。虽然很大的办公室里经常只有他一个人,但对于他来说,真正的工作却没有想象的多。并且,这种日子一直在继续着,看不到尽头。对他来说,这是无法忍受的。而且他也在一直拿着试用期的薪水,只有1000块,似乎这也远不够过上当初他规划的那种生活,这让他想到了为什么公司在招聘的时候绝口不提工资和待遇的问题。但除去这些情况不谈。对他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他没有自己的准确定位,就像是被架空了一样,也头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人浮于事和无所事事,更要命的是他在这样的一个号称外资、实为民营的一个公司里混着,没有希望和安全感。看不到未来的生活给了他无尽的恐惧。
于是,在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后,他决定放弃,以薪资太低、迟迟不能转正为由,提出了辞职。在一次与领导的深谈之后,他也感受到了什么是语重心长。“小张啊,你来公司这么长时间了,一些情况你也了解了吧。”张亮点头。“当初我们招聘人来,看重的是长远发展,当然,这种发展也是有一定风险的,因为我们是在做一个尝试,公司到处都在进行改革,是我们企业从传统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的转变。这个过程很艰难,也很复杂,当然,一旦转型成功也会获得很大的发展。”说到这里,他又顿了顿:“也许,这也就是你的机会所在了。”张亮说:“有机会就有风险,那我们的风险在什么地方?”老板这个时候对他说:“如果改革成功了,也许你能获得以前在招聘时候规划的那些,物质和职位方面的奖励。即使是失败了,你同样也可以得到很多的教训,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要比在成功发展的企业里学到的更多。”最后,领导的一番话让他印象深刻:“你现在知道自己的目标吗?你想要的东西要拿什么来交换?这些准备你都做好了吗?想明白了这些,你就能对自己的行为不再感到困惑了。”张亮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但还是坚持了自己的观点,只是走的时候比来的时候更加顺利。
编后语:
大学生在刚毕业的时候往往有着伟大的理想,总想风风火火地干一番大事业。可在目前的环境下,这种理想还不能够一步到位。大学毕业之后,能进入一个管理规范的企业对于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和找到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和方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对目标应该有个长远的规划,任何成功的人,往往都是经过数年的踏实努力的奋斗而成功的,对于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今天不会出现,明天也不要期待。任何成就如果来得太快,那么它离开得也会很快。踏踏实实地走出自己的每一步,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环境要求结合起来,才能在职业路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