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古诗词中的语言美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nesown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言简意赅,不会将所有的内容细致描绘、全面展现,只会描写最为精彩的场面或片断,与诗人自己的情感融合,表达出古诗词的意境。寥寥数语的描写,却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换字对比法感受语言美
  古诗词是诗人情感和心境的真实写照,简单的语言后面蕴藏着丰富的含义。《泊船瓜洲》是王安石离开故乡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恋之情。“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更是点睛之笔。那么,怎样让学生感受到这个字的独特魅力呢?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笔者先引导学生了解这句诗,从“春风”中了解诗人离开的时间——春天,从“江南岸”了解诗人所在的地点——瓜洲。原来,这正是最美的时节啊!悄然间,一幅色彩绚丽的江南景色跃然呈现。接着,从“绿”字着手,请学生换成其他字試试,比如“到”“过”“入”“满”等字。通过比较,学生发现更换的几个字仅仅是从风的角度描写,显得呆板、直白,读起来逊色不少。为什么要用“绿”字呢?通过对比发现,原来“绿”字让人眼前一亮,从风吹过之后产生的奇妙效果着手,把看不见的春风变成了鲜明的视觉形象——细风拂过,万物复苏,两岸江堤,一片翠绿。顿时,整句诗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有一个学生还发现诗人即将离开家乡,从“绿”字中更能读出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家乡这么美,真是不想走啊!”在此基础上,笔者将诗人推敲“绿”字的故事告诉学生。学生对诗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古诗词的用字有了更进一步的解读。最后,笔者指导学生通过读诗词、谈感受、画场景等多种形式,充分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勾勒出他们心中的那份“绿”意。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作诗炼句的艰辛可见一斑。通过换字对比法,不仅能让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感受诗人用字的精练准确,而且能够尝试探究、发挥想象,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
  二、画面勾勒法感受语言美
  古诗词语言凝练,仅仅通过字词解读,学生的理解往往会比较模糊、笼统。这可怎么办呢?其实,不少古诗词来源于画作。《惠崇春江晚景》就是苏轼根据好友惠崇和尚的画作写的题画诗。苏轼曾评价王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看来,抓住古诗词“诗中有画”的特点,可以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感受另一番语言美。
  《小儿垂钓》描写了孩子聚精会神钓鱼的场面,传神的细节描写更是展现了孩子认真的态度、天真的童心。教学时,笔者根据诗意,采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孩子垂钓的画面勾勒出来,学生通过简洁的画面,一下子就明白了:画面中的“蓬头稚子”原来年龄不大,不过小孩子的心思细腻,从“莓苔”“草映身”看出他选择了一个僻静的地方。钓鱼时,孩子专注的样子真是让人忍俊不禁。接着,笔者让学生尝试学一学、演一演孩子“遥招手”的样子,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尝试模仿,孩子着急的样子瞬间从抽象的文字变成了灵动的文字。笔者顺势引导:孩子怕被人打扰,没想到怕什么就来什么。这不,遇到有人来问路了,这可怎么办啊?笔者再带着学生想象孩子的内心感触:“这时,孩子在想些什么啊?”在讨论中,孩子天真活泼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活了起来。
  通过画面勾勒法,古诗词的文字悄然间变成了栩栩如生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让他们感触到了古诗词独特的语言美。
  三、对话留白法感受语言美
  古诗词有意把一些内容省略,留下一些空白,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效果,让学生发挥想象,将内容填补完整,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其语言美。《寻隐者不遇》只有20个字,却将寻访不遇的焦急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更让人惊叹的是,隐者不曾露面,诗人贾岛对他的仰慕之情却溢于言表。这是怎么回事呢?
