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存在高龄及潜在医学风险的活体肾移植供者的选择和安全性问题.方法 本院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66例.按年龄分为<50岁组(42例)和1>50岁组(24例).按术前检查分成存在潜在医学风险组12例(A组)和一般供者组54例(B组).对供者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肾小球滤过率(GFR)、血清肌酐(Scr)、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0岁组和≥50岁组手术前后的Scr和术前总GFR差异无统计学意
【机 构】
:
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移植科,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移植科,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移植科,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移植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存在高龄及潜在医学风险的活体肾移植供者的选择和安全性问题.方法 本院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66例.按年龄分为<50岁组(42例)和1>50岁组(24例).按术前检查分成存在潜在医学风险组12例(A组)和一般供者组54例(B组).对供者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肾小球滤过率(GFR)、血清肌酐(Scr)、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0岁组和≥50岁组手术前后的Scr和术前总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留存肾GFR分别为(74.82±17.42)、(60.34±13.32)ml/min(P<0.05).55岁以上供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长于<50岁组供者(P<0.05),而2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 2组比较,术前总GFR,手术前后Scr,术后3个月以上留存肾GF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存在高龄或潜在医学风险供者选择需十分谨慎.术前全面评估,严格控制纳入标准,其预后和安全性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 体外构建喹诺酮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模型并研究其gyrA、parC基因突变与唪诺酮耐药的关系.方法 运用亚抑菌浓度的左旋氧氟沙星与肺炎克雷伯菌在培养基中共培养,并倍比增加诱导药物的浓度,直至肺炎克雷伯菌能够在含高浓度的左旋氧氟沙星培养基上良好生长.收集耐药菌株,用PCR扩增和DNA测序法榆测gyrA、parC基因喹诺酮耐约决定区域(QRDR)的突变情况.结果 体外成功构建喹诺酮高浓度耐药肺炎克雷伯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呈明显增长的态势,人群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和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这些人又成为冠心病的“后备大军”。现代的血管介入、外科手术和药物保守治疗措施,都只能在某个环节或阶段对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发挥有限的十预作用,但消耗的医疗资源却十分庞大。
20世纪70年代Swan和Ganz两人从港湾帆船漂流得到启示,发明了肺动脉漂浮导管(Swan-Ganz catheter),最初只能测肺动脉血压和采血样.通过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了解右心前负荷;通过肺动脉楔压(pulmonary anery wedge pressure,PAWP)了解左心前负荷.随后利用温度稀释法实现了测量心排血量(cardiac
目的 体外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ESC)分化为T淋巴细胞。方法借助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自然分化形成的类胚体(EB)中含有三胚层细胞的独特细胞环境,加入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αl,体外诱导小鼠ESC向T淋巴细胞分化。利用流式细胞仪在不同时间点检测诱导细胞表面T淋巴细胞发育相关的表面标志CD25、CD44、CD3、CD4、CD8以及T细胞受体(TCR)αβ和TCRγδ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诱导3d后,出现CD
小气道是指直径小于2~3 mm的气道,包括相当于第9级分支以下的小支气管、小叶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及呼吸性细支气管.小气道病变就是指发生在直径小于2 mm以下细支气管的病变.小气道病变可以是本身的病变,也可以是大的支气管和肺实质疾病扩散的结果,常见的病因有肺部感染、吸烟、结缔组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毒气吸入、药物毒性和包括肺在内的器官移植等[1,2]。
目的 探讨定量CT参数与肺功能检杳指标在肺泡蛋白沉着症(PAP)全肺灌洗术前后的相关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PAP患者共37次肺CT及同期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对15例20次(两肺19次,单肺1次)行全肺灌洗前后的CT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定量CT参数采用患者的最大吸气末全肺容积、全肺质量、全肺含气体积、平均肺体积、平均肺密度及全肺含气体积/全肺容积.肺功能检查指标采用用力肺活量(FVC)
这是本刊加入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命名为<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的第一期杂志.在本刊的发展历程上,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重要时刻.回顾过去,我们感慨万千,惟有向曾给予很多支持的读者、作者和各界的朋友献上深深的谢意!是他们真诚的陪伴,使我们度过了许多困难的时刻。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发病率高,占女性不孕症30%~50%,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采用介入方法对输卵管阻塞进行再通和直接对输卵管腔内灌注药物治疗已取得较好的疗效,输卵管介入再通率可达71~92%,受孕率大概为30%[1].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术后再粘连是影响介入再通术疗效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解决输卵管梗阻的同时,如何促进炎症吸收和减少术后再粘连,如何选择和规范输卵管腔内灌注药物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科技日报报道,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发现,来源于胚胎干细胞的组织可对免疫系统产生作用,进而防止患者产生排斥反应。在4月11日于爱丁堡召开的英国国家干细胞网络科学年会上,与会代表听取了研究成果报告,认为该成果可能意味着会在细胞层面上发现新的治疗方法。报告相关内容发表在4月13日的“每日科学”网站。
以色列海法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纳米技术研究所的霍萨姆·海克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可以探测早期癌症的电子鼻。临床试验显示,这种电子鼻可准确探测卅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4种癌症的类型和位置,还能区别出癌症患者和健康人。