  教学时,笔者抓住整首诗“一问三答”的形式,带着学生感受到了对话留白的巧妙精彩。“一问”是什么呢?学生轻而易举就找到了“松下问童子”这句,问了什么呢?笔者先不急着揭晓答案,而是顺着从“童子”的回答中找寻。“三答”显而易见,“采药去”告诉了隐者在干什么;“此山中”告诉了隐者去的地方;“不知处”告诉了隐者的踪迹很难找到,看来诗人希望要落空了。通过“童子”的回答,知道诗人的问题是什么吗?通过上面的解读,学生一下就知道了是“隐者在何处”“采药在何处”“如何找寻去”三问。明明是三番问答,需要六句才能表达清楚,诗人是怎么精练成三句的呢?这一问,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发现诗人提问融于“童子”的回答中,“松下问童子”就将这么多问题一带而过。这样描写不仅精简了文字,还给人更多遐想的空间,反而将“隐者”的形象描摹细致,真是未见其人,已知其行啊。
  通过对话留白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从而激发了探索兴趣,在言繁笔简、描白无华的古诗词中寻找到那份自己能读懂的语言美。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诗词贵在以简约的文字展现丰富的内容,正因如此,才让学生有了更多遐想的空间感受其独特的语言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本身魅力,让他们在古诗词的浸润中,不断积累提高,不断获得对古诗词的独特感受,受到美好的情感熏陶。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阅读能力在小学阶段呈螺旋上升的态势。其中,低年级要注意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尝试运用简单的阅读方法;中年级着重引领学生自主习得,建构阅读策略,在读书过程中感悟体会;高年级引领学生自主制订阅读计划,运用阅读策略,逐步学习阅读监控。统编本教材把提问策略单元放在四年级上册,并不代表提问策略的教学只能从四年级上册开始进行。提问是学生很喜欢的阅读策略,教师可以根据年段阅读能力目标,选择适合运用提问
教学目标:  1.创设问题情境,交流阅读收获,丰满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多角度认知事物的能力。  2.品读书中描写离别场景的语言片段,体会字里行间的离别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体会小英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作者林海音“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导入:最近,我们一起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这是作者林海音回顾自己的童年所写的,她曾这样说——
文本解读  1.教学内容分析  《大小多少》是统编本一上第五组识字单元的第二篇,是继生活识字、汉语拼音、读中识字之后的构形简单、重现率高的识字教学部分。课文选取了四幅对比明显的实物,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大与小、多与少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呈现这四幅对比图,提示学生不同大小、数量的事物要用恰当的量词来表示,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  2.语言的构建与运用  本文的语言特色在于采用同结构反复的
走进一本书,是凑巧也是机缘;开启一段文字,是邂逅亦是缘起。启程,跋涉,远行,走许多“路”,见一些人,去感受去体会,在文字的旅途中缓缓思量,慢慢琢磨……  闯入:一次不期而遇的遇见  有时候,一些不期而遇的小小瞬间,会改变、点化并充盈着我们的灵魂……2018年,我第一次关注到“群文阅读”这个词。在工作室的跨校研讨中,一位教师以“非连续文本的阅读”呈现了一堂不同于以往传统课堂的阅读课,他摒弃传统的单篇
本课生字  要认的字:多 少 黄 牛 只 猫 边 鸭  苹 果 杏 桃  要写的字:小 少 牛 果 鸟  教学设计  一、字理导入,析解课题  1.读词语,理解题意。先出示词语“大小”和“多少”,初步理解这是反义合成词,组合起来构成短语“大小多少”,初步理解题意。  2. 学习生字“小”“少”。先引出“大”的甲骨文图片“”,让学生想象古人以张腿伸臂的人形表示“大”,而后引出“小”的甲骨文字形“”,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与绘本阅读教学异曲同工:从根源来看,由语文教学中生长起来的绘本阅读教学是传统语文教学的载体与生动表现;从任务来看,两者都要担负起培养与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责;从方式来看,阅读教学里还有一个边缘领域——“读写结合”,平时的语文教学与绘本阅读教学经常涉足这个领域;从境界来看,借由绘本阅读彰显中国母语的品格和气度,是实现语文教学与绘本阅读教学和谐共融的境界。  当前,我国的绘本阅读教学
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读“暴、凑、喵”等8个生字,读准重点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顺着故事情节猜想,学习根据题目、插图、故事内容、情节规律等线索进行预测的方法,体验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边阅读边预测,学习预测的基本方法,体验阅读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探预测  师:这节课我们来读故事。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的情节猜想。(出示课文插图)先来认识故
问题导读是教师根据学生阅读实际,运用提问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深入思考,发掘问题,自主领悟,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实现阅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导读课上,教师要善于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在学生产生共鸣的地方、疑惑的地方等进行问题导读设计,创设思考的情境,训练学生的思维,达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下面以课外阅读《青铜葵花》为例,阐述问题导读法在课堂上的实践与运用。  一、用问题导读封面,叩击学生思维 
一、演说另类致辞,激发读者之趣  师:今天我们要聊的这本书叫《5月35日》。聊之前,老师想跟同学们分享一段有意思的开学致辞。在开学典礼上,校长一般会提些什么要求?  生:快乐学习。  生:多读好书。  生:防止校园暴力。  ……  师:有这样一位校长,他的致辞很另类。我现在模仿一下这位校长。(扮校长致辞)  不要完全相信你们的教科书,这些书真是常常写得不明不白。这些书是从旧的教科书里抄来的,旧的教
摘 要传统的多媒体闭路教学系统传输的是模拟信号,需要铺设专门的线路,投资高,并且容易出故障。IP摄像机是一种新兴的网络视频设备,可以在互联网及局域网上作即时视讯或连续传输,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安防行业。本文是讨论怎样把它应用于教育,结合VOD系统,方便快捷地构建数字化多媒体教学系统。  关键字 IP摄像机;多媒体教学系统;安防;数字化;VOD